【電影學堂·國際大師紀錄片工作坊】專案及報名申請公告

上海師範大學世界電影研究中心【電影學堂·國際大師紀錄片工作坊】,擬定於2025年4月8-22日在法國舉辦,本次工作坊特邀法國當代重要紀錄片創作者克萊爾·西蒙女士(Claire Simon)擔任全程導師。
克萊爾·西蒙將在工作坊期間,結合自身大量的紀錄片創作實踐,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工作坊學員一起深入、直接而密集地開展紀錄片創作授課與交流。
藉此2025年電影工作坊計劃,【電影學堂】期待能夠為中國電影的新生力量帶來更國際化的視野、更專業的創作深度與實踐能力,繼🔗2019年【電影學堂·國際大師編劇工作坊】2023年【電影學堂·國際大師導演工作坊】之後,再度攜手國際電影大師,踏上電影之程。
即日起至2025年2月6日(週四),工作坊開始面向高校電影專業師生及有意於紀錄片創作方面能力培養的社會人士接受報名申請。報名者需在2月6日前提交個人的電影相關經歷和可能的紀錄片創作計劃等資料(具體要求參見下文),工作坊專家組將審閱所有報名者遞交的內容,並從中遴選出8名工作坊學員和8名旁聽席位學員
【電影學堂·國際大師紀錄片工作坊】由上海師範大學世界電影研究中心主辦,在上海師範大學和上師大影視傳媒學院的指導下展開工作,得到了法國文化中心、法國駐華大使館、法國國立電影學院、法國蓬皮杜中心以及法國拉西約塔市電影機構成員等多個部門的支援協助。
報名申請者提交申請檔案的規則
■  請申請者於2025年2月6日(週四)前,將下列內容以電子郵件形式,傳送至工作坊籌備組郵箱:
(一)郵件標題為:【紀錄片大師工作坊】+ 申請者姓名
(二)請在郵件中註明:
1、請簡述您申請參加本次【紀錄片大師工作坊】的理由,以便讓我們做出更準確的理解和判斷;
2、您與電影尤其是紀錄片的相關經歷和您可能的紀錄片創作計劃;
3、您對工作坊導師克萊爾·西蒙紀錄片代表作品的理解和認識;
4、如未獲選成為工作坊學員,是否接受調劑進入旁聽席位;
5、如需獲悉更多工作坊相關內容資訊,請在回覆郵件中一併列出;
6、請留下能夠聯絡到您本人的手機和微信聯絡方式,相關資訊僅籌備組工作期間所需,我們將嚴格保護每位申請者的個人資訊和資料。敬請放心!
  所有學員需準備自己創作的紀錄片短片作品參與本次工作坊,作品命題與要求將在遞交的材料初審透過之後以郵件形式通知。
工作坊計劃
時間:2025年4月8 – 22日
地點:法國,拉西約塔+巴黎
工作坊導師:克萊爾·西蒙(Claire Simon)
語言:法語授課(中文翻譯)
工作坊課程框架
紀錄片大師工作坊:學生作品分析、紀錄片創作與指導、導師創作分享等
■ 法國國立電影學院(La Fémis)訪校及紀錄片作品賞析
蓬皮杜中心合作專案·紀錄片大師班
■ 藝術現場課,包括盧浮宮、奧賽美術館和法國電影資料館等
工作坊導師介紹
克萊爾·西蒙
(Claire SIMON)
電影人
入選2016年《電影手冊》十佳
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紀錄片
真實電影節法國學院獎
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SACD大獎
提名戛納電影節金眼睛最佳紀錄片獎
提名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紀錄長片
提名柏林國際電影節紀錄片獎
提名凱撒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提名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
提名路易·德呂克獎最佳電影
提名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
提名盧米埃爾獎最佳紀錄片
克萊爾·西蒙出生於英國,但童年大部分時間是在法國瓦爾地區度過的。她學習過民族學、阿拉伯語和柏柏爾語。20世紀80年代初,她自學拍攝了第一部短片。在瓦朗工作室(Ateliers Varan,由紀錄片導演讓·魯什(Jean Rouch)創立的旨在培養紀錄片創作者的工作坊)的學習經歷非常關鍵,在那裡她發現了直接電影的優點並決定轉向紀錄片。在擔任剪輯師的同時,她還拍攝了多部短片,其中包括獲得貝爾福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的《警察》
1991年,克萊爾·西蒙拍攝了一部廣受好評的電視連續劇《家庭舞臺》,劇中一位家庭主婦(Miou-Miou)一邊做家務,一邊對自己的婚姻生活進行思考。
一年後,她拍攝了紀錄片《課間休息》,這是一齣在幼兒園的操場上的人間喜劇,該片於 1997年在電影院上映。與此同時,她還憑藉紀錄片《不惜代價》在紀錄片界聲名鵲起,該片記錄了一家小型即食食品公司的掙扎和衰落。
1997年,她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劇情長片《異物》,該片根據一個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女人假裝懷孕並偷走一個孩子的故事。該片曾在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單元放映。
之後,她又與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高等戲劇藝術學院的學生一起,在歐洲議會拍攝了電視片《這真的是你》ÇA C'EST VRAIMENT TOI)。該片將紀錄片與劇情片相結合,獲得了貝爾福電影節最佳劇情片和最佳紀錄片獎。
克萊爾·西蒙從真實的故事取材,這反映出她對小說的喜愛。《800公里的距離》裡她拍攝了自己15歲女兒的愛情故事,在2004年柏林電影節論壇首映的《咪咪》則是一個女人一生的小說。
2006年,她重返純粹的劇情片領域,拍攝了《著火了》(參加導演雙週),影片講述一個叛逆少女對消防員熾熱的愛。2008年,她執導了《上帝的辦公室》,著名女演員(伊莎貝爾·卡雷)在片中扮演計劃生育顧問。本片獲戛納電影節導演雙週劇作家和作曲家協會獎SACD大獎,在紀錄片與虛構片之間劃出了一條界線。
我們也能在《巴黎北站》(2013)和《人文地理》(紀錄片)中發現這一特點。影片中,導演將我們在地球上的旅程和在火車站中的旅程進行了對比。
在備受讚譽的紀錄片《我們在這片森林裡製造夢想》(2015)中,克萊爾·西蒙將文森森林拍攝成一個失落的天堂,一個大家都來尋求庇護和創造自己烏托邦的地方。該片在洛迦諾電影節首映。
《入學考試》(2016)榮獲2016年威尼斯雙年展最佳紀錄片獎。該片在美國紐約Metrograph影院上映。
《年輕的孤寂》(2017)在2018年柏林電影節論壇上亮相。這是一部有趣而調皮的肖像作品,打破了當今所有關於青少年的陳詞濫調。
系列紀錄片《村莊》為9集52分鐘或18集30分鐘。九個小時的懸疑片圍繞阿代什地區一個小村莊的紀錄片業和農業展開。她將系列紀錄片《雜貨店的兒子、市長、村莊與世界》改編成紀錄長片,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首映。
在新冠疫情期間,她拍攝了一部電視紀錄片《修理廠、引擎和男人們》,併為故事片《我想聊聊杜拉斯》作準備。該片在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首映,講述了瑪格麗特·杜拉斯與小她38歲的揚·安德烈亞之間的愛情。這是一部關於服從的電影。
之後,她又拍攝了紀錄長片《我們的身體》,該片是柏林電影節論壇的開幕影片,也在美國上映並榮獲多項獎項。在法國一家醫院的婦科病房裡,她描繪了女性身體從年輕到衰老的史詩般的一生,她自己也作為病人被拍攝下來。
2023年,她重新回到兒童題材,拍攝了關於巴黎郊區一所小學的影片《法式小學》,展現了孩子強烈的求知慾和老師驚人的天才。該片入選了2024年戛納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

主要作品年表

2024 《法式小學》Apprendre
2022 《我們的身體》Notre corps
2021 劇情片《我想聊聊杜拉斯》Vous ne désirez que moi fiction
2021 《修理廠、引擎和男人們》Garage, des moteurs et des hommes
2020 《雜貨店的兒子、市長、村莊與世界》Le fils de l’épicière le maire, le village et le monde
2019 系列紀錄片《村莊》Le village série documentaire
2017 《年輕的孤寂》Premières solitudes
2016 《入學考試》Le concours
2015 《我們在這片森林裡製造夢想》Le bois dont les rêves sont faits
2013 劇情片《巴黎北站》Gare du nord fiction
2013 《人文地理》Géographie humaine
2008 劇情片《上帝的辦公室》Les bureaux de Dieu fiction
2006 劇情片《著火了》Ça brûle fiction
2002 《咪咪》Mimi
2001 《800公里的距離/愛情故事》800km de différence/Romance
1997 劇情片《異物》Sinon, oui fiction
1995 《不惜代價》Coûte que coûte
1992 《課間休息》Récréations
1991 劇情片《家庭舞臺》Scènes De Ménage fiction
1988 劇情片《警察》La Police fiction
1982 劇情片《我彌留之際》Tandis que j’agonise fiction
1981 《我不,或帕特里夏的錢》Moi non, ou l’argent de Patricia
工作坊主要站點
拉西約塔——《火車進站》的拍攝地
La Ciotat
工作坊學員們將坐著火車在《火車進站》的站臺進站,開始紀錄片工作坊
拉西約塔是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的一個小城市,位於地中海沿岸,靠近馬賽。它以其美麗的海濱風景和悠久的歷史而聞名。此外,這座城市還在電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拉西約塔是電影的發源地之一,因為盧米埃爾兄弟(Lumière Brothers),電影的先驅者之一,與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聯絡。他們在1895年拍攝的著名短片《火車進站》(L’Arrivée d’un train en gare de La Ciotat)是在拉西約塔的火車站拍攝的。這部影片是電影史上最早的影片之一,被認為標誌著電影藝術的誕生。
伊甸園影院——世界上最古老的電影院
Eden Théâtre
工作坊學員將在伊甸園影院盡情觀影
位於拉西約塔的伊甸園影院 ,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電影院”,是盧米埃爾兄弟舉辦早期電影放映的場所之一,如今,經過修復後的伊甸園影院仍然存在,已成為電影史的重要象徵性地標。
巴黎
Paris
工作坊將在巴黎繼續,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電影之都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與藝術中心,它對電影藝術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巴黎是電影的起源地之一。1895年,電影的發明者之一盧米埃爾(Lumière)在巴黎卡普辛大道上的印度沙龍(Salon Indien du Grand Café)舉辦了世界上首次有票房的電影放映活動,被視為電影產業的起點。
20世紀50-60年代的法國新浪潮(Nouvelle Vague)電影運動以巴黎為中心,這一運動的導演(如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常常將巴黎作為電影背景,展現城市的日常生活與時代精神。
巴黎擁有眾多歷史悠久的電影院和電影節,也擁有世界一流的電影教育機構,
巴黎獨特的城市風貌和浪漫的氣息使其成為眾多電影的取景地。從經典的《雨中曲》(An American in Paris)到《愛在日落黃昏時》(Before Sunset),再到《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巴黎的街道、塞納河畔、埃菲爾鐵塔等地標頻繁出現在世界電影中。
總之,巴黎不僅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發源地,更以其迷人的風景、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對電影產業的支援,成為世界電影的象徵性城市之一。
法國國立電影學院
La Fémis
紀錄片工作坊學員們將從百代影棚原址大門進入迷宮般的建築,遊走於課堂、攝影棚、錄音室,學校還將在電影院裡為我們特別安排紀錄片專場活動!
La Fémis(全稱為Fondation Européenne pour les Métiers de l’Image et du Son)是法國乃至全球最負盛名的電影學院之一,位於巴黎。該學院成立於1943年,原名為法國高等電影學院(IDHEC),1986年重組後改為現名,並遷於現址——法國最古老的百代電影公司1920年代的製片廠原址所在地。學院採用高度實踐導向的教學模式,學生需參與多部短片和畢業作品的製作,強調團隊協作和創作獨立性。
作為世界頂尖的電影學院,La Fémis培養了眾多在國際影壇享有盛譽的電影人,其頗為著名的畢業生有:阿侖·雷乃(Alain Resnais)、克萊爾·德尼(Claire Denis)、阿諾·德普萊辛(Arnaud Desplechin)和賽琳·席安瑪(Céline Sciamma)等。也堪稱歐洲最難獲得錄取的電影學院。
蓬皮杜中心
Centre Pompidou
電影學堂·紀錄片工作坊將與蓬皮杜中心合作,共同舉辦紀錄片大師班(作為本次工作坊的一課),並歡迎巴黎觀眾一起加入進來
蓬皮杜中心是法國最重要的文化機構之一,它在法國前總統喬治·蓬皮杜提議下建造並於1977年開放,在國際上擁有極高的地位,尤其在現代藝術、文化研究和創意產業領域。它擁有龐大的文化和藝術藏品,涵蓋了從視覺藝術到電影、攝影和紀錄片等多個領域。作為世界級的博物館,蓬皮杜中心被視為法國乃至世界文化的象徵之一。
蓬皮杜中心是法國真實電影節的主辦地,長期致力於推動紀錄片藝術的推廣和交流,定期舉辦與紀錄片相關的展覽、放映和討論活動,支援和資助許多紀錄片創作者和專案,幫助他們完成創作,並將其作品推向公眾。
豆瓣小站
http://site.douban.com/116837/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dianyingxuetang
上海師範大學 世界電影研究中心
Institute of World Film, SHNU
版權申明
【電影學堂】所有專案均由上海師範大學電影學碩士點-外國電影研究學科方向的教學團隊獨立策劃執行,由上海師範大學世界電影研究中心主辦。【電影學堂】名下的微信、微博、豆瓣和相關網路所涉及的圖示、圖片、文字和影像內容,任何機構、機構成員和個人如非私人社交平臺釋出用途,均須徵得同意後,方能轉載或使用,並請註明出處。
▲▲▲
推廣/合作/活動加微訊號:directubeee
▲▲▲
創作不易,感謝支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