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的心理變化

抑鬱症患者的心理變化
金圭星王育梅陸林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心理疾病,其主要臨床特點表現為持續的情緒低落,思維遲緩,意志力下降,活動減少,行為緩慢。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抑鬱症的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抑鬱障礙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障礙患者。除了原發性抑鬱症,還有很多疾病伴發抑鬱障礙。上海某綜合醫院收治的457例內科住院患者中,有17.4%伴有抑鬱。有人發現帕金森病患者中抑鬱發生率為25.5%70%,並且抑鬱可能為其首發症狀;卒中後患者中抑鬱發生率為30%64%,並且有抑鬱者較無抑鬱者死亡率高34倍;有45%的心肌梗死患者伴有抑鬱,有抑鬱者比無抑鬱者死亡率高4倍;25%47%癌症患者伴有抑鬱;透析患者中18%79% 伴有抑鬱;其他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多發性梗死性痴呆、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紅斑狼瘡,及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疼痛綜合徵等也可伴有抑鬱。另外,很多藥物如利血平、左旋多巴及一些避孕藥和抗癌藥等均可引起抑鬱。
抑鬱症的病因還不明確,目前認為它可能和性別、年齡、種族、婚姻狀況、人格特徵、文化程度、生活事件、應激、軀體因素及社會、經濟狀況等多方面因素有關。抑鬱症很常見,有人說它就像感冒一樣普通,所以抑鬱症常常被稱為心靈感冒。抑鬱症也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嚴重,只要我們像瞭解感冒一樣,充分了解抑鬱症的特點,做好早期的積極預防,就完全可以避免抑鬱症症狀的加重,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抑鬱症患者會有哪些心理變化呢?
很多抑鬱症患者開始就診時並不知道自己得了抑鬱症,他們只是告訴醫生自己睡不好覺,即使很不容易睡著了,凌晨兩三點鐘就醒了。這稱為早醒。患者醒了以後心情特別不好,想想別人都睡得那麼香,心裡無比惆悵,心想:明天該怎麼過呀,又該沒有精神了,什麼也做不好,這樣活著真沒意思。有些病人這時甚至會作出消極的事。
也有很多抑鬱症患者自述起床的時間並不早,有時到上午八九點鐘,甚至更晚才會起床。但如果仔細詢問,就會發現,其實他們很早就醒了,一直在床上躺著,感覺朦朦朧朧的,自己也說不好是睡了還是醒著。其實是他們由於害怕面對痛苦的新的一天而不願意起床,有許多不典型的抑鬱症患者,如所謂睡眠增多型的抑鬱症患者常常會有這樣的心理特點。
好不容易熬過了漫漫長夜,但面對白天,抑鬱症患者往往更加痛苦。由於患者的情緒變化有“晝重夜輕”的特點,所以白天對於抑鬱症患者是非常難過的,特別是上午。大多數患者面對新的一天時會感到為難,一想到白天還要做的工作、還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他們都會認為自己根本無法完成。即使是很熟悉的工作、很簡單的任務,這時也會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他們身上。患者會感覺到自己的腦不好用了,想問題時腦好像生了鏽的機器,非常緩慢;注意力也不集中,聽別人講話時,自己的思維完全跟不上。記憶力也會明顯下降,例如,患病的學生上課時根本記不住老師講的內容,過去曾記住的內容現在也想不起來了。曾經有一位主管產品銷售的經理,在同事眼中精明能幹的他不知怎麼患上了抑鬱症。患病後,他失去了以往的風采,同事們感到他的工作效率明顯下降。和他說話時,他常常像沒聽到一樣,重複喊他兩聲,他才會猛地回答”。和他談事,他也會不時打斷,反問你剛才說什麼?有時下屬上午向他彙報過工作,下午他還會要下屬再次彙報,稱沒有記住上午彙報的內容。同事們很驚訝,不解經理是怎麼了,猜測經理可能沒休息好或是遇到什麼事。經理也很苦惱,總是覺得自己變傻”了。
情緒低落是抑鬱症患者的主要症狀。患者表現為悶悶不樂,用他們的話說,生活中沒有一件讓自己高興的事兒。”“一切都是灰暗的。”他們常常因為情緒低落而無故哭泣,憂傷伴隨著他們的每一天,就好像《紅樓夢》裡的林黛玉一樣鬱鬱寡歡,久而久之就像變了一個人。絕大多數患者情緒焦慮,經常莫名其妙地心煩,常常憂心忡忡;會因為一點兒小事而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雖然自己也知道那沒有必要,但就是控制不住。如果長期維持這樣的狀態,患者會表現為對所有事物的興趣都下降,曾經愛好的活動,現在不願意參加。曾經有這樣一位女大學生,可謂文武全才。病前的她學習成績好,性格積極主動、樂觀開朗,她參加了英語社團和舞蹈社團,還是學生會的學生幹部。不知從哪一天起,同學們發現她變了,變得經常愁眉苦臉,喜歡獨處,偷偷哭泣,不願意和同學多說一句話。在她的心裡,好心情就像是傍晚的太陽,落到山那邊去了,留下的只有黑夜。所有的事情都會讓她感到壓力,自然再沒有興趣去做。所以,曾有人這樣形容抑鬱症患者的低落情緒——“即使是在他面前放一座金山,他也不會高興的
抑鬱症患者的心情不好時,活動自然變得越來越少。原本駕輕就熟的工作,這時也會變得很困難,患者的工作效率明顯下降。因為他們心情不好,感到腦力遲鈍,心裡又不願意去做這些事,所以做事很吃力。如果工作擺在眼前沒法迴避,就會硬著頭皮去做,心裡也都會想盡快把它完成吧,做完了就不做了,於是常常敷衍了事,草草收場。做完以後會趕快逃離這困境,躲到一個誰也不會打擾的地方。除了工作效率下降,抑鬱症患者的行為活動也會變得緩慢,動作遲緩會讓他們覺得做什麼事都很吃力,身體像灌了鉛一樣,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抑鬱性木僵,即身體會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嚴重影響正常的生活。
傍晚是抑鬱症患者在一天之中最好過的時光,這是抑鬱症晝重夜輕的特點。此時,患者會感到一絲輕鬆,畢竟讓自己感到度日如年的一天終於要過去了。白天的糟糕心情、遲鈍的大腦和笨拙的身體這時都會感到有一些好轉。許多輕度抑鬱的患者這時會覺得自己一切恢復如常,感覺這一天就像做了一場噩夢一樣,而現在夢終於醒了。但對很多重度抑鬱症患者而言,這種晝重夜輕的特點並不明顯,他們的白天、傍晚與黑夜是一樣,度日如年的感覺持續著。
抑鬱症畢竟是一種慢性疾病,不經治療,它的症狀不會因傍晚時的短暫好轉而消失。夜幕降臨後,抑鬱症患者會再次開始擔心睡眠問題,抑鬱情緒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重複。
許多抑鬱症患者不願就醫,主要是因為他們對抑鬱症缺乏認識。他們不認為自己的“心情不好,睡不好覺”是病。很多患者和家人將這種狀況歸因於壓力過大,於是想辦法減輕工作壓力和生活負擔,如請假、調整工作崗位等。有些患者和家人會選擇旅遊,以此來放鬆心情。有時旅遊會在短期內起到一定效果,有時則根本無效,患者可能會在旅途中一直悶悶不樂,甚至會覺得家人為自己的一點小問題就付出這麼多時間和金錢,實在是於心不忍,於是產生了更為消極的想法。即使有些短期內有所好轉的患者,在恢復既往生活後抑鬱情緒仍然會捲土重來,於是之前的努力會毀於一旦。
還有很多不願就醫的患者認為抑鬱症是精神病,不敢承認,也不願面對。其實,這種想法受到了有關精神疾病的偏見的影響。精神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人會得軀體病也會得精神心理疾病,患有精神心理疾病並不可怕,也不必自卑,很多得了精神心理疾病的人經過積極的治療,都取得了令人讚歎的成果。例如,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翰·納斯曾經有30多年的時間飽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但在治癒後,他經過努力作出了許多貢獻,目前已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國際公認的天才數學家、博弈論的創始人。所以,精神心理疾病並不可怕,只要透過積極主動的干預、科學的治療,患者都會擁有健康的生活。
既然抑鬱症被人們稱為“心靈感冒”,如果我們能像認識感冒一樣認識抑鬱症,做到早期識別、早期干預和科學治療,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遠離抑鬱症,也會有更多的抑鬱症患者早日康復!
作者簡介:
王育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博士後,中國睡眠研究會青年委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庫中青年專家。
參考文獻
1.David J K.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2.沈漁邨精神病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