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抑鬱的孩子,多半有這6句“口頭禪”,希望你一句都沒聽過!

作者:黃啟團

(nlpteam)

編輯:老康

容易抑鬱的孩子
多半有這6句口頭禪
編者按:
一份資料表明,全球抑鬱症患者約為3.5億人,即平均20個人裡,就有1個是抑鬱症。
而在我國,早在2020年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就為24.6%。
一位諮詢師朋友為此總結了容易抑鬱孩子的6句口頭禪,看看你家孩子有嗎:
煩死了/我好累
(心力交瘁,開始變得無助)
很沒意思/很無聊/我不想做
(把情緒壓在心裡,開始對很多事情失去興趣)
都是我的錯/都是我不好
(否定自己,貶低自己,沒有自信心)
我睡不著/半夜醒來再睡不著
(壓力讓他經常性失眠)
沒食慾/不想吃飯
(在抑鬱狀態下,人會缺乏食慾)
活著真沒意思
(這是個危險訊號,父母要打起12分精神了)
如何預防孩子患上抑鬱症呢?

防止孩子抑鬱

父母要創造更多「

開心體驗

麻省理工大學有兩個教授,他們做了這麼一個實驗:
首先他們找到一些老鼠,透過這個腦監測的儀器,能夠找到它的腦區:哪些是開心的腦區,哪些是不開心的腦區,用藍光來刺激開心的腦區,這個老鼠會變得開心快樂一點。
找到了這個之後,他們就開始做下面的實驗:先找到一些異性的老鼠,來陪伴實驗的老鼠。
讓它們在一起可以繁殖、玩耍,這個時候因為有異性的老鼠在,它們都玩的很開心。他們這個時候監測快樂腦區,經常是會充血或者點亮。
接下來他們開始第二步,把老鼠關在一個黑房子,老鼠慢慢變得抑鬱。
那怎麼知道,一個老鼠是否抑鬱呢?
其實很簡單,兩個方法,第一,他們把老鼠的尾巴吊起來
一個健康的老鼠,吊起尾巴會掙扎,甚至咬你。但是抑鬱的老鼠,是不掙扎的。
就像一些人類的乖孩子一樣,你怎麼罵他,他不再掙扎了,他就是逆來順受,這是抑鬱症的第一個標誌。
第二個就是胃口很差,分辨不出什麼叫好的,什麼叫不好的,吃什麼都一個味。
就像正常的老鼠,它們大多數都喜歡喝糖水。但是抑鬱症的老鼠,它不再更多地嘗試了,跟喝白開水一樣,無所謂。
第三步,他們試試如何治療這個老鼠,於是再找到很多年輕漂亮的異性老鼠,來陪伴它。
陪它玩,給它好吃的,你猜有沒有用?沒有用,就像一個抑鬱症的人,你再怎麼跟他玩耍。沒有用,因為他已經一點玩耍的興趣都沒有了。
當他得了抑鬱症之後,他那段開心的時光和記憶,已經被覆蓋了,他不再有感覺了。
所以透過各種方式逗它玩,給它配伴侶都沒有用,這是第三步。
第四步開始啟動藍光重新刺激曾經開心的那段經歷的腦區,一刺激這個老鼠就重新陽光開心了。
這就是治療抑鬱症的一個法門,所以明白這個原理之後,回到問題了,如何防止孩子得抑鬱症?
趁他還沒有得抑鬱症之前,我們一定要創造更多的開心的人生體驗
這個開心的人生體驗,就會變成未來面對風雨的一個資源。
人生誰也不能夠避免打擊、挫敗,但當我們過往中,有一些開心快樂的經歷。
也就是說在我們的腦區,有一個部分,擁有這個記憶。以後我們遇到一些挫敗、抑鬱的一些事情,只需要我們透過心錨,喚醒過往中這個快樂開心的經歷,那抑鬱症就能夠得到療愈。
但是很遺憾,大多數的孩子,他之所以會得抑鬱症,就是因為他的童年開心的時光太少,甚至是沒有,所以他才會有抑鬱症。
所以趁孩子還小,一定要跟孩子創造更多開心的體驗,不然到時候後悔就晚了。

預防抑鬱,父母千萬不要

成為孩子心裡的老虎

抑鬱常常來源於負面情緒的累織,尤其是焦慮。
當身體再也承受不住這些情緒時,抑鬱也就出現,提醒你停止、放下。
父母該如何應對孩子的焦慮情緒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焦慮
什麼叫做焦慮?焦慮是對未來可能發生危險的恐懼。
比如說有個老虎我很恐懼,抓走了之後我依然恐懼,那這個就不是恐懼了,這個叫焦慮,因為我擔心這個老虎被抓走了,會不會又有一個老虎來呢,這是對未來的擔心。
適度的焦慮是健康的,因為它會保護我們。
過度的焦慮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回到剛才的案例,為什麼老虎走了之後,我還是恐懼呢?因為你的心中有老虎,你才會焦慮。
孩子心裡的老虎是誰呢?
通常是父母,就是父母不允許犯錯,一旦孩子犯錯了,父母就會用一些懲罰手段。
孩子就會擔心,一旦他考不好,不是被父母罵,就被父母打,所以父母就變成了他在大腦中,永遠揮之不去的一個老虎。這就是過度焦慮的原因。
所以面對孩子的焦慮,我們要做什麼?
兩個字:允許
允許什麼?允許犯錯
在很多的家庭,孩子犯錯就是個災難,但是我們人類每一個成長,都是由犯錯而來的。一個沒有犯錯機會的一個人,是沒有成長的。就像一個人,如果從來不跌倒,他是學不會走路的。
所以孩子之前是前三名,現在跌倒十幾名,他其實是不是在成長。跌倒十幾名就打一頓,孩子害不害怕,於是害怕他的老虎就出現了。
告訴孩子,搞砸是可以的。做錯題目也是可以的,孩子才會有勇氣去面對困難,所以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最大的錯誤就是不允許孩子犯錯。
如果從小允許他犯錯,他是沒什麼好焦慮的,因為跌倒了再爬起來。活力就來了,抑鬱自然也就沒機會下手。

身邊人得抑鬱症

我們可以怎麼做

如果你身邊有人患上抑鬱的人,需要注意這兩點:
第一,千萬別施壓、別說一些指責性的話,而是鼓勵。
“你怎麼這麼矯情”
“多大點事,想開點”

“以前我們不也這麼過來了”

“樂觀點,別鑽牛角尖”

“我壓力比你更大都沒事”
“你就是沒吃過苦”
……
諸如此類的話,絕對不能說。
這些話語,是對他們的二次傷害。
第二,如果是有抑鬱情緒或輕度抑鬱症,你可以陪伴/建議他們做一些事情。
比如畫畫、聽音樂、曬太陽、做運動、去郊外親近大自然、寫寫日記等。
這些事情,有助於他們緩解抑鬱,身心保持相對愉悅、健康的狀態。
當然,如果他們不願意,千萬不能強迫。
而且,對於中度及以上的患者,這些基本無效,因為他們沒有這個動力。
有專業醫師曾言道:
“抑鬱症是一個病,不是普通的心情不好,不是到外面散散心、想開一點就能解決。這個病可以治療,如果尋求專業的幫助,大多數可以治好,並不可怕。”
面對抑鬱症,我們能做的或許十分有限。
但是我們可以不忽視、不敵視,看見並理解,創造一個對抑鬱症患者相對友好的環境。
END
簡介:黃啟團,心理作家,26年心理學導師,擁有超3000萬用戶的心理學知識平臺壹心理聯合創始人。著有《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等心理學讀物。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黃啟團,ID:nlptea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