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與心理健康:WomenandMentalHealth|心理學細分方向介紹

*以下內容涉及部分劇透,謹慎閱讀。
願我們都成為正直勇敢有閱讀量的女性。
拍攝過《愛情神話》的邵藝輝導演,今年帶來了新作《好東西》,我更喜歡電影的英文名Herstory。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屬於女性的故事。
邵藝輝導演邀請女性們站在舞臺成為主角,把聚光燈打在女性角色的頭頂上。觀眾們不再被所謂的“結構性問題”干擾,終於直視女性以及女性所面臨的一切。
電影處處都是導演細膩的處理,有的僅僅只有一句臺詞,卻讓許多隱秘、甚至從不被討論的女性議題有機會出現在大熒幕上。
比如小葉(鍾楚曦 飾)患有抑鬱症,因失眠而酗酒,戒酒後又因睡不著過量服用安眠藥,被懷疑企圖“自殺”。在現實裡,抑鬱症是女性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經歷抑鬱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並且女性的自殺嘗試率也更高。
比如同事小鹿(王菊 飾)在被女主王鐵梅(宋佳 飾)提醒“少吃點”時的反駁,相信所有女孩子看到這裡都會會心一笑——導演太懂女性日常在承受些什麼了。當然比起身邊人的“善意提醒”,更多的時候出現的是充滿惡意的外貌評判,並因此導致女性的外貌焦慮、體象障礙、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等問題。
有資料顯示,絕大多數被診斷為厭食症或貪食症的人是女性,而近三分之二的暴食症患者也是女性。女性一生中患飲食失調的可能性也顯著高於男性。
(相關閱讀:iWanna心理公益合作,三位女性的勵志故事👉從進食障礙患者到美國心理諮詢師
再比如王鐵梅不願意讓架子鼓老師小馬(章宇 飾)看自己肚子上剖腹產的疤痕。一個簡單的鏡頭就交代了生育帶給女性的終身改變。作為觀眾,我們可以從一道早已癒合的傷口聯想到生產手術的痛苦。
而實際上,不僅僅是手術過程,在整個生育過程中的激素波動,都有可能引發一些僅出現在女性的心理健康問題圍產期情緒(perinatal mood)、產後抑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產後焦慮(postpartum anxiety)。
在電影在女性議題的處理上,導演已經顯得足夠溫情。觀眾感受到最赤裸的莫過於“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會流血”這樣的臺詞。而現實世界中,女性一生所面臨、所經歷、所承受的是比電影更血淋淋的挑戰。
有些心理健康問題雖然存在於所有性別中,卻對女性的影響截然不同。今天,讓我們一起以女性一生的視角來走進女性的心理健康問題。
女性的心理健康問題
1)兒童時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ADHD)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釋出的資訊,男孩被診斷為ADHD的可能性是女孩的兩倍多。這一診斷率的差異並不一定意味著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患ADHD,有可能的原因是ADHD在女孩中的表現方式不同,使得這種障礙更難被識別。
由於女孩在ADHD表現上的行為問題較少,她們的症狀往往更難被發現。因此,女孩在 ADHD上的困難常被忽視,導致日後出現嚴重的問題。女孩的症狀常與 ADHD 的典型特徵不太相關,因為人們對ADHD的認知更多基於男孩的表現。
儘管女孩的ADHD症狀不同,研究表明,未被診斷或誤診的ADHD會損害女孩的自尊心。患有ADHD的女孩通常不會外化自己的挫敗感,而是集中精力在工作上,這可能增加她們患飲食失調、抑鬱和焦慮的風險。患有ADHD的女孩可能更容易出現成癮或衝動行為,例如暴食症、暴飲暴食、物質濫用和自殘行為。
(相關閱讀:一位女性的ADHD故事👉兒童科確診成人ADHD:我的留學、跨專業、轉行之路
2)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抑鬱、焦慮和飲食失調
年輕女性中的抑鬱症高發。許多因素可能導致青少年,尤其是女孩,患上抑鬱症。例如,體重問題、友誼問題、長期霸凌以及學業壓力都會增加女孩患抑鬱症的可能性。
女性抑鬱症的一些常見症狀:
  • 睡眠習慣的顯著變化,例如睡得更多或完全無法入睡
  • 飲食習慣的重大變化,例如食量顯著增加或減少
  • 對曾經喜歡的活動完全失去興趣
  • 情緒不穩定(快速的情緒波動),從快樂迅速轉向憤怒或悲傷
  • 自殺、自殘的想法,或嘗試自殘或自殺
年輕女性的焦慮症。

焦慮症是青春期女孩和年輕女性中另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障礙。據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統計,

女性患廣泛性焦慮症或驚恐障礙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

荷爾蒙波動可能是焦慮症發展的原因之一。荷爾蒙水平的起伏會影響大腦化學,進而引發焦慮症。研究發現,睪酮可以緩解焦慮症狀,而女性的睪酮水平遠低於男性。此外,青少年的額葉仍在發育,這也可能導致焦慮症的產生。
年輕女性常見的飲食失調。青少年女孩和年輕女性往往受到不現實的美麗標準的影響——社交媒體、電影和廣告牌常常描繪出一種與實際不符的美貌形象。此外,基因和生物化學因素也可能在飲食失調的發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最常見的飲食失調與對體重、體型和食物的過度關注有關,這會引發危險的飲食行為。這些行為包括但不限於:自我誘導嘔吐、限制飲食、暴飲暴食以及使用瀉藥。
3)生育期:PMS/PMDD/PPD/PPP/更年期
經前綜合症(PMS):由於激素波動,大多數女性在月經前的一週內會出現某些症狀,這通常被稱為經前綜合症(PMS)。PMS的症狀因人而異,但最常見的包括情緒波動、頭痛和腹脹。特別是已被診斷為抑鬱或焦慮的女性,其PMS症狀可能比沒有這些問題的女性更為嚴重。
經前焦慮障礙(PMDD):如果PMS症狀極為嚴重,女性可能會被診斷為經前焦慮障礙(PMDD)。PMDD與PMS類似,但症狀明顯更為嚴重。PMDD的身體症狀可能比PMS更嚴重,例如經痛、乳房觸痛和腹脹,但其最大的差異體現在情緒方面,包括極端的情緒波動、緊張、易怒和嚴重的抑鬱情緒。
產後抑鬱症(PPD)女性分娩後,由於激素波動,出現一定程度的情緒低落是正常的,這通常被稱為產後憂鬱或“產後藍調”。如果產後藍調的症狀持續超過兩週,母親可能會被診斷為產後抑鬱症。常見症狀包括情緒波動、焦慮、哭泣、食慾問題、睡眠困難以及壓倒性的無助感。
產後精神病(PPP):產後精神病是一種罕見的情況,通常在分娩後數天或數週內出現。其症狀往往突然發作,表現劇烈。最常見的症狀包括意識模糊、定向障礙、幻覺、睡眠障礙和偏執。嚴重情況下,母親可能會試圖傷害孩子。產後精神病需要由專業心理健康人士快速進行治療。
更年期:在女性生育期接近尾聲時,激素水平會發生變化。如果女性有抑鬱或焦慮傾向,這種激素水平的變化可能在更年期重新點燃心理健康問題的症狀。此外,中年時期通常伴隨著其他壓力源,例如衰老或同時照顧子女和父母的責任。
4)邊緣型人格障礙、雙相情感障礙
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曾經被認為主要影響女性,但最新研究顯示,男性和女性的發病率差不多。這個誤解可能導致女性被過度診斷,而男性則被忽視或診斷不足。BPD的症狀包括行為、情緒、自我價值感和人際關係的不穩定。
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曾被稱為躁鬱症,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導致人們在躁狂(或欣快)和抑鬱的發作之間迅速波動。懷孕、月經週期和更年期都可能影響這種波動的頻率和嚴重性。女性和男性患上雙相I型障礙的機率相同。然而,女性更容易患上雙相II型障礙,這意味著她們可能在躁狂和抑鬱之間經歷更快速的迴圈。
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其他身體和心理健康問題,包括物質使用障礙、抑鬱症、甲狀腺疾病、肥胖症和偏頭痛。如果一個女性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她在分娩後更可能經歷嚴重的抑鬱症,在產後更容易發生產後精神病。
5)老年期:阿爾茨海默病
根據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統計,生活在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美國人中,近三分之二是女性。這種疾病在6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更為常見。隨著壽命的延長,尤其是在女性中,阿爾茨海默病可能會變得更加普遍。
女性與心理健康
在許多國家,女性與心理健康(Women and Mental Health等專注於女性議題的課程已經是心理學專業必修/選修,致力於將性別角色差異納入考量,推動社會各界人士對女性心理健康的重視。
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為例,諮詢和臨床心理學專業下開設有《女性與心理健康》和《母嬰矩陣:發展與臨床意義》兩門課程。
同時,學生可以透過修讀相關課程申請紐約州頒發的Sexuality, Women, and Gender Advanced Certificate。
美國麻省總醫院女性心理健康中心也提供女性心理健康(Women's Mental Health的課程: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Women: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Considerations Across the Female Lifespan
本課程將重點講解女性在生育生命週期中的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針對懷孕及計劃懷孕、產後、哺乳、更年期過渡期以及與月經週期相關的情緒調節失調等生育事件,定製化治療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
  • 懷孕和產後重性抑鬱障礙
  • 女性生育年齡的物質使用障礙與創傷後應激障礙
  • 雙相情感障礙:女性生育生命週期中的考慮
  • 經前情緒障礙(PMDD)
  • 更年期過渡期與抑鬱症
  • 女性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
📚Perinatal Psychiatry:
In-Depth Modules for Enhanced Approaches
本課程將重點講解女性在懷孕和產後期間精神障礙的診斷與治療。針對懷孕、懷孕計劃及產後等生育事件,定製化治療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
  • 懷孕期間的精神障礙
  • 產後情緒與焦慮障礙
  • 篩選資料:患者與提供者應從何處獲取資訊?
  • 懷孕與產後的物質使用障礙
  • 懷孕與產後的專門心理治療;藥物致畸作用與懷孕
📚Spotlight on Advanced Topics in Women’s Mental Health
本課程旨在為多學科的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臨床有意義的教育,涵蓋在照顧患有精神障礙的女性時常遇到的話題。課程旨在促進在女性精神障礙患者的生育生命週期中提供高質量的臨床護理,全面覆蓋常見話題,並討論相關證據基礎,以幫助臨床決策。
  • 產前精神病學中的挑戰性案例:基於案例的學習 I & II
  • 產前精神病學:有色人種女性的考慮與更年期激素治療:益處與風險的再審視
  • 女性性功能障礙:原因與治療選擇
  • 懷孕與產後期間的物質使用障礙
👀更多心理學細分專業介紹,歡迎瞭解:iWanna心理細分專業。如果你在申請和生涯規劃上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歡迎諮詢iWanna!我們始終陪伴著你!
🎉祝iWanna的小夥伴們國際婦女節快樂!
參考內容:

Understanding Mental Health Over a Woman’s Lifetime

https://www.mcleanhospital.org/essential/understanding-mental-health-over-womans-lifetime

iWanna國際心理人作為全網領先心理學留學輔導、全球心理人發展平臺,擁有100+位全球多國多方向心理學專業師資,服務範圍涵蓋20+心理領域細分方向,獲得95.96%的服務滿意度,學員申請成功率達到94.2%。

iWanna也為正在申請的大家提供1v1心理留學生涯規劃諮詢課時包服務。最後祝大家可以順利度過申請季,收到自己心儀的offer!

👇


掃描下方二維碼
諮詢顧問老師,獲取免費申請建議!
轉發還可領取心理留學獨家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