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人的錢不是被吃掉喝掉的,而是被借走被騙走的,被沒有利潤的生意或資產消耗掉的。很多人辛辛苦苦的賺錢,辛辛苦苦的攢錢,但是最後錢還是沒了。要麼就是太相信別人,要麼就是太自以為是,所以守城比攻城難,守錢比賺錢難。攻城和賺錢都是人的本能,守城和守錢卻需要智慧。
在未來很長的一段週期裡面,比的不是賺錢的能力,而是守錢的能力。守錢能力的本質,是構建反脆弱的財富系統。
日本1990年投資黃金的100萬美金,30年後增值至921萬美金,投資東京房產的100萬美金,現在僅剩61萬美金,投資日經指數的同期收益接近0,印證了“亂世黃金”的避險價值。以及對單一資產過度依賴的風險。股票、房產、黃金和其他金融產品,做分散的配置,才能對抗高波動的經濟週期。
經濟環境的結構性變化,正在重塑財富規則。
1.低增長與高波動並存:
2025年gdp預估5%,但CPI持續低迷,(6 月同比 – 0.1%),“類滯脹” 環境下,單純依賴工資增長或傳統投資(如房產、存款)難以抵禦購買力縮水。看到這裡,手中多套房產的你,只有上班工資的你,請思考一下如何才能讓你的財富不被稀釋掉?
2.技術革命與財富洗牌:
新質生產力(如高階製造、人工智慧)帶來機遇,但也加速行業洗牌。據說今年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速達 8.6%,但技術迭代可能使部分傳統資產(如燃油車產業鏈)迅速貶值。這要求投資者具備 “動態守錢” 能力:既能抓住新興產業紅利,又能及時止損退出衰退領域。
3. 保險作為財富 “安全氣囊” 的價值凸顯:
用 10-20% 的流動資金配置醫療險、壽險,可鎖定 100% 的人生底線。這尤其適用於家庭支柱 —— 一場大病可能掏空三代積蓄。用保險將極端風險轉移。海外資產配置(如美元計價的指數基金)可對沖人民幣貶值壓力,日本富人在日元貶值週期中正是透過黃金和海外資產實現保值。

生存是一切的策略的基礎 當經濟列車駛入迷霧誰能精準把控剎車與油門的人,終將抵達財富自由的彼岸。財富競爭的終極戰場,不在賺取速度,而在留存質量。這要求我們從 “線性增長思維” 轉向 “系統防禦思維”。
對金錢嗅覺靈敏的人已經開始賣掉手裡多餘的房產,轉而投向保險儲蓄險者這種金融資產中。
增額
壽險、快返年金、子女教育金、養老金都是非常好的守錢金融工具,而且具備安全剛性對方的屬性。讓自己的錢穩健的增值升值,房產未來什麼價格是不確定的,保險賬戶裡面增值的錢是明確的。
-
如果你手裡有一些資金,想更合理化進行資產配置,歡迎找我聊一聊。 -
如果你想職業轉型,也可以找我聊聊。 過往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