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平教授、戴紅豔教授:深度剖析VELOCITY研究,揭示維立西呱簡化滴定方案帶來的臨床獲益

導語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表現或晚期階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儘管近年來心衰的藥物治療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但因低血壓、腎功能受損、高鉀血癥以及臨床治療惰性等問題的影響,指南推薦的藥物治療的啟動和最佳化在臨床實踐中的實施情況仍不理想。
近期,在202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心衰協會年會暨世界急性心衰大會(ESC-HFA 2025)期間重磅釋出了VELOCITY研究,旨在透過簡化維立西呱的滴定途徑,探討直接以5 mg/d的起始劑量在心衰患者中的安全耐受性,以更簡化的一步滴定路徑實現10 mg目標劑量基於此,我們誠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季曉平教授青島市市立醫院戴紅豔教授接受醫脈通專訪,圍繞VELOCITY研究結果進行深入解讀,以進一步最佳化心衰治療策略,提高我國心衰整體診療水平,助力改善心衰患者臨床結局。
醫脈通:心衰是多種心血管疾病進展至嚴重階段的一組臨床綜合徵,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請您介紹一下,目前心衰的流行病學以及治療策略如何?
季曉平教授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心衰是一種複雜臨床綜合徵,由多種原因導致心臟結構和(或)功能異常改變,使心室收縮和(或)舒張功能發生障礙而致,其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給患者、家庭,乃至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在過去20年間,心衰的患病率顯著增加。研究顯示,我國心衰標準化患病率為1.1%,據此估計25歲以上心衰患者約有1210萬。
根據左室射血分數(LVEF)可將心衰分為射血分數降低的心衰(HFrEF)、射血分數輕度降低的心衰(HFmrEF)和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指出,HFrEF的治療目標是改善臨床症狀和生活質量,預防或逆轉心臟重構,減少再住院,降低死亡率。對於HFrEF患者,應採取先聯合治療再滴定的原則,推薦不同機制藥物聯合起始治療,再逐漸滴定至目標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以使患者獲益最大化。目前指南推薦的HFrEF的治療藥物包括: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劑(RASI)、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MRA)、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可溶性鳥苷酸環化酶(sGC)刺激劑維立西呱、伊伐佈雷定、地高辛以及中藥等。
戴紅豔教授
青島市市立醫院
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心臟功能不斷的衰竭,心衰的發病率也不斷增加。此外,目前其他心血管疾病較以往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能有效延長患者生命,使得患者進入老年階段後,心衰的發病率也會顯著增加。
在HFrEF的治療過程中,基於患者本身LVEF較低,初始治療時血壓通常不高,因此,在治療初期往往採用較小劑量的藥物進行聯合使用。至關重要的是,在後續的管理過程中,需要對各種藥物的治療劑量進行滴定,使期儘快、儘早地達到目標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儘可能地提升患者心功能,讓患者獲得最大的臨床獲益。
此外,心衰發病涉及多種機制,應儘量早期聯合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再進行滴定,並根據患者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如果患者血壓相對偏低,起始治療時可選擇對血壓影響較小的藥物。
醫脈通:心衰患者預後較差,5年生存率較低,與某些惡性腫瘤相近。請您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談一談,在臨床實踐中,心衰的治療還面臨哪些難題?
季曉平教授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近年來,心衰的治療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如新型MRA、SGLT2i、sGC刺激劑維立西呱等新型藥物的出現為心衰患者帶來顯著獲益。在患者血壓、心率能耐受的情況下,先聯合再加量,然後將藥物調整至目標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至關重要。但指南推薦的藥物治療落實情況並不理想,大部分患者從未達到指南推薦的目標劑量或最大耐受劑量。此外,心衰的管理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需要患者定期進行藥物調整、監測病情變化和藥物安全性。而臨床實踐中,患者常因耐受性差、出現不良反應、依從性差和臨床惰性等原因,未能得到更優的治療和管理,預後仍不理想。
戴紅豔教授
青島市市立醫院
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仍未被攻克的堡壘,可見其治療難度極大。心衰患者的長期管理至關重要,在此過程患者,如何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選擇合理的滴定方案、減少臨床治療惰性,使患者快速達到靶劑量仍是臨床面臨的難題。
醫脈通:如您所說,臨床治療惰性是阻礙指南推薦的藥物治療實施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礙藥物達到足量劑量的原因。在2025年ESC-HFA大會上,重磅公佈的VELOCITY研究直接以5mg/d的維立西呱為起始劑量,旨在克服臨床治療惰性,從而改善治療效果。請您詳細解讀一下該研究結果?
戴紅豔教授
青島市市立醫院
VELOCITY是一項多國、前瞻性、單臂研究,共納入106例LVEF<45%、近期有/無心衰加重的患者,入組時需收縮壓(SBP)≥100 mmHg且在篩查前4周內無症狀性低血壓史,旨在探討直接以維立西呱5 mg/d的起始劑量在心衰患者中的安全耐受性,以更簡化的一步滴定路徑實現10 mg目標劑量在為期兩週的治療期間,大部分患者均接受指南指導的藥物治療,並且超過一半的患者使用了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超過80%的患者使用了SGLT2i。
研究結果顯示,高達90%的患者均能耐受5mg/d維立西呱的起始劑量,93.4%的患者達到了主要耐受性終點這意味著對於LVEF<45%、SBP≥100 mmHg且近期沒有發生過症狀性低血壓的患者,可以較為放心地採用5mg/d進行起始治療,後續只需再滴定一次即可達到10mg/d的目標劑量,減少了患者反覆來院複診的次數,並且能讓患者可以更快地達到維立西呱的靶劑量,使患者能更早地獲得足劑量藥物治療帶來的心臟保護。
醫脈通:VELOCITY研究結果引起了廣泛關注,您認為該研究有哪些亮點?以及該研究結果對於臨床實踐有何重要意義?
季曉平教授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VELOCITY研究首次證實了以維立西呱5mg/d為起始劑量在HFrEF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超過90%的患者均能完成為期兩週的治療,且沒有出現嚴重低血壓的情況,表明無論患者近期有/無心衰加重情況,超過90%的患者都可以起始給予維立西呱5mg/d來作為治療劑量。既往VICTORIA研究已證實,全球首個用於治療HFrEF的sGC刺激劑維立西呱較安慰劑組能降低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衰住院的風險。此次VELOCITY研究的結果以更簡化的一步滴定路徑實現10mg目標劑量,可以很好地避免臨床治療惰性,同時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從而更好地改善患者預後。VICTORIA研究相比,即使起始劑量加倍,維立西呱對血壓的影響也與2.5mg相似,說明維立西呱對血壓的影響較小。
此外,在ESC-HFA大會上還發布了另一項維立西呱的大型臨床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以5 mg/d維立西呱起始劑量的患者達到10mg目標劑量的可能性更高,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達到目標劑量。該研究共納入1361例首次使用維立西呱的患者(57%的患者起始劑量為2.5mg,24%的患者起始劑量為5mg,19%的患者起始劑量為10mg),透過Cox比例風險模型對起始劑量為2.5mg或5mg的患者進行分析,以評估在隨訪期間任何時間達到10mg目標劑量的可能性。研究結果顯示,5mg/d的維立西呱起始劑量是隨訪期間達到10mg目標劑量的最強預測因素。研究結果表明,起始劑量為5mg/d維立西呱的患者在隨訪期間達到10mg目標劑量的可能性是前者的3倍。該研究給我們帶來提示,既往的滴定方案可能過於保守,尤其是我國患者在出院後很難進行規範化隨訪,導致患者可能以起始劑量進行長時間的治療,而不能享受靶劑量帶來的更多獲益。
基於VELOCITY研究和該大型研究結果,在心衰治療過程中,簡化的滴定方案可以助力臨床醫生克服“臨床治療惰性”,從而提高患者達到目標劑量的可能性,並且可以使患者儘可能快的使用足量藥物進行治療,以給患者帶來最大化的獲益。
專家簡介
季曉平 教授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 山東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The Fellow of ACC(FACC)
  • 山東省首屆心血管病學專業博士生
  • 2005-2006年在美國hartford醫院研修學習
  • 山東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前任主任委員
  •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第九屆全國委員,心衰學組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委,腫瘤心臟病分會副主任委員
  • 國家心衰專病中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心力衰竭專業委員會常委
  • 國家心力衰竭醫聯體山東省中心主任委員
  • 山東卒中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新藥評審專家
  • 國家自然基金評審專家
  • 國家心血管病專業質控中心專家委員會心力衰竭專家工作組專家
  • 心力衰竭國際學院特聘導師,全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教學案例評審專家
  • 多家雜誌編委及審稿人,承擔或參加863、973、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國自然等課題
  • 1986年工作至今,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對疑難心血管疾病,特別是心衰的診治有著很深的造詣
  • 已培養博士生、碩士生70餘名
  • 山東省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
  • 胡潤百富好醫生
專家簡介
戴紅豔 教授
青島市市立醫院
  • 保健心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中國心衰中心認證核查專家,國家心血管病中心肺動脈高壓專科聯盟理事會理事,山東省衛生保健協會肺動脈高壓專委會主任委員,山東省公衛學會肺血管病防治分會副主任委員,青島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專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專科醫師培訓1年,美國德克薩斯心臟病研究所高階訪學
  • 從事心內科臨床工作20餘年,熟練掌握心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及急危重症的診斷和治療,擅長心力衰竭、肺動脈高壓、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藥物治療
  •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市、局級課題6項;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論著30餘篇,其中SCI收錄17篇;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