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笑!考古學真是一門研究“垃圾”的學問

本文原刊“童書媽媽三川玲”
許宏老師,二里頭考古隊隊長,深入考古一線工作二十餘年。他是中國考古界最會講故事的人,曾出版《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等面向大眾的考古著作。還受北島先生邀請,歷時兩年專為青少年撰寫了通識讀本《給孩子的考古》。
“給孩子”系列第19冊《給孩子的考古》許宏/著
許宏老師笑稱自己有個很無知的自豪,他知道器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但是完全不知道它的市場價值,潘家園古玩市場大門衝哪都不知道。他是純粹的考古人,不收藏文物,不參加鑑寶活動,房子貸款、日常騎腳踏車,安貧樂道,才走到今天,這是他作為考古人最堅守的良知底線。

許宏(左),1963年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從事中國早期城市、早期國家和早期文明的考古學研究。面向公眾的著作有《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大都無城》《東亞青銅潮》《給孩子的考古》等。

我們在現場聽到他講這段話時,都被深深觸動了。我們希望給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希望他們和擁有高尚品格的人一起,耳濡目染,從而自己也成為這樣的人。
01
沒有歷史就沒有根,
沒有根就沒有未來
TSMM:考古研究的是過去,人類為什麼對過去的事情感興趣?
許宏:考古學是誕生於西方的。人類很早以前就對自己發現的古物感興趣。考古學就是從古物學的研究來的。考古不是挖寶,是從尋寶開始的,從人類獨特的好奇心而來。
人在大自然中是很弱小的。為什麼人能在幾萬年至幾十萬年之內成為動物世界的制高點,碾壓式地打敗了很多比我們體型大的多的動物,成為金字塔的塔尖或者狩獵者的頂端?尤瓦爾·赫拉利說:人類是擅於講故事的動物。這一切是因為我們有文化傳承。人類和其它動物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對自己的過去懷有好奇心。
從生物學的研究可知動物的記憶很短,魚只有7秒的記憶,所以動物基本上是沒有歷史的。人類為什麼能跟體型巨大的動物競爭,因為人類有交流,溝通和組織能力,使我們可以吸收前輩的經驗教訓,運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對歷史的偏好,很有可能是人類特有的。有了精確的語言,後來又有了文字記載,使得我們越來越重視歷史。
全球範圍內有文字、文書記載的時間只有五千年。中國從有甲骨文開始到現在只有三千兩三百年。就算人類發展只有三百萬年,再以前的知識有多少,大家想一想,光靠文字和文書來研究根本是不夠用的,而考古學就是研究本源性問題的。
之前幾百萬年悠長的生命發展史,只有靠考古學和其他兄弟學科來解答人類是怎麼一點點走到今天的。
2005年,許宏(左)陪同北京大學鄒衡教授考察二里頭
TSMM:考古對現在和未來有什麼樣的價值?
許宏:我認為可以用一句老話回答——沒有歷史就沒有根,沒有根就沒有未來。
考古學透過研究過去,為當下和未來提供借鑑。
你不知道你的父母、長輩、祖先是怎麼一步步走過來的,你是沒法知道你下一步怎麼走的。因為人類是要吸取經驗教訓的,哪些我們走對了,哪些我們走錯了,你要避免走彎路,才能知道下一步怎麼走。
疫情期間我參與了一個網際網路思想者大會,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來談網際網路,我的主題是從十萬年看人類的後天。互聯的緣起是從非洲開始的,世界的聯絡並非始於工業革命時期的大航海,而是五千年前青銅的傳播就已經開始。那時候互聯和資金體系就已經存在,只是發展到現在形態發生了變化。我向大家講述的事實完全顛覆了我們既有的認知。
極高的科技有可能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我們要思考如何透過社會人文學科的認知來引導人向善的方向,向有利於人類的方向發展。
TSMM:如何看待文物的價值?
許宏:考古不以經濟價值為衡量標準,作為考古學家,我們非常純粹,只知道這個器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但是不知道它的市場價值。破爛的陶片在我們眼裡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寶貝。因為陶片比一般的青銅器更具有斷代價值。玉器和青銅器都是耐用消費品、傳家寶。陶器容易損壞,變化的機率和頻率特別高,所以陶片蘊含的歷史資訊會更有參考價值。
如果出現一塊民間的陶片,沒有任何文字,我們看一眼就可以告訴你,這是二里頭三期偏晚階段的陶器,它應該是一個陶罐的腹部。我們認為這個陶片對斷代非常有用。如果青銅器上有文字,例如“中國”這兩個字最早出現在何尊上,它就是無價之寶。
歷史資訊可以是圖畫、文字、符號,越精準的歷史資訊,越是無價之寶。
02
考古作為一個小眾學科,
能走進大眾視野是一種必然
TSMM:為什麼要撰寫《給孩子的考古》?
許宏:《給孩子的考古》是給孩子系列的第19本書,很高興終於有一位考古學家能躋身給孩子系列的作者行列了。
北島先生是我們這代人的精神領袖。當北島先生和團隊邀請我時,我想立刻為孩子們開啟這一學問的大門。
馬上覆制淘口令 5👈¥MAHr432n031¥
將《給孩子的考古》加入購物車🛒
我過去寫過十幾本給成人看的考古書。給孩子寫書很困難,很有挑戰性,與我之前寫的書完全不同,這激發了我寫作的慾望和衝動。
考古作為一個小眾學科,能走進大眾視野是一種必然。以前考古是象牙塔的學問,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對考古感興趣了。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是國家和社會發展到這一階段,全民文化素養的提升帶來的需求。
如果人類只滿足於吃喝拉撒,愛慾繁衍,掙錢等,考古學無用。但是如果你想滿足好奇心,想安頓身心,歷史可以給你人文關懷,使你開闊視野,考古可以作為精神食糧來滋養你。
現在很多小朋友很小就開始思考哲學三問或人類終極三問——我是誰,從哪裡來,將向何處去。考古是顯學,當仁不讓就是為解答這種問題而誕生的。
我們用納稅人的錢生產精神食糧,社會公眾卻根本不知道考古人在幹什麼。網際網路和考古熱的興起,讓我們考古人濃重的社會責任感被喚起,就應該由我們考古人來解答這樣的問題。

白滔滔與許宏
TSMM:在創作《給孩子的考古》時,考慮到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吸收能力,如何讓他們能看得懂?
許宏:因為我受了很多年專業教育,不能用形容詞,不能帶有語言色彩,必須用專業嚴謹規範的語言工作,對我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等於在消弭我的文學夢。現在能撿回來一點,我很高興,我也很願意做考古翻譯官的工作。
每次寫的時候,我就想這是給中學生看的書,他們沒有受過專業訓練,語言上儘可能舉例子講故事,儘可能圖文並茂。我還堅決要求加入延展閱讀書目,如果你想閱讀這本書,那麼請順藤摸瓜翻閱書後面的所有註釋。
《給孩子的考古》目錄頁
我感到抱歉的是,內容相對還是有一點深。看不懂不要緊,有門檻才有養分,一點一點進去,慢慢深入,興趣反而會更多。
小朋友可能會說,為什麼最後沒有確切的結論?我認為大家從小就應該意識到人文社會科學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有,你還研究什麼?應該鼓勵批判性思維,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他們最後會用自己的方法思考問題。
一本書不僅僅告訴你現有的知識,還告訴你背後的方法、觀念,甚至還有很多你可以用的思想方法,我認為這更加重要。

03
只要你喜歡它,鑽進去,
就一定有立身之地
TSMM:你為什麼選擇考古學?
許宏:人的一生並不會完全按照父母或你自己的設計來執行。
我的時代是文學的時代,我是文藝青年,特別喜歡文學。高考的時候就想進北大中文系,由於報考失誤,被分配到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又不能轉專業。我特別沮喪,只能學了考古專業。可能中國少了一位文學家或者小說家,但是多了一位考古學家。如果現在讓我再選,我還是當考古學家。

考古有兩大美事吸引了我。第一、發現之美: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現什麼。第二、思辨之美:考古需要像偵探一樣,靠邏輯思維,規律,甚至想象力來工作。
比如三千塊拼圖,只給你不到一千塊小圖片,你要像瞎子摸象一樣儘可能的把拼圖拼出來。我們也可以把考古工作比作翻譯,很多考古現場,土是不同顏色的,一塊紅的,一塊花的,這是我們的無字書。教科書上每加上一兩句話,每改動一兩個字,背後都是考古人花費巨大精力把發現變成了大家可以讀懂的精神食糧。

TSMM:考古工作人員每天都幹什麼?
許宏:我們考古人必須穿越城市和鄉村,古代和現代,文科和理科,甚至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考古人已經接受了考古是很好玩的學科,我們不是苦中找樂,是苦中有樂,很享受這個過程,這個苦對於我們來說,不是什麼巨大的困難。
我們號稱是最接地氣的學者。第一,我們是地下工作者,因為是往下挖掘。第二,接地氣。我們沒有書生氣,就在一線解決具體的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完全依賴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就無法開展工作。
比如,我需要跟地方官員談事、跟企業家談判,與農民拍桌子、交朋友,要處理團隊的吃喝拉撒,從外交到內務到管理下屬,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
當我們穿著工作服回到北京時,到洛杉磯或東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一下飛機,又要西裝革履,出席各國高階會議侃侃而談。
我們把自己叫兩棲類動物,既能深入田野,又能登上國際學術講壇。

TSMM: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學了考古之後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許宏:家長都想讓孩子學有用的,能掙錢的東西。我們曾經歷過的好職業,房地產、金融、計算機、財會、律師……請大家想一想現在這些職業的就業環境怎麼樣?是不是有些常見的專業不好找工作,反而超常的專業成了優勢。
不謙虛地說,我當年也是有過文學夢的,之前也想過改專業改行。現在我做考古專業,除了養老金之外,我靠著自己的能力出了一些書,有出版費,有活動,能出來上課,能夠自食其力養活自己,並且,我的工作為他人帶來了有價值的成果,我很有成就感。
考古有它浪漫的一面,有發現之美,有思辨之美。十三邀的許知遠第一次到二里頭的考古現場,就說考古是一個很性感的學科。但是一線的考古工作,是大量的踏踏實實、默默無聞、艱苦細緻的工作,需要付出努力和耐心,並不容易,你只有熱愛、投入,才能有巨大的收穫。
對於孩子未來的職業,我給家長的建議是:最好不要違拗孩子的意願。孩子想學什麼就讓他學,強扭的瓜不甜。非要他學不喜歡的,他也堅持不下去。
我之前和一個90後書畫裝裱師對談,他本科不是太理想,透過自媒體錄自己的裝裱過程,現在活多得接不過來。所以幹什麼事都能幹好,我們尤其不應該隨大流,而要揚長避短,做自己喜歡的事。人棄我取,別人不會做的事情我也會做。沒有絕對的冷門和熱門,關鍵是自己喜歡。
我女兒在美國讀博士,我們家比較民主,完全是她自己選的專業。她本科學的是社會學,由於小時候喜歡柯南,看了幾百集動畫片,所以一次性通過了日語一級。後面又碩博連讀學日本文學專業的博士。現在大學當助教,一邊學習一邊教日本文學的課程。你說該不該讓孩子看閒書雜書?孩子看的任何東西在未來都是有用的。
不管你學什麼,喜歡它,鑽進去,做到極致,成為絕活,你就一定有立身之地。

04
鼓吹文科衰弱是悲哀,
人類向何處前進都需要文科
TSMM:考古在未來會怎麼發展?
許宏:這是一個好問題。考古本身就是科技的產物,所以它一直緊跟著科技的步伐。
我們在八十年代接受了全國最權威的考古教育,國家文物局開的考古培訓班。我最深的感受是我們考古時什麼東西都要採集,一定要細。石頭可能是打擊的工具,雞骨頭鳥骨頭都要收集,土可以不要因為土沒有用。
二十多年前,我的同學從美國博士畢業,帶回了浮選法和浮選儀,土就有用了。我們從土裡面探知到二里頭已經五穀齊備,大量的資訊從土裡面被提取出來。

二里頭考古現場
以前我們想看到儘可能垂直的宮殿建築影像,在土堆上或者農民家的房頂上是不能看到的。我們想辦法將氫氣球綁在架子上再放置相機,在三級風以下,可以拍攝到100米高的景象,拍攝完成後還需要看是否拍攝成功。然而現在一架無人機就能很好的實現。

未來AI技術肯定大大有利於我們的考古工作。比如手工拼陶片,計算機特別擅長圖片處理,可以透過圖片輸入,用粘接劑復原陶罐。我搞科技的朋友告訴我現在已經可以實現了。考古的很多事情未來都有很大的發展前途。

TSMM:考古未來可以連結哪些領域,進行跨領域合作?
許宏:你鑽研什麼學科都有助於今後對考古學的學習和愛好。因為考古學是藉助各種現實遺存來研究人類全部的過去,任何東西都要找考古學的本源。
我的哲學家朋友說:考古學是一門本源的學科,會給考古學家和公眾提供無窮的靈感和激情。
我以前很自負,本科、碩士、博士科班出身都是考古系。現在自慚形穢,因為我只懂考古。只懂考古已經搞不好考古了。你懂音樂,去考古,你就是音樂考古學家。你懂農業,去考古,你就是農業考古學家。你學什麼東西,跟考古碰撞都能擦出火花,都超過只懂考古的人。
考古學是無所不包的,綜合性的。如果要溯源所有東西,可以研究筷子是從哪裡來的,假花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考古學研究範疇絕不限於古代,現在故宮已經有考古所了,他們發掘清代遺物,東北哈爾濱731部隊舊址,國家文物局組織了多個考古隊進行發掘。
美國考古學家和一個記者合寫了一本書《垃圾之歌》,如果把你家一週的垃圾給我,我可以給你一本厚厚的報告,裡面有你家人口構成,階級劃分,飲食習慣,健康狀況,財富狀況,衛生狀況等資訊。大量隱私的東西都可以在垃圾中牽扯出來,暴露你的個人資訊。
雖然考古學是從尋寶開始的,但是考古學家一直在淡化寶藏這個特點。考古學家決絕地說:考古學就是一門研究垃圾的學問。我們不是為了尋寶才去研究,而是透過研究古人的垃圾,來知道古人透過他們的物品告訴我們的全部秘密。

考古學的方法論可以用在所有學科裡的,包括用於對現在生活的瞭解。
我覺得鼓吹文科衰弱非常的悲哀,其實AI技術越發達,越需要文科。我鼓勵大家一專多能,哪怕你學的是理工科,也要積極地多學本領。人類向何處前進都需要文科,我希望大家不要短視,不要被眼前的事物迷惑。
考古雖然是艱苦卓絕的理性的工作,但也追求人性的光輝。考古學可能是最後被AI替代的學科。
因為我們玩的是高階遊戲,我們研究的是最複雜的人,人的思想,情感,情緒,倫理,道德,都不是AI技術能夠取代的。AI技術再高,一定和人有零點零零幾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是考古學做的事情。

考古學家許宏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
文章整理自童書媽媽“幸福會”活動,整理人:Emily
相關推薦
《給孩子的考古》
許宏 著
活字文化 策劃
中信出版社 出版
出版時間:20253
馬上覆制淘口令 5👈¥MAHr432n031¥將《給孩子的考古》加入購物車🛒
考古,在許多人眼裡,神秘而陌生,有如霧裡看花。不少人提起考古,浮現在腦海的是與考古風馬牛不相及的《盜墓筆記》《鬼吹燈》等懸疑探險類小說。瞭解多一些的,大多也止於央視“探索· 發現”頻道等的紀錄片敘事。近年來,網路上對三星堆遺址等重要考古遺址的解讀也五花八門,更使讀者摸不清門道。
考古這門學科究竟是幹什麼的?它又是怎麼來的?考古有什麼用,能解決什麼問題?考古是如何來解讀撲朔迷離的無字書的?在人類的知識寶庫中,哪些資訊是考古人奉獻的?作為人類,作為中國人,我們是誰?“中國”又是怎麼來的?眾多考古發現的背後,還有哪些待解之謎有待破譯?…… 本書就試圖解答這些問題,和讀者一同走進考古的世界,與讀者分享考古的發現之美和思辨之美。
許宏的考古課:
從智人到國家的文明重構
《許宏的硬核考古課》已上線b站
長按上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試看課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