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而偉大——與孩子一起走進考古的世界

小試牛刀:下面這4道題,你能答對幾道?

(點選選項看答案)
01
古代的嶺南地區是什麼樣子的?
A、流放之地
A、流放之地
B、富庶之地
×
B、富庶之地
02
項羽燒了哪座宮殿?
A、阿房宮
×
A、阿房宮
B、長樂宮
×
B、長樂宮
C、都不是
C、都不是
03
秦軍軍服是什麼顏色的?
A、黑色
×
A、黑色
B、紫色
×
B、紫色
C、不一定
C、不一定
04
丞相與相邦,哪個官職大?
A、丞相
×
A、丞相
A、相邦
B、相邦
C、不一定
×
C、都不是
怎麼樣?答案是不是跟你的認知有出入?
想知道為什麼嗎?
不妨開啟這套《給孩子講講考古》一探究竟吧!
拿起這套書時,大家一定會被書名中的“考古”二字吸引。
雖然近幾年來,新聞報道、影視作品裡經常出現考古題材以及考古工作者的身影,但考古依然是一個讓人熟悉又陌生的名詞。由於考古學科遠離大家的日常生活,專業門檻又比較高,所以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考古還是遙遠和小眾的,充滿了神秘感。正因如此,社會上出現了很多關於考古的“傳聞”,比如:考古和盜墓差不多,考古挖墓會遇到靈異事件,考古主要是研究奇珍異寶……各種各樣,不一而足。
這些充滿誤解的傳聞讓考古的面目變得撲朔迷離,甚至讓人敬而遠之。
考古是一門嚴謹又有趣的學科,它與歷史學“交情匪淺”,但它並不艱深晦澀,只要透過一些學習,你也能夠走進真正的考古世界。
這裡首先要弄清楚一個最基本的問題:考古學究竟是做什麼的呢?
我們不妨想象一個場景——當你開啟舊相簿,看到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照片,就會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和發生過的故事,也就是說,藉助照片,你可以喚起一段記憶。類似地,考古學是一門透過實物來複原歷史的學問,只不過,考古工作者不是藉助照片“喚起記憶”,而是透過古人留下的各種遺蹟和遺物——除了大家熟知的古墓葬,還包括古代的城市、房屋、道路、橋樑,甚至是普通的垃圾坑。它們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訊,透過考古學的“翻譯”,就能講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
給孩子講講考古

這套給《孩子講講考古》共三本,分別是《譜寫歷史的古人》《穿越時空的文物》《串聯文明的謎團》,主題分別是“識人”“觀物”“解惑”。
以《譜寫歷史的古人》為例:
南越國王趙佗是個謹慎的老實人嗎?
一代梟雄曹操究竟有沒有因多疑、害怕而設定七十二疑冢
單憑史書已經很難解答,但是用考古的手段就能一探究竟。
除此之外,考古學家發掘古代墓葬時需要做什麼?他們是怎樣判斷墓主人身份的?這些問題要比聽上去刺激的“挖墓”更有思考價值。
在這套書中,作者透過一個個考古發現的案例,帶小讀者們進入考古學家的工作中,用“考古學家的思考方式”,引導孩子們思考、推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書本上的歷史知識究竟是怎樣來的?
考古發現又能證實或推翻哪些錯誤常識?
讀完這套書,相信孩子們的歷史人文素養將會得到大大提升,他們眼中的考古會變得更具體,更豐富,也更有魅力,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從此瞭解並喜愛考古。
“從人類在洞壁留下第一個手印開始,我們便一直存在,我們不曾真的死去。”
——電影《發掘》
在考古學家的眼中,和個人的生命相比,整個人類文明的歷史更加悠長,更具有永恆的價值。尋找人類祖先的一個個手印,探尋文明發展的道路,啟發我們更好地向前走去,這正是考古的意義。
編輯推薦
·一線專業考古學者歷時三年打造,團隊擁有豐富的一線考古經驗
·150餘幅精美手繪文物圖、考古場景圖,生動易懂
·每本含8篇獨立文章,以“考古學家的思考方式”引導孩子,拒絕碎片化知識傳播
·將考古現場與歷史文獻充分結合,有實物,有史料
本書作者
敬亭山:由海內外專業學者組成的考古學科普團隊。擁有豐富的一線田野考古工作經驗,熱衷於考古學的公眾傳播,長期參與科普讀物的寫作以及考古類音訊節目、紀錄片的製作。
劉瑤:湖南湘潭人,插畫師。通曉兒童心理學、兒童美術學。主要繪畫作品有《我們的漢字》《少年讀徐霞客遊記》《少年讀山海經》《給孩子講講三星堆》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