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直接招聘催債人了!

轉載自 | 櫻桃大房子
作者 | 櫻桃團隊
終於房地產的最後一棒風險傳到銀行這裡來了!
最近銀行非常著急,開始直接招聘“職業催債人”。
訊息最開始是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的,湖南三湘銀行、微眾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都在網上釋出了高階催債人的招聘通知。
要求還不低,得本科以上,具有金融法律等相關經驗。
催收行業從古至今一直有,但是以前銀行都是把這項業務外包出去。

畢竟這種業務很容易就會讓人聯想到“淋油漆”“恐嚇”等等暴力詞彙。


為了體面,也為了名聲吧,銀行很少會自己親自出馬。


但在5月中旬,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發布《網際網路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提出“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可組建專門負責催收業務的部門”。


對催收行業和催收行為做出各種規範性的要求,並在同一段時間逮捕了上百名進行非法催收行為的工作人員。
這些外包的催收公司有的為了準時收到錢,無底線的動用暴力等違法手段,長期以往,肯定會對社會引起不好的影響。
為了面對接下來大面積的壞賬,銀行只能親自下場,自己搭建合法正規的催收團隊。
而這也說明了一點:銀行現在的爛賬實在是太多了,這一點從不良貸款急劇攀升就能看出來。
根據央行的統計資料,截至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為3.95萬億人民幣,較2023年初增加1495億人民幣,不良貸款率為1.62%。
但有意思的是,我扒拉了一下各大銀行2023年的財報,發現六大行的不良貸款率竟然是下降的。
甚至就連招商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這些銀行2023年不良貸款率都是下降的,光大則保持不變,唯一上升的是平安銀行,也只是上升了0.01%。

總體來講,這些大型的上市銀行,不良貸款率基本控制在1.4%以下,郵政銀行不到1%,都沒有超過2%的警戒線,還是很安全的。


但為何央行的資料還增加了1495億不良貸款款?不良貸款率甚至攀升至為1.62%?
這裡的風險大頭主要是地方性中小銀行,就舉上面公開招聘催收人員的湖南三湘銀行。
2023年的不良貸款率為1.75%,較上年末上漲0.22個百分點。
還有大量城商行的不良率已經超過警戒線2%,分別有:盛京銀行、江西銀行、哈爾濱銀行、九江銀行、天津銀行、甘肅銀行。
這兩年來,發生風險居多的都是中小銀行,例如2021年包商銀行破產,2022年河南5家村鎮銀行爆雷等。
2020年至今已解散了至少56家中小銀行,僅2023年就解散了23家,另有超過200家中小銀行發生股權變更。
中小銀行才是金融系統最大的定時炸彈。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定時炸彈是房地產行業的不良貸款率。

商業銀行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分為三類:


1、房地產業貸款,與房企相關;
2、個人住房按揭貸款;

3、表外業務,理財信託之類的


最主要是前面兩項。
根據德勤中國研究中心統計的資料,截至2023年末,10家商業銀行涉房類貸款中,個人房貸佔比為84.63%,對公房地產業貸款佔比為15.37%。
房貸由於和個人信用掛鉤,大部分人不到絕境都不會選擇斷供。
所以上述10家商業銀行不良率一直都比較低僅為0.47%,但2023年的資料依舊比22年末上升了0.03%。
風險最大的應該是房地產業貸款,也就是借給房企的錢。
這幾年房企就連美元債都違約,國內的銀行貸款早就逾期幾百遍了。
2023年末,與房地產有關的不良率從2022年的4.06%上升至2023年的6.48%。
其中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和建設銀行的涉房不良貸款規模分別上漲102.39%、67.60%、43.31%
這些都是很嚴重的資料了,這幾年經濟下行,房企暴雷,城投違約,最後的所有風險都是銀行等金融機構承擔,可以說房地產下行已經嚴重把銀行給拖下水。
我再帶大家看一組資料:銀行的淨息差。已經嚴重跌破1.8%的國際警戒線!
5月31號,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釋出了一季度的銀行業資料。
一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為1.54%,較2023年四季度的1.69%下滑15個基點,再次創下歷史新低。
目前六大國有銀行,僅剩郵儲銀行淨息差高於1.8%警戒線。
工行為1.48%,而2021年為2.14%,兩年多時間下降44.6%;最差的是交行僅剩1.27%,2021年為2.07%。
按照這樣的速度,到明年交行淨息差就會跌破1%關口!
很多人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銀行要保持淨息差在1.8%以上才能賺錢,現在大大低於1.8%,要是跌破1%,銀行就會陷入虧損邊緣。
屆時整個金融系統都會出問題的。
所以為什麼深圳回應暫時不會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回應的如此堅定,原因就在這裡。
一旦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讓銀行本就虧錢的賬本雪上加霜。
去年8月份,國家就試過一次集體下調存量房貸利率,超過 22 萬億元存量房貸利率完成下調,平均降幅0.73個百分點,惠及1.5億人,每年減少借款人利息支出1600億元到1700億元。
注意了,這裡是每年都減少,這些虧損都是立竿見影的。

而相反斷供也好,提前還貸也好都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對於銀行來說,斷供不是最可怕的,銀行可以給出延期還貸等產品,哄一鬨這個群體,幫助他們度過兩年危機。

銀行最怕的是提前還貸。


對於銀行來說,貸款100萬買房,按照我們過去4.9%的利率,本金加利息一共是191萬。
購房者提前還貸後,就代表著之前那91萬的利潤都沒有了。
截至2023年末,十家商業銀行的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餘額縮水5353億元,降幅1.78%,這些貸款本該可以產生鉅額利息,現在灰飛煙滅了。
現在的矛盾在於,只要銀行一天不下調存量貸款利率,大家還是會提前還貸,銀行的利潤就還會進一步降低。
但要是銀行下調了存量貸款利率,難道這些手裡有錢的人他們就不會提前還貸了?

產生提前還貸的行為主要是因為利率高,資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資渠道導致的,只有能找到比銀行利率更高的投資渠道,錢才不會提前還。


兩相權衡之下,銀行決定暫時不調整存量房貸了,至於以後就不好說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銀行現在也確實是左右為難,唯一的希望就是房地產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回暖。
否則房企暴雷潮後,下一個就是銀行出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