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局網際網路股的首份AI財報

經歷了近年波動率最大的4月份後,市場對關稅的影響逐漸脫敏,資金轉向理性的看待當下被錯殺的機會。
主要原因是市場認為川普可打的牌已經不多了,目前進入各國的談判階段,而中美雙方的態度也有所緩和,就看談判能削減多少關稅,所以關稅最差的情況大機率已經見到了。
因此,在恐慌情緒充分釋放後,海外收入敞口小的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和恒生網際網路ETF(513330)已從4月份的底部反彈近15%,接近抹去黑天鵝關稅以來的跌幅。

隨著不確定性的消散,現在應該看向即將披露的一季報,這是網際網路股開啟AI敘事後的首份財報,以及期待接下來的內需刺激政策。
趁著此次回撥,可以延續之前的配置邏輯,在AI主題的當下,參與最受益的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和恒生網際網路ETF(513330),把握國內AI貨幣化帶來的成長敘事。
吸引的成長敘事
強勁的買家南向資金
回顧下這輪港股為何反彈快的原因。
1、南向資金護盤港股,全年預計淨流入超一萬億
從下圖中看,在港股最動盪的4月份,南向資金淨流入近1700億元;尤其是關稅宣佈後的兩週內,南向資金淨流入1400億元,在下跌時買入明顯,這被市場視為國家隊護盤港股的跡象,而這是港股以往沒有的待遇。
那麼,大買家南向資金在市場大跌時,在抄底哪些標的?往後可能會買哪些?搞懂南向資金的配置思路,也就搞懂了市場後續的主線在哪。

從南向資金近20日淨流入額最大的前三標的來看,都是恒生網際網路的最大成分股,阿里、騰訊、美團。

若從近60日的淨流入來看,淨流入最大的前10標的,其中有6家也是恒生科技指數的主要成分股,AI科技主線吸引南向資金淨流入的趨勢明顯。
尤其是從持股比例來看,南向資金的持股比例在不斷創新高。隨著南向資金的持續流入,往後南向資金的定價權會越來越高。

2.南向資金今年可能還會買多少港股?
年初至今,南向資金淨流入超過6000億港元,日均流入82.8億港元,這已是去年全年的近2.5倍水平(2024年全年流入8,078.7億港元,日均34.7億港元)。若維持這速度,今年總量可能要接近兩萬億港元,但這可能太過誇張並不現實。
根據中金的測算,截至一季度,主動偏股基金港股持倉已經達到30.8%的歷史新高,假設年內比重提升至35-40%,考慮到當前主動偏股型基金1.5萬億元的整體規模,後續空間約750-1,500億港元。
險資部分,假設權益佔其資金比例提升至15%且港股佔權益比例提升至20%,同樣考慮新增保費,中金預計年內有望帶來約1,500-2,000億港元的增量資金。
也就是說,根據中金測算下來,後續年內相對確定的南向增量約為2000-3000億港元,全年淨流入8000-10000億港元左右。
那麼,保守估計南向資金全年淨流入近1萬億港元,主要流向都是恒生科技指數或是恒生網際網路股之後,那就要關注從公司基本面層面,各家公司的AI應用化做的如何。
3.南向資金為什麼買網際網路股?
從估值的角度出發,現在仍然不貴。尤其是從確定性的角度上看,現在能夠滿足AI敘事+高確定性增長+估值便宜+抗關稅影響風險的標的並不多。
拿最近反彈最快的騰訊舉例:
騰訊目前是16倍PE左右,保守點還未到近年高位22倍PE的水平,接下來切換到26年的盈利預測即是14倍PE左右。另外,AI對業務的貢獻還未有明顯放出,也有上調盈利預測的可能性。

關於AI業務,其實最近騰訊的動作不小,AI對騰訊業務的貢獻已經顯現。
根據高盛報告,騰訊藉助AI驅動的廣告技術和微信生態,騰訊的廣告服務收入有望進一步加速。上調一季度和今年全年的廣告服務收入增長分別為18%/18%,之前預測是一季度增長16%,全年增長17%。

這得益於AI幫助廣告投流,以及來自影片號和MINISHOP的電商廣告貢獻。
1)影片號(廣告負載增加),微信在一季度增長了6%,為廣告負載從目前的低至中個位數百分比進一步提升至約 10% 創造了空間;
2)利用微信生態(小店、小程式等)招募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透過微信拓展國內銷售渠道,為商家創造人民幣1000億元的增量收入;
3)微信搜尋廣告收入透過將搜尋結果與小店連結,以及AI最佳化提升點選率,提高搜尋結果的相關性。
另外,在各個騰訊系的APP上都開始有更多關於AI的應用出現;
例如,騰訊雲推出AI工具包,開發者可以搭建連結騰訊微信生態的AI代理;微信/QQ加入了元寶,並且QQ與微信能夠互通;遊戲業務上,AI也提升了遊戲製作的效率等。
因此,AI已經在網際網路股的業務上幫助提升效率,創造更多收入,AI貨幣化並不是空談。

除此之外,根據中金統計,2024年下半年恒生科技成分股的盈利同比增長38.7%,仍維持著雙位數的業績增長,且遠高於MSCI中國指數和恒生指數。其中,騰訊、小米、美團作為恒生科技核心權重股,盈利同比雙位數增長,貢獻了恒生科技6成的盈利增量。

展望2025年,當前彭博市場一致預期MSCI中國2025年EPS同比增長7.3%(與2024年底時預期基本持平),恒生指數則同比增長5.1%(較2024年底上修1.8%),恒生科技同比增長25.1%(較2024年底上修1.3%)。    
換句話說,恒生科技是EPS增長最快的行業,所以接下來港股第二輪行情大機率還是圍繞網際網路公司為主。 

最後,當下關稅對市場帶來的衝擊已明顯減弱,海外收入敞口小的恒生科技指數和恒生網際網路依舊是這輪AI主題下稀缺的核心標的。
既然已經看到了騰訊為首的網際網路股在AI應用上有所進展,當下的回撥機會就是介入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和恒生網際網路ETF(513330),埋伏網際網路股一季報的好時機。
場外的相關標的也可關注恒生科技指數聯接C(013403)和恒生網際網路聯接C(013172)。

加入【真是港股圈】知識星球,您可以獲得:         
1、每日港(A)股覆盤,緊貼每天行情,時機在投資上永遠最重要
2、重要財經新聞的分析(包括中美日股市),主要針對它對企業/行業/股市形勢的影響。 
3、有價值的第三方報告 + 紀要分享,以供大家借鑑與學習參考。         
4、每一週至兩週一篇分析員的股票報告,深入剖析投資邏輯和基本面因素。
真是港股圈商務合作微信:Real_hk_manager
(新增好友請備註:公司+合作事項)
真是港股圈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