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兇猛,還能追高嗎?

點選圖片▲立即收聽

判斷今年恒指走勢,全國兩會是一個關鍵節點。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一個事先張揚並刷屏的高規格座談會,一份看多中國股市的外資報告,一個春節全民破圈的AI應用,共同把恒生指數打造成了2025年全球第一股市。
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月二十(2月17日),決策層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邀請十幾位科技、汽車等領域的企業家,共商發展民營經濟和產業經濟大計。
會場上的焦點,除了久未露面的馬雲,還有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等青年企業家。
民營企業座談會
宇樹科技和DeepSeek是當前最火的兩家科技獨角獸企業,前者在央視春晚舞臺上大放異彩,後者改變了國際社會對中國資產的看法。
近日,德意志銀行在研究報告中寫道:中國資產正經歷“Sputnik Moment”(Sputnik是蘇聯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給西方世界帶來極大的震撼)。歐洲人認為,中國企業的估值折價將消失,預計A股和港股牛市將持續,並超過之前高點。
春江水暖鴨先知,宏觀和微觀層面的大變動,讓全球投資者看到了中國科技產業的希望,帶火了香港股市。
今年以來,恒生科技指數上漲約25%,增速在全球主要市場指數中排名第一。
與此同時,代表港股基本盤的恒生指數也上漲約14%,距離2024年10月初高位僅有一步之遙。
2月18日,香港恒生指數升幅為1.59%
港股的暴漲,超出了一些機構和專家的預期。大家都想知道,有哪些因素在推動港股持續上漲。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中國資產的估值邏輯說起。
暴漲之前,縱觀全球股市,港股可謂是“價值窪地”。
港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股票市值除以公司淨利潤)大概為10倍,道瓊斯指數成分股的平均市盈率約為28倍,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超過35倍。
從具體公司的市值也可以看出,港股“不太值錢”。同樣是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2024年12月底,特斯拉在美股的市值高達1.3萬億美元,比亞迪在港股的市值約為8000億港元。根據美元和港幣的匯率,兩者市值相差十幾倍。
差距帶來落差,2024年,外資或離場或減配,以貝萊德為例,原本有大約40%的資產配置在中國,但是去年減到了20%。
冷遇持續到今年,春節前後,中國近期湧現了一大批驚豔全球的科技成果,比如DeepSeek-R1模型、在春晚跳舞的宇樹機器人、動畫電影《哪吒2》、為蘋果手機服務的阿里Qwen AI模型。
中國人做出來的這些“黑科技”,在效能和質量上絲毫不遜於美國同類產品,引起了美國社會各界的重視。
在數學、程式碼、自然語言推理等任務上,DeepSeek-R1模型的效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但訓練成本只要後者的5%。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跳舞機器人(宇樹機器人)春晚亮相,彰顯中國在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進步。
好萊塢製片人羅伯特·金表示,《哪吒2》是大片級別的動畫片,吸引了眾多觀眾,表明近年來中國電影在“講好故事”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圖源:微博@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新的“中國創造”扭轉了各路資金的刻板印象,它們紛至沓來。
第一站便來到了坐擁中國核心科技上市公司的港股市場。
除了前文所說的德意志銀行,高盛、滙豐銀行、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瑞士銀行等金融機構也看好中國資產。
高盛分析師Kinger Lau等在報告中表示,DeepSeek-R1的出現,以及其他最近推出的具有全球競爭力和成本效益的中國人工智慧模型,改變了中國科技的敘事,提升了投資者對人工智慧增長和經濟利益的樂觀預期。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相關人員表示,DeepSeek的成功或可成為中國進一步促進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的催化劑,有望帶來更多科技領域的創造性突破,提振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信心。
摩根士丹利則在報告中提到,全球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中國在科技和人工智慧領域的可投資性,鑑於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配置倉位較低,預計短期內這一勢頭將持續下去。
外資啟用內資。2025年1月南下資金持續維持大額淨流入,月淨流入額約1256億港元,創2021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
寬水養大魚,源源不斷的熱錢,把恒生指數推上了“全球漲幅第一股市”的寶座。從個股來看,漲幅最大的還是有AI噱頭的科技公司,尤其是“港股科技七姐妹”(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小米、聯想、比亞迪、中芯國際)。
華泰證券指出,“港股科技七姐妹”是中國科技股估值重塑的重要擔當,恒生港股通中國科技指數一鍵佈局港股科技“七姐妹”,合計權重高達60.63%,為港股科技類主題指數中最高。
如火如荼的港股,牽動了一些個人投資者的心絃。近期,有不少粉絲在公眾號後臺留言:“小巴,港股還會不會大漲”“現在開港股賬戶還來得及嗎”“除了科技股,港股還有啥投資機會”……
為此,小巴邀請了四位理財專家來分析港股趨勢。我們做投資決策前,可以聽聽他們的建議。
大頭有話說
短期內,港股出現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畢竟估值邏輯修正階段基本結束了,接下來大家的態度會稍微謹慎一點。
但從全年來看,恒生科技指數可能還有10%—15%的上漲空間。這是一個偏保守的預期。畢竟,恒生指數目前只有10倍市盈率、1.1倍市淨率,整體估值還是偏低。
港股的火熱,對A股會有一定的影響。短期來看,港股抽走了A股的部分資金,導致A股增長速度偏慢。中長期來看,港股的牛市提高了中國資產的估值,會為A股帶來更多能量。
恒生指數具體會增長多少,還要看中國經濟基本面和國家政策的變化。首先要關注全國兩會,尤其要看財政部的表態。其次要關注今年年中的各項經濟資料,從這些資料看各項政策的落地效果。如果這兩個節點都表現較好,那港股可能會有更好的行情。
基於以上分析,我建議,沒有港股資產的普通投資者可以適當買入一些,但不要太沖動,短期可能會出現回撥的風險。
除了科技板塊外,“兩新”(裝置更新和消費更新)概念股也值得大家關注。去年各級政府出臺的促消費政策,已經顯現出效果了。今年的發力重點,應該是鼓勵企業更新生產裝置,拉動生產性消費。
港股是一個波動很大的資產,一個月內上漲14%的情況,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港股這一輪上漲,首要原因還是中國經濟基本面在改善,去年秋季出臺的一攬子刺激政策,今年開始逐步落地兌現。其次,科技領域的突破也很重要,畢竟科技板塊是港股的權重板塊。
第三個原因是外圍風險的利空出盡。特朗普上臺之後,投資者的心裡懸著一根刺,不知道白宮會出臺什麼樣的關稅政策。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徵10%的關稅,反而讓大家安心。
第四個原因是離岸人民幣匯率的觸底反彈。2025年1月9日,央行釋出公告,計劃於1月15日透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招標發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銀行票據,發行量達600億元,為近年單期發行之最。該舉措一定程度上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釋放穩匯率的清晰訊號。
關於港股的走勢,我保持樂觀態度。不管是今年還是明年,港股資產應該會有不差的行情。畢竟,從整個大週期上來看,港股還是處於底部區間。
港股的紅火,或許可以改善A股的投資情緒。港股和A股的行情,都取決於中國經濟基本面的變化。
港股開年以來的行情,超出了我的預期。之前我預計特朗普上臺後將推出加徵關稅等政策,對港股帶來不確定性。這輪行情展現了投資者對特朗普政策不確定的適應程度提升,同時表現得更自信。
至於說接下來的行情,我認為,恒生指數兩會前應該會技術性回撥,這輪走勢高點不超過25000。
基於此,我建議普通股民儘量購買指數ETF、高分紅型股票,以及科技龍頭股。
2024年以來,港股兩度步入技術性牛市,一個是去年9月底至10月初,另一個是今年1月中旬以來。第一壓力位是去年10月7日的23200點附近,中期市場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港股開年大漲,得益於港股核心資產的帶動,之前的低估值帶動了市場的反彈。另外,港股市場聚集了大量優質資產,中國核心科技股聚集在港股市場,在AI時代下,港股市場科技股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AI與科技完美結合,港股聚集大量優質資產,促使港股市場吸引大量外資參與。
外資看漲中國資產,首先流入港股市場,首先看漲中國核心資產。
DeepSeek引發了全球資金重新審視中國資產的投資價值,港股成為外資大量流入的主要物件。
對普通股民來說,如果滿足港股通開通條件,可以透過港股通買入港股核心資產,也可以透過恒生ETF、H股ETF投資港股。
本篇作者 饒祖分 | 責任編輯何夢飛
主編 |何夢飛|圖源|VCG
“站在世界看中國·印尼站”3月組織企業家再次走進印尼,聚焦產業鏈佈局與新消費趨勢,全面瞭解印尼營商環境,汲取成功經驗,探尋企業出海印尼之道。
點選圖片▼立即瞭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