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每年約70萬人死於心臟病,這一數字背後,生活方式因素如飲食、運動、壓力和睡眠質量正成為關鍵誘因。
最新研究揭示,即便在年輕健康群體中,短期睡眠不足也可能顯著推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而與此同時,美國聯邦準備委員會(美聯儲)宣佈未來數年裁員10%的計劃,引發對公共機構運營效率與資源分配的討論。兩則看似無關的新聞,實則折射出社會健康與經濟政策交織的深層議題。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團隊在《Biomarker Research》期刊發表的研究顯示,連續三晚睡眠不足(每晚僅4小時)即可導致健康年輕男性體內炎症相關蛋白質濃度激增。負責人希德納斯指出:“傳統研究多聚焦於中老年高危人群,而我們的實驗證明,年輕人同樣難以倖免。”
實驗中,16名習慣規律作息的男性在睡眠實驗室經歷兩種場景:一為正常睡眠(7-9小時),二為嚴重睡眠剝奪。研究人員檢測其血液中約90種蛋白質後發現,睡眠不足後,與慢性炎症相關的標誌物水平顯著上升。希德納斯解釋:“短期炎症本是身體自我修復機制,但持續炎症會損傷血管,誘發動脈硬化,最終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睡眠不足組運動相關蛋白質有所增加,顯示身體試圖透過代謝補償抵禦風險,但希德納斯強調:“運動無法替代睡眠的核心功能。即使年輕,長期睡眠剝奪仍可能埋下健康隱患。”
與公共健康領域的新發現同步,美聯儲宣佈將透過自然減員方式削減10%員工,目標是將人數從2024年預算的24553人降至約2.2萬人,接近十年前水平。主席鮑威爾在內部備忘錄中稱,此舉旨在“最佳化流程、確保資源適配法定職責”。
儘管美聯儲獨立於國會撥款體系,其裁員計劃仍被視為對聯邦機構縮減開支趨勢的回應。彭博社分析指出,特朗普政府曾施壓聯邦部門裁員以削減赤字,而美聯儲此番調整或旨在平衡運營效率與獨立性。值得注意的是,該計劃主要透過提供自願離職或延期退休方案實施,避免大規模強制裁員。
一邊是關乎個體生命健康的基礎研究,一邊是牽動金融系統的機構改革,兩則新聞共同指向資源分配與風險管理的核心矛盾。在公共健康領域,睡眠不足的隱性成本正隨現代生活節奏加劇而攀升,年輕群體心血管疾病低齡化趨勢亟需政策干預;而在經濟政策層面,美聯儲的精簡計劃雖旨在提升效能,但其對金融監管能力的影響仍需觀察。
希德納斯團隊呼籲,應將睡眠納入心血管健康管理框架,尤其是針對青少年和職場新人開展教育。與此同時,美聯儲的舉措或為其他聯邦機構提供參考:在財政緊縮壓力下,如何以最小代價實現機構現代化,將是未來政策制定的關鍵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