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縣城,就能實現早睡自由嗎?

30歲時,陳薇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從上海裸辭,回到湖北縣城老家。

除了逃離壓力,另一個原因是,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後,她發現自己的睡眠也每況愈下。
每當深夜輾轉,看到“老家的空氣裡有安眠藥”“村味多了,班味少了,睡眠就好了”之類的話題時,總是讓她忍不住嚮往家鄉的那份寧靜與安逸。
她堅信,“一夜酣暢無夢的睡眠是在大城市上班買不來的奢侈品。”只要回到縣城老家,身心放鬆下來,亂七八糟的睡眠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然而,很快,陳薇就被狠狠打臉了。
逃離大城市,還是睡不好覺?
“以前忙一天睡不著,現在一天不忙也還是睡不著。”
回到老家,陳薇與爸媽的作息高度同步,可睡意並不會隨著每晚十點準時上床如期而至。有時候她會懷念在上海的生活,雖然房租貴,壓力大,但精神生活總是豐富的。“在老家肉體是極度安逸了,可慢節奏的生活又讓我陷入一種無所事事的迷茫。”
深夜,在和老家的公務員同學聊天時候,陳薇發現一個無奈的現狀:在大城市時壓力明顯,而在縣城,焦慮和煩惱換了種形式,卻依舊如影隨形。被困在睡眠迴圈裡的,似乎遠不止她一個人。
還有九天,就是世界睡眠日。3月11日,由慕思聯合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5 AI時代健康睡眠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調研了近一年不同城市人群的睡眠問題。結果顯示,一線城市38%的人有睡眠問題,新一線城市這一比例為39%,二線城市38%。值得注意的是,三線和四線城市的睡眠問題比例達到了42%和44%。
睡不著,不只是北上廣深的大城市專屬,在低線城市,睡眠健康問題也愈發普遍。隨著新業態興起,低線城市人口既要承受一線城市的工作壓力,又面臨著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不得不以犧牲睡眠來應對發展的焦慮。
事實上,就睡眠問題而言,不僅存在城市間的差異,而且在整體上正日益成為當代人的普遍困擾。據2025年的資料顯示,高達62%的人正在經歷睡眠問題。在這些受睡眠困擾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經常出現“易醒,睡眠淺”和“深度睡眠時間過短”。
睡不著的年輕人,想方設法無痛早睡
至於在誰睡的更晚問題上,資料再次指向了年輕人。
根據《白皮書》,在睡不著的人群中,呈現出越年輕,越晚睡的趨勢。
調查顯示,在凌晨之後入睡的90後比例達42%,00後則達到47%。此外,年輕人群中遭受中重度睡眠困擾的比例也在上升,90後中重度困擾比例增長了5%,00後中重度睡眠困擾比例增長了11%。
年輕人晚睡的原因有很多,且與不同年齡階段面臨的任務和挑戰密切相關。有的因報復性熬夜,有的因加班被迫性工作,有的因焦慮而難以入眠,還有的是因為拖延而熬夜。
程妍發現自己開始有睡眠困擾,是從臨近畢業這一年開始的。“雖然在跟風準備考編,也有參加大公司面試,但實際並沒有想好未來要走的路。”程妍說,每當夜深人靜,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便會把睡意打破,又要翻覆許久。
對於從事廣告公關行業的劉宇,他的晚睡則是和工作壓力相關。忙時經常熬夜加班,等閒下來時,受生物鐘的影響,想早睡卻怎麼也睡不著。
為了讓自己早睡,這屆年輕人不是沒有嘗試過各種方法。在豆瓣上有一個小組是#我有獨特的入睡技巧#,聚集著許多渴望無痛早睡的年輕人,分享了各種早睡方法。
例如,有人建議“消滅臥室裡的時間”,把手機、手錶等所有能顯示時間的裝置放到客廳,開啟紙質書,看到困了就睡,不困就一直看下去;也有人推薦透過喝牛奶、聽有聲書等方式來改善睡眠。
除了這些無痛入睡小技巧以外,為了能讓自己睡好,更有不少人願意透過花錢消費來買一個好睡眠。根據《白皮書》顯示,在大眾嘗試過的改善睡眠方法中,保持作息規律是多數有睡眠困擾的使用者在改善睡眠時的首選。
但在有睡眠困擾的人群中,有91%曾購買或使用過助眠產品來改善自己的睡眠,包括床墊、眼罩等家居家紡產品,保健品及藥品等。儘管如此,依靠助眠產品改善睡眠的效果仍有限。有66%的使用者表示,現有產品難以完全滿足他們改善睡眠的需求,他們對未來可能的新產品抱有期待。
當前,在智慧科技持續發展的背景下,AI助眠成為一種新趨勢,除了智慧眼罩、智慧枕頭、智慧手環等普及度較高的產品外,AI智慧床墊作為一個新品類,也開始在助眠市場上活躍,並受到了年輕人的關注。
資料顯示,近七成消費者表示未來願意購買AI智慧床墊。其中,不同代際中,90後、80後對AI智慧床墊的嘗試度較高,分別為75%、73%。
作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80後和90後不僅消費能力較強,對科技產品的接受度高,他們願意透過消費AI助眠產品來提升睡眠質量不足為奇,但智慧床墊真的好用嗎?
美好生活源於科技之力
不妨先從床墊市場的科技革新說起。
就目前而言,床墊已從過去單純提供睡覺的寢具功能,搖身一變,升級為具有多種功能的智慧裝置。根據《白皮書》顯示,近年來,AI床墊的快速迭代,已經進入到3.0 AI馭眠階段。即AI深度融入睡眠場景的共生關係。
睡眠問題是複雜的,指望讓人立刻馬上入睡,這恐怕不現實,但在提升睡眠質量、打造好的睡眠氛圍和環境方面,科技的確帶來了不少欣喜的變化。比如,3.0 AI馭眠階段的智慧床墊正朝著以下功能發展:
根據《白皮書》調研顯示,AI智慧床墊在3.0階段,將伴隨的特點包括,一是越睡越懂你,AI床墊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床墊自主適應人體,演算法始終關注睡眠體態變化,實現“千人千床”。二是資料精準度提升,資料準確率逐漸接近醫療級監護裝置,靜息狀態心率平均準確率可達97%,多導睡眠儀準確率可達90%。三是智慧睡眠生態夥伴,透過AI演算法與人體工學資料模型,構建從產品到服務的全場景健康共生體。
慕思工作人員藉助大屏展示睡眠監測資料的分析介面,直觀呈現睡眠質量的每一個細節
在過去的十餘年,慕思連續聯合權威機構釋出健康睡眠白皮書。透過系統分析不同年齡、地域、職業的睡眠狀況,為行業和公眾提供科學、多維度的睡眠資料參考,為了更好地瞭解當代不同人群面對的睡眠困惑,並基於人們的需求洞察,不斷最佳化AI智慧睡眠產品,貼合不同人群睡眠需求,助力改善睡眠質量,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以不久前釋出的慕思AI智慧床墊T11+為例,將人工智慧技術與床墊、床架的深度融合,為睡眠場景帶來了革新。搭載的AI潮汐演算法2.0,能夠集合體動次數、睡姿建模、心動監測等多維度資料,實現對使用者夜間睡眠狀況的即時精準感知與主動調節。
簡言之,在你睡覺過程中,床墊的AI潮汐演算法會快速採集並分析各種睡姿的資料 ,並創造專屬於睡眠者的資料庫,在每次睡覺過程中細化調節 ,量身定做出最適合你的睡眠需求。
消費者體驗慕思AI智慧床墊T11PRO,感受人工智慧技術與床墊、床架的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T11 + 床墊還擁有睡眠評估、健康異常提醒等高階智慧化應用。它每天都會自動生成睡眠報告,仔細監測並及時提醒使用者異常心動情況或睡姿失衡等問題。無論你是被打鼾、脊椎不適困擾,還是因焦慮失眠而煩惱,T11 + 都能憑藉大資料模型和演算法迭代,為你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睡不好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改善睡眠也未必能一蹴而就,但當科技更懂我們的身體語言,致力探索睡眠的另一種解決方案時,也讓我們看到,或許最好的助眠劑不是逃離北上廣,而是找到與生活和解的姿勢。 
畢竟,能安睡的地方,才是真正的故鄉。
作者:謹言
編輯:馬敏
值班編輯:屈博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