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市場正在給賓士施壓更多的壓力。
本週,德國豪華汽車製造商梅賽德斯-賓士對外披露,去年,公司的新車銷量下滑,尤其是中國市場對豪華品牌車型和歐洲市場對電動汽車需求的疲軟兩大不利因素最為突出。
資料顯示,去年,賓士全球新車銷量下降3%,至198萬輛;尤其是中國消費者正在放棄賓士S級和邁巴赫等豪華車型,轉而選擇本土品牌更高性價比車型,導致公司在華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7%,至683,600輛。相比而言,該公司在美國市場的新車銷量同比增長9%。
和入門級豪華車型相比,賓士的中高階豪華車銷量在2024年更是下降了14%,儘管去年第四季度的交付量較上一季度有所改善。但,整體銷量的下滑,依然對公司進一步向高階市場傾斜的戰略產生巨大壓力。
此外,在新能源細分市場,賓士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去年暴跌近四分之一,原因是,歐洲消費者需求減弱,同時,中國同行不斷搶佔市場份額。尤其是理想、蔚來、問界為代表的中國本土品牌表現搶眼。
同時,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購車預算正在進一步下探。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給出的資料顯示,2024年1-10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30萬元以上乘用車交付量同比下滑7.31%;而在上年同期,這個數字還是同比增長26.77%。11月,更是繼續擴大,同比上年同期下滑11.13%。
此外,賓士面臨的競爭也是越來越白熱化。比如,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公司還有足夠的空間實現下一階段的增長。比如,實現渠道的下沉和銷售觸點的提升,包括加快在三線城市的佈局,以及重點四線城市的開店速度。
更為嚴峻的是,更多的中國本土品牌正在重新啟動豪華車型開發。尤其是智慧化的持續加持,進一步撼動傳統豪華品牌的市場根基。
本週,長城汽車新設“長城品牌超豪車BG”的訊息被爆出,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將同時擔任新品牌的董事長。這標誌著長城汽車向超高階汽車進軍,併成為2025年的重點戰略。
除了魏建軍親自掛帥,長城汽車原技術副總裁宋東先為CEO,張曉波任CTO。這一任命在2025年1月1日小範圍宣佈,是長城汽車2025年的001號任命。
而包括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多家車企也在不斷推出對標傳統豪華品牌的新能源車型,並且價格競爭力尤為突出,智慧化配置更是不斷加碼。
比如,2025年1月3日,領克旗艦全球首秀。基於大型電混車(3050mm以上軸距、5000mm以上車長)專屬架構SPA Evo架構打造的領克900,就是瞄準進入更大尺寸和更高階市場。同時,華為鴻蒙智行也在不斷強化在豪華高階市場的存在。
就在去年底,賓士內部相關高層更是明確表示,公司必須儘快贏回市場份額,並改變戰略,以避免全球年銷量降至200萬輛以下。“如果銷量繼續下降,從長遠來看,對公司來說將是致命的。”
此外,在電動化轉型方面,賓士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持續低迷。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1-11月,賓士在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的新能源車型交付量僅為2.82萬輛,同時大幅下滑39.22%。
同時,隨著市場增量開始轉向中低價位車型,對於賓士來說,能否推出更高性價比的車型,更是一大挑戰。就在今年初,賓士突然宣佈,改變此前制定的重點「聚焦高階」計劃,轉而開始將產品重點轉向入門級市場。
比如,全新一代入門級轎車CLA,就是賓士寄希望於重振銷量尤其是新能源市場份額爭奪的第一個主力車型。動力方面,全新CLA將同時提供混動和純電兩種版本,並且特別針對中國市場進行專屬加長,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按照計劃,全新一代CLA基於最新的MMA模組化平臺架構打造,並將首次在中國市場投產。除了自研的“EDU2.0”電驅系統、800V超充,還有全新的智慧作業系統MB.OS,以及備受關注的無圖端到端城市NOA。
然而,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近日,有訊息稱,CLA在中國的投產時間預計將從今年上半年推遲到下半年。原因是,相關的軟體開發遭遇延遲。而對於賓士中國來說,2025年也將是至關重要的節點。
一方面,合資品牌在去年呈現整體下滑的態勢,2025年能否止跌回升將是極具考驗。目前,可以明確的是,2025年中國市場將繼續保持價格戰態勢,尤其是20萬元以下車型的智慧化普及,將對傳統豪華品牌佔據的中高價位市場繼續產生衝擊。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1-10月,合資品牌乘用車交付726.84萬輛,同比下滑12.40%;佔整體市場交付比僅為40.80%;和上年同期相比,下滑約8.7個百分點。
10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合資品牌乘用車交付80.14萬輛,佔整體市場比重進一步下滑至34.88%,環比上月下滑約2.6個百分點。1-10月累計下滑約13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隨著合資品牌在2025年陸續開始在中國市場交付高階智駕功能,尤其是藉助中國本土供應商的能力,有機會進一步拉近與中國本土品牌尤其是新勢力的智慧化差距。
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時間,梅賽德斯·賓士執行長Ola Källenius曾多次訪問中國,目的是進一步尋求和擴大與本地技術合作夥伴的關係,並且進一步落實中國市場後續新車型的本地化合作計劃。
然而,對於賓士中國,壓力還在持續加大。
高工智慧汽車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2024年1-11月,賓士在中國(不含進出口)30萬元以上乘用車市場份額從上年同期的14.38%小幅提升至14.92%;但在40萬元以上市場,則從上一年的21.75%降至20.58%,這意味著,賓士高利潤的高價車型市場正在被擠壓。
同時,去年11月,賓士官方披露,計劃在未來幾年大幅削減數十億歐元的成本。截至目前,有關這些成本將如何降低以及哪些地點將受到影響的具體細節尚未公佈,其中包括可能的潛在裁員計劃。
去年底,更是有國內媒體曝出,“賓士總部對員工下達了口頭通知,宣佈將實行不晉升、不漲薪的政策。同時,裁員計劃和年終獎的發放也將處於待定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