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15%,N+9賠償方案引全網熱議,賓士:不斷提升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溫衝 於建平 北京報道
2月27日,就“賓士中國啟動裁員計劃”的傳聞,賓士中國發表宣告回應稱:“面對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及汽車行業的轉型機遇,我們一直在積極進行業務調整,不斷提升我們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相關調整包括了積極、客觀、審慎地調整、最佳化、精簡業務流程及相應的組織結構,使公司運營保持精益及韌性。”
同時,宣告還提到,業務的整合或削減將不可避免地涉及部分員工的工作安排。“我們將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秉承坦誠協商、友好負責任的態度,為相關員工提供儘可能合情合理合法的跟進方案。”《華夏時報》記者從相關渠道瞭解到,賓士相關跟進方案包括高於市場水平的經濟支援以及再就業輔導。
裁員15%,賠償N+9
關於賓士要裁員的訊息,在此之前已經有傳聞。2024年12月,賓士總部透過“口頭傳達”,除部分管理層不受影響,其他員工不晉升不漲薪,裁員待定,年度獎金待定。
財報會上,梅賽德斯-賓士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松也表示:“為了確保公司的競爭力,我們正在採取措施,使公司更快、更精簡、更強大。”裁員或是舉措之一。據悉,除了中國區域,賓士也會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推進裁員。
據悉,2月26日,賓士中國約談了部分員工並立即啟動裁員,裁員比例約為15%。本輪裁員主要針對梅賽德斯-賓士(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和梅賽德斯-賓士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涉及部門覆蓋銷售、金融體系的各個層級。
業內人士認為:“賓士的裁員舉動,與其業績下行,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表現不佳有關。”財報顯示,梅賽德斯-賓士集團2024年息稅前利潤為136億歐元,同比下滑30.96%,營業額1456億歐元,同比下降4.46%。乘用車業務調整後息稅前利潤為87億歐元,2023年為143億歐元。
而業績的下滑又與汽車業務相對低迷息息相關。2024年,賓士乘用車總銷量為198.34萬輛,同比下降3%。除在北美洲(含美國)的汽車銷量實現增長外,其他主要銷售地區大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作為賓士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佔總銷量的比例超過了三分之一,為68.36萬輛,同比下滑7%,下降幅度超過了賓士整體平均水平。
被裁,是不幸,但能拿到賠償卻又是不幸中的萬幸,這是國人面對危機時最為樸素的期許。因此,賓士雖然開年即面臨著裁員這一嚴肅的話題,但是其流傳出的補償方式卻沒有在輿論層面給賓士蒙上一層灰色。
據悉,本輪被裁員工普遍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資深員工,工作年限多在五年以上。賠償方案除N+9補償外,未來兩個月內未入職新公司的員工還可獲得3—4個月的工資,實際最高可達N+11。網友表示:“好小眾的裁員賠償方案……我看不得。”“給其他公司做個示範,裁員可以,保障必須到位。”甚至有網友調侃“這是賓士的招聘廣告吧。”
外資企業的裁員,往往都會給出較高的賠償方案,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被裁的“悲傷”底色,甚至被網友送上“良心裁員”的名頭。就如此前的大眾中國啟動裁員,提供的賠償最高是N+6,捷豹路虎、特斯拉等企業的裁員補償為N+3。
不過,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肩頭都是一座大山。賠償或許會讓全網羨慕,但裁員對於很多個人及家庭來講並不是一件“可喜”之事,之後的迷茫也不容忽視。《華夏時報》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瞭解到:“談完就自己灰溜溜地走了,沒有任何人或者同事哪怕關心一下,五味雜陳。”“好在還有賠償,要不然更迷茫。”
裁員與加大在華研發,不衝突
啟動裁員的同時,賓士還在繼續發力,並將迎來史上最大規模的產品攻勢和科技攻勢。據悉,2024年,梅賽德斯-賓士集團總研發支出97億歐元,2025年賓士在研發投入依然維持在高位。未來三年,賓士將持續推出超36款全新或改款升級車型,並將在中國市場推出7款專屬車型。
《華夏時報》記者獲悉,此次裁員,暫未涉及研發體系。記者翻閱相關招聘平臺發現,賓士仍在招聘研發專案的相關人才。
賓士方面認為:“中國研發,是賓士除德國以外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研發網路,我們將繼續進行創新,也將不斷提速智慧化產品在中國的落地。”據悉,賓士本土化車型,將搭載由中國團隊主導開發的專屬智慧座艙和智慧駕駛功能。
事實上,裁員與加大在華投入並不衝突。康林松曾多次公開表示:“中國依然是賓士最重要的市場,未來幾年將加大在華投資,繼續增加研發和生產投入。”
從2005年開始在華本土研發,到如今繼續加碼,賓士已經在中國進行了20年的研發佈局。2014年至2023年,賓士攜手合作夥伴已在中國投資超過1000億元,過去5年累計研發投入105億元,累計納稅總額3700億元。
2024年10月,賓士宣佈計劃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在華投資超140億元,其中乘用車業務投資超100億元,輕型商務車業務投資超40億元,以進一步豐富其乘用車、輕型商務車的本土化陣容。
根據規劃,到2027年賓士推出的7款中國專屬車型,將覆蓋所有的細分市場和驅動形式。其中,全新純電長軸距GLA將於2025年年內上市,長軸距GLE SUV將於2026年在北京賓士投產,隨後,VAN.EA平臺也將在福建賓士投產。
值得注意的是,賓士此次人員調整,並非一刀切地裁員,還會進行相應的整合。賓士中國在宣告中提到:“我們將更加深入地應用新的數字化技術賦能業務運營,提升運營效率,精簡業務流程。我們也將根據業務需求,調整崗位設定並與員工一起學習掌握新技能,並整合或削減冗餘重複的崗位。”
北京梅賽德斯-賓士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裁兼執行長段建軍日前在2025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上表示,面對汽車產業的價值躍升,賓士將不是單一技術路線的一枝獨秀,而是對使用者多元需求的精準應答;也不是營銷噱頭的狂歡,而是對品質的堅守;更不是零和競爭,而是要構建“美美與共”的產業生態,實現1+1>2的協同進化。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目前賓士多款車型已經搭載L2+導航輔助駕駛,“無圖”L2++全場景高階智駕也正在進行大範圍測試,將於今年年內裝車面市。即將於2025年問世的全新純電長軸距CLA,將搭載自研的MB.OS架構和端到端的“無圖”L2++全場景高階智駕。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調整、裁員或許不可避免,但無論是賓士還是大眾、特斯拉,都給行業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準:在轉型陣痛中,給予員工最後的金錢支援和保障,做到“不虧待”。
更多網際網路行業爆料,以及職場資訊,職業技能經驗分享
關注我,給你好看
部分內容引用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回覆“健康指南”,Get《程式設計師健康指南》電子書】
回覆“1024”,Get程式猿求職面試葵花寶典電子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