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第一輛賓士,徹底淪為棄子

特朗普放肆揮舞關稅大錘,無差別攻擊各個行業,逼得汽車行業各個品牌緊急調整政策。
從賓士A級到寶馬1系,再到奧迪Q2L,這些曾以“20萬開豪車”吸引年輕人的“平民豪車”,都成了品牌轉型的犧牲品。
當“車標信仰”被“體驗信仰”取代,傳統豪車若不能放下身段、擁抱變革,終將成為智慧時代的“諾基亞”。
作者 | 祝餘
來源 | 金錯刀車評ID:jincuodaocheping
金錯刀(ijincuodao)授權轉載
特朗普一夜變臉,全球都跟著手忙腳亂。
前段時間,特朗普放肆揮舞關稅大錘,無差別攻擊各個行業,逼得汽車行業各個品牌緊急調整政策。
其中,賓士迫於過高的關稅成本,甚至考慮從美國撤出GLA系列入門級汽車,加速邁巴赫的“國產化”。
其實放棄入門級汽車,已經成為傳統豪車的統一動作。前段時間,汽車媒體Drive報道:確認梅賽德斯-賓士A級車系停產,現款A級掀背車即為最後一款,不再推出換代車型。
也就是說,這款誕生於1997年、歷經四代更迭、累計銷量超百萬的“平民豪車”,即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賓士A級曾是品牌打入年輕市場的王牌。
2018年換代時,其“三明治”車身結構和賓士標加持,讓其月銷量一度突破5000輛。隨著賓士整體銷量的下滑,利潤最低的賓士A,成了第一個棄子。
最火“平民豪車”,淪為贈品
賓士A最近出鏡率很高,只是方式並不體面。
前段時間,某賓士經銷商打出條很炸裂的宣傳語:賓士買一送一,購買賓士GLC贈送賓士A200L。
這個活動一齣,很多賓士愛好者紛紛跑到店裡試駕,據店家表示,活動是真的且很快被搶購一空。
指導價20多萬的賓士A大概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淪為贈品。
要知道賓士A誕生的40多年裡,堪稱最火的平民豪車,是不少年輕人的第一輛賓士。
1997年,賓士A帶著“三明治底盤”和Z型C柱橫空出世,是賓士首款採用前輪驅動的乘用車。它的車型現在看來有點呆萌,但歐洲人喜愛兩廂小車,在當時被不少歐洲人當成“買菜神車”,被稱為“都市精靈”。

2004年,第二代賓士A級釋出,造型上更加動感觀感也更現代。彼時高車頂設計就像行走的移動陽光房,硬殼摺疊天窗加上三叉星車標加持,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別看賓士A當時只是歐洲特供車,從1997年至2004年,A級車累計生產了110萬輛,巔峰時期年銷曾超30萬輛,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2012年,第三代賓士A才開始逐漸走出歐洲,進入中國市場,只是因為中國民眾更喜歡大車,當時並沒有在國內濺起水花。
好在賓士很快就發現了這款車的水土不服,在2018年再次對賓士A進行升級。
升級後的賓士A完美戳中了中國使用者的爽點:
車身長度和空間增加,一改賓士A沒屁股的刻板印象。
賓士標配的“鑽石格柵”和渦輪造型出風口都安排上,猛地看上去已經有八分像賓士轎車。
最體現賓士尊貴感的雙聯屏和64色氛圍燈,讓中國年輕人直呼“賓士YYDS”。
兩廂掀背的親民造型,讓無數小鎮青年看到擁有豪車的希望,摸到曾經遙不可及的豪車門檻。
在巔峰時期,中國4S店的A級試駕車,方向盤皮套甚至被熱情的消費者磨禿了。銷售顧問那句經典話術“貸款24期,每天少喝兩杯奶茶就能開賓士”,打動了許多女生的心,讓她們心甘情願掏錢買單。
在車標信仰的巔峰時期,A級車為賓士在中國銷量的提升,立下了汗馬功勞。
賓士的面子,被新能源碾壓
如今,年輕人第一輛賓士徹底淪為棄子。
賓士CTO Markus Schafer無奈表示:“不是我不想保留,是中美市場不認可!”

其實,早在2022年A級就已退出美國市場,僅在歐洲和亞洲維持銷售。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資料,也相當慘淡。
資料顯示,賓士A自2018年以來在中國的銷量基本維持在四位數的水平,2024年A級月均銷量僅2000-5000輛,2025年1月中國銷量僅801輛,2月略升至1302輛。
更讓賓士難以接受的是,賓士A的終端成交價下探到14-17萬元區間,開始和大眾、豐田等合資車同臺競技。

近兩年,賓士在中國市場受到新勢力的全面衝擊,而這衝擊的威力和後果,在賓士A身上被無限放大。賓士的面子,也被兩記重錘無情打碎。
1.車標信仰崩塌,揭開產品力的遮羞布
曾幾何時,賓士A最牛的身份牌就是三叉戟的車標,很多年輕人買車是因為車標崇拜。

但進入電氣化時代,新一代消費者不再為“車標”盲目買單,賓士A級以“豪華品牌最低門檻”的賣點也逐漸失靈。
面子工程坍塌後,裡子隱藏的羸弱產品力也隨之曝光。
賓士A的配置與體驗一直與價格嚴重脫節。例如,20萬的賓士A級低配車型仍使用手動空調、塑膠方向盤,而同級國產新能源車已標配智慧座艙、L2級輔助駕駛。
一位車主吐槽:“開賓士A級不敢發朋友圈,怕被嘲笑‘人傻錢多’。”
同時,作為一款售價並不低的轎車,賓士A級採用的是前置前驅的驅動形式,以及前麥弗遜後扭力梁的懸掛系統。這都是國產車用在10萬元以下車型的配置。僅僅靠賓士的車標與服務體系,很難和國產汽車競爭。
另一方面,就算在低價誘惑下,只需要十幾萬元買到了豪車的標,但豪車的維保標準也會勸退一些人。有賓士A級車主表示,每次做保養都感覺自己開的是三四十萬元的車,做一次保養心痛一次。
2.賓士A的成本賬,越算越虧
賓士砍掉A級的理由也很直白——“不賺錢的買賣,不如不做”。
2025年,賓士開始了浩浩蕩蕩的降本增效運動,計劃透過“自願離職”遣散約3萬名員工,最高遣散費或超400萬元。
賓士A單車利潤的下降也讓賓士不得不考慮向它開刀,賓士目前開發一款全球化燃油車型需要投入數十億歐元,但隨著賓士A級售價的降低,其單車利潤也趨近於零。

2025年賓士在國內市場前兩月的銷量僅有2103輛,相較此前月銷過萬的表現堪稱斷崖式下跌,這種投入產出比的失衡也讓賓士A級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停產A級,無論是從降低成本的角度,還是維持品牌的高階認知角度,都是賓士目前的最優解。
拋棄“入門級”,能救傳統豪車嗎?
拋棄入門級,已經是傳統豪車的共識。
除了賓士A系,寶馬1系三廂版自從2023年7月最後一臺車從華晨寶馬瀋陽鐵西工廠下線後,到現在也沒有復產的訊息。
從賓士A級到寶馬1系,再到奧迪Q2L,這些曾以“20萬開豪車”吸引年輕人的“平民豪車”,都成了品牌轉型的犧牲品。

2024年,寶馬宣佈1系停產,並將資源轉向高階車型與電動化;停產A級後,賓士將緊湊車型從7款精簡至4款,集中資源開發CLA轎車、CLA獵裝車、GLA和GLB SUV等高利潤車型。
問題的關鍵是,“棄車保帥”的打法,真的能拯救傳統豪車品牌嗎?
金錯刀車評認為,這套“去低端化”的組合拳,短時間內來看既保住了品牌調性,又騰出了電動化所需資源,看似相當合理,但長期來看,傳統豪車想轉型成功,最關鍵的動作是:顛覆燃油車時代的研發慣性——從品牌為王,轉為體驗為王。
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發展,中國汽車品牌已經重新定義了“豪華”標準:科技配置和智慧體驗等賣點,比車標更能吸引使用者。
傳統豪車若無法在智慧體驗、使用者價值層面突破,僅靠“砍掉低端”難以挽回頹勢。
在賓士A級停產之後,賓士CLA成為新任的入門擔當。賓士剛剛釋出的全新一代賓士CLA,整車將基於全新MMA電動平臺打造,可提供800km左右的續航里程;在智慧化方面,全新一代賓士CLA也將配備L2+級全場景高階智駕系統,在產品力方面進一步向國產車型品牌靠攏。
但總的來看傳統豪車要想重塑競爭力,還有三節課要補:
首先技術反超,可以聯合華為、Momenta等本土供應商,彌補智慧駕駛短板。
其次重構生態,將汽車融入智慧家居、移動辦公場景,而非孤立“交通工具”。
最後深挖需求,可以學習蔚來、小米的社群運營,將品牌忠誠度轉化為創新驅動力。
當“車標信仰”被“體驗信仰”取代,傳統豪車若不能放下身段、擁抱變革,終將成為智慧時代的“諾基亞”。
傳統車企的“斷尾求生”,不如重塑價值。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金錯刀車評》
是金錯刀旗下的汽車賬號
將以金錯刀爆品視角,
帶你深挖新能源車企最硬核乾貨
點關注,世界上又多了個懂車牛人
@The End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