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炎飲食」它正“燒掉”你的大腦!20多年隨訪發現:或增加88%阿茨海默病和84%全因痴呆風險!飲食促炎否?看這個評分

老齡化已經不再是遙遠的未來,而是迫在眉睫的現實。根據預測,到了2050年,全球將有1.52億人遭遇痴呆症這一人類健康的“敵人”。這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意味著無數家庭的痛苦與不安,也意味著全球健康系統面臨巨大的挑戰。
但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我們:如何有效地對抗痴呆症?儘管研究者們不懈努力,至今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痴呆症的預防、治療甚至逆轉,依然是個謎。
近年,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聯絡:我們的飲食,可能在痴呆症的發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那些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不僅讓我們體重飆升,更可能在體內“點燃”一把促炎的火。這種飲食模式與較高的膳食炎症指數(DII)密切相關,而DII評分越高,意味著我們體內的炎症水平也越高,最終增加了患痴呆症的風險。
與此相對的,是廣受推崇的地中海飲食。它富含抗氧化物和健康脂肪,有助於減緩體內炎症,維護心血管健康。已有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不僅有益心臟,也有助於降低全因痴呆的風險。在芝加哥健康與衰老專案的研究中,那些飲食模式中高脂肪、高熱量成分較少的參與者,採用地中海飲食後,認知能力的下降明顯變慢。
近日,一項發表在Alzheimer's & Dementia上的觀察性研究就深入討論了飲食模式究竟在為大腦健康做什麼。這項研究發現,DII評分較高(促炎飲食)的人群,全因痴呆和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分別增加了84%和88%。

DOI:10.1002/alz.14390

DII評分:揭開飲食與痴呆風險之間的隱秘聯絡
這項研究的重點是飲食與痴呆的關係,而線索來源於“飲食頻率問卷”(FFQ)。這份問卷要求參與者回憶過去一年裡吃了什麼、吃了多少、吃得多頻繁,這些答案就像一幅幅拼圖,把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完整還原出來。
研究人員透過這些資料,計算出了DII,來衡量食物的“火力值”。這個指數能幫我們判斷,哪些食物會引發身體炎症,哪些又能“降火滅炎”。如果DII評分接近負數,表示飲食更加傾向於抗炎;而接近正數的評分,則表明飲食可能促發身體的炎症反應。
那麼,DII裡的食物成分是怎麼分類的呢?它們大致分成兩派:一派是“抗炎派”,比如膳食纖維、維生素C、Omega-3脂肪酸、綠茶、胡蘿蔔素等,這些成分有助於平息體內的炎症;另一派是“促炎派”,比如飽和脂肪、總能量、膽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等,這些則可能推波助瀾,讓炎症“火力全開”。
最終,這項研究納入1487位年齡在60歲以上、沒有基線痴呆的參與者。
“火力全開”?
促炎飲食可能加劇全因痴呆風險
在平均12.8年的隨訪期間(最長可達22.3年),研究記錄了246例全因痴呆病例,其中187例為阿爾茨海默病(AD)。參與者的平均DII評分為-0.30,意味著大多數人的飲食傾向於抗炎。
接著,研究者將參與者的DII分成了四個組,類似於把參與者按照“食物的火力”從弱到強分類。這四個組的DII評分分別為:Q1=-2.38,Q2=-0.92,Q3=0.31,Q4=1.77。簡單來說,這些評分展示了食物的“火力”強度。Q1的得分負得最多,意味著這一組的飲食更傾向於抗炎,就是給身體“降溫”;而Q4的得分最高,表明這一組的飲食更可能促炎,像給身體“加熱”一樣。Q2和Q3的得分則位於兩者之間,Q2稍偏向抗炎,Q3則偏向促炎。
參與者根據DII評分被分為四個四分位數(Q1至Q4)

這項研究最重要的發現之一莫過於飲食與全因痴呆發生率之間存在密切的關係:DII評分越高,也就是飲食中越多促炎的食物,患痴呆的風險就越大。
在調整了年齡和性別這兩個最基本的因素後,研究結果顯示,DII評分與全因痴呆的發生風險增加16%相關。這就像是提醒我們,飲食如果常常“點燃”身體的炎症火苗,可能會為痴呆的到來埋下伏筆。
而接下來的分析則進一步深入。研究者把參與者的年齡、性別、吸菸習慣、運動量等多個因素考慮進去,結果發現,DII評分高的人群,患痴呆的風險增加了21%。
值得一提的是,與食物最抗炎的Q1組相比,Q3組和Q4組參與者全因痴呆的風險分別增加67%和84%。這就像是一個警示訊號,告訴我們隨著DII評分的增加,全因痴呆的風險也隨之升高。
DII評分與全因痴呆發生風險之間存在顯著關聯

Kaplan-Meier生存曲線:與發生全因痴呆的時間之間的關係

透過這些資料可以看出,飲食中的炎症特性對痴呆的發生有著重要影響。換句話說,如果飲食總是像一把助燃劑,讓體內的“火焰”持續旺盛,可能最終會對大腦造成損害,增加痴呆的風險。
“飲食的火力”成為AD的導火索?

說完了全因痴呆的風險,再來看看飲食炎症特性對AD的影響。

總的來說,飲食中的炎症特性和AD之間存在一種“線性關係”:吃得越“促炎”,風險就越高。僅考慮年齡和性別這兩個因素的初步分析顯示,DII評分每增加一個單位,AD的發生風險增加16%。
但研究並沒有到此結束。研究人員將參與者的年齡、性別、生活方式、臨床特徵等影響因素一併納入考慮,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後,發現:即便如此,DII評分與AD發生風險的關係依然牢不可破。DII評分每增加一個單位,AD發生風險增加20%。
類似地,與飲食最抗炎的Q1組相比,Q3組和Q4組參與者AD的發生風險分別增加71%和74%。
更為重要的是,在調整年齡、性別、生活方式等多個干擾因素後,與Q1組相比,飲食最促炎的Q4組AD發生風險增加88%。
這一發現傳遞出一個明確的訊號:DII評分越高,飲食促炎特性越強,對大腦健康的負面影響越大。
DII評分與發生AD的風險之間的關係

大腦“滅火器”:抗炎飲食能否力挽狂瀾?
上述種種發現讓研究者對潛在的病理生理機制感到好奇,飲食的“促炎屬性”為什麼會成為痴呆風險的關鍵推手呢?
原來,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會進入一種叫“炎症老化”(inflammaging)的狀態。簡單來說,這就像一把火在體內緩慢燃燒。隨著火苗越燒越旺,免疫細胞——比如小膠質細胞——也跟著“上線”,開始釋放一堆促炎分子,比如CRP、IL-1β、IL-6和TNF-α。這些分子表面上是在“處理問題”,實際上卻在暗中傷害神經細胞。它們會讓神經元“報廢”,腦血管“堵車”,甚至還會縮小腦體積,這些都可能導致痴呆的發生。
食物中的促炎成分就是炎症的“助燃劑”!相關研究發現,DII評分越高,體內的促炎因子(如CRP、IL-6、IL-4及TNF-α受體-2)水平就越高。比如澱粉樣蛋白(Aβ),它本來是AD的病理標誌,卻因為促炎因子的刺激,變得更加“猖獗”,在腦中形成斑塊,不斷侵蝕大腦。這就像是在火上澆了一大桶油,越燒越旺。
好訊息是,飲食也可以成為“滅火器”。比如,富含抗氧化物和抗炎成分的食物——水果、蔬菜和深海魚——不僅健康,還能幫我們對抗神經炎症。已有動物研究結果表明,這些食物中的類黃酮能“關掉”促炎訊號,Omega-3脂肪酸則能讓免疫細胞“冷靜”下來,幫助清除炎症。一句話,用對的食物,能給大腦“降溫”。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揭示了長期的高DII評分飲食,可能透過增加體內炎症負擔,為痴呆症,尤其是AD的發生提供了溫床。而透過選擇低DII評分、抗炎的飲食,我們有可能在老年階段有效降低患痴呆的風險,延緩記憶衰退。不過也需指出,這項研究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而無法直接推斷因果關係。
參考文獻:
van Lent DM, Mesa HG, Short MI, Gonzales MM, Aparicio HJ, Salinas J, Yuan C, Jacques PF, Beiser A, Seshadri S, Jacob ME, Himali JJ.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score and incident dementia. Alzheimers Dement. 2024 Dec 6. doi: 10.1002/alz.1439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641390.
撰文 | 木白
編輯 | 木白
來源 | 梅斯醫學
分文字來源於網路,本文僅用於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絡微信:bioonSir 刪除或修改!
精彩推薦: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