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欣 《CC情報局》特約撰稿員
編輯|白金娜 莊雯蔚
核心提要:
1. 近日,影星趙露思被爆料在醫院急診後進行搶救,病情嚴重,無法行走說活。1月1日,趙露思發文回應此事,文中透露自己曾出現抑鬱、過敏病症,2024年開始頻繁出現乾嘔、眩暈、關節疼、頸椎疼等症狀,直到最近被確診為“分離轉換性障礙”。
2. 分離轉換性障礙也被稱作“癔症”或“歇斯底里症”。該病在女性人群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人群,農村人群患病率高於城市,但並非無法康復。其治療方法一般分為心理治療、暗示療法、隔離治療、認知療法和康復訓練,對癔症性癱瘓、痙攣、呃逆等可用電針灸、電刺激等療法。大部分患者可在治療後恢復健康,但壓力過大時仍有可能復發。
3. 趙露思披露的杭州某醫院醫生的處方診斷顯示,除開具相關藥物以外,還建議到營養科就診。身高161釐米的趙露思體重僅有36.9千克,身體質量指數(BMI)遠低於正常值18.5,處於嚴重消瘦狀態。研究表明,低體重的人群較體重正常的中年人更容易受傷、精神狀態較差、發生痴呆的風險更高。

因身體僵直、失語症坐輪椅入院搶救治療,在熱搜連掛一週,演員趙露思得的究竟是什麼病?
12月27日,知名影星趙露思被網友在杭州某醫院,深夜拍到癱坐輪椅打點滴,同時鼻子上插著氧氣管,在急診後進行搶救的訊息。隨即網上爆出趙因病重出現“失語症”與“身體僵直”等問題,甚至一度流出“昏迷病危”的傳言。

當天,趙露思工作室發聲明證實她早在12月18日就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症狀,已在第一時間就醫,目前正遵照醫囑休養與進行康復訓練中。隨後,知情者陸續爆料趙露思病情嚴重,指出趙罹患神經系統疾病,無法行走說話,相當於失語症。更有訊息指出她160公分的體重只剩36.9公斤,瘦成了皮包骨。

病倒後的趙露思因各種傳言連續在熱搜上掛了一週。
1月1日,趙露思髮長文回應了近期事件。她解釋自己在2019年、2021年均確證抑鬱症,找了心理醫生治療緩解情緒緊張,2023年出現肺炎、肺氣腫、玫瑰糠疹、蕁麻疹、盜汗、驚醒、神經性耳聾等症狀,2024年才開始出現頻繁乾嘔、眩暈、關節疼、頸椎疼等等明顯軀體化症狀和過敏病狀的加重,當時以為是吃了過敏靶向藥正常副作用導致的。

趙露思同時公開了杭州某醫院醫生的診斷:她確診為“分離轉換性障礙”!
分離轉換性障礙是一種什麼病?它是抑鬱症嗎?這種疾病為何在女性中高發?它為何會導致失語與身體僵直等軀體症狀?又應該如何治療與防範?


趙露思罹患的是“癔症”?分離轉換性障礙為何會出現“木僵”與癱瘓?
分離轉換性障礙(DID)對許多人來說鮮有耳聞,實際上這是一種精神疾病,即大家常說的“癔症”或“歇斯底里症”。中國傳統的說法,癔病即“心意病也”,具有同等病徵的病況一般被歸類為中邪、鬼上身、癲癇、癔病。
癔症的症狀複雜多樣,變化多端,甚至帶有神秘的色彩,有時可由暗示誘發,也可由暗示而消失。因此,有些人由於缺少相應的醫學知識,又受迷信思想的影響,稱之為“邪病”,並用燒香、拜佛、“跳大神”等方法驅邪。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CD-10》,現在醫學界已逐漸停止使用該詞,癔症的概念也已被廢棄,轉而使用更精確的詞彙描述不同症狀,如轉換障礙和分離障礙。分離障礙的名稱經歷了多次變遷,每一次更名都反映了醫學界對該疾病認識的深化和觀念的更新。

法國神經學家讓-馬丁·夏科稱臆病患者為“偉大的模仿者”,也有人稱他們是“糟糕的演員,各種角色都可扮演”。它像一個“疾病模仿秀”:失明、失聰、木僵、神鬼附體、心智退化、狂躁不安……都可能是它的化身。
分離轉換性障礙一個較大的特點是:由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緒反應會在身體上表現出來。這種病人無神經系統和器質性病變。臨床上也稱做癔症性運動障礙,病人會出現痙攣發作、區域性肌肉抽動或痙攣、行走不能等。癔症性感覺障礙,感覺過敏、感覺缺失、感覺異常、失明與管視、失語耳聾等,嚴重者會出現肢體癱瘓。
趙露思在影片裡坐輪椅進入醫院,手指都彎不動,出現木僵等這些都是分離(轉換)性障礙的典型症狀,臨床上也叫做分離性木僵。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康復科主任醫師姚貴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現在有兩種思路來解釋這種病症,分離和轉換。當一個本身就具有‘癔症性格’(誇大、自我中心、表演慾強等)的人,在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就可能從事件當中抽離出來,出現幻覺和妄想,這是分離。另一種‘轉換’情況是,當患者感到生活失控時,會將心理問題轉換為軀體症狀,比如失聰、失明、失語等靜止型的表現,突然癱瘓的失衡性表現,或者具有攻擊性的情感大爆發,比如胡言亂語、撞牆、哭鬧、撕扯衣物、抓咬他人等行為。”
“骨子裡,他們尋求的是一種關注。我都病了,你們當然得關注我了,關注了我,就達到目的了。”姚貴忠說,“奇妙的是,癔症跟裝病不同,而是出於潛意識的動機,因而也更易接受暗示,面對積極暗示時,木僵會立馬‘破功’被治好。”

▎因失語症,趙露思和朋友見面時要用聊天軟體溝通。
值得注意的是,分離轉換性障礙並不是抑鬱症,分離性轉換障礙與抑鬱症不同,儘管它們經常同時發生。 抑鬱症的特徵是持續的悲傷和興趣喪失,而分離性轉換障礙則涉及經歷麻木,癱瘓或失明等身體症狀,抑鬱症的這些症狀是持續存在的,不是一下子出現又一下子消失的。在趙露思的描述中,情緒低落等典型抑鬱症症狀並不突出,更多是集中在身體症狀上。
但在臨床上,這兩種症狀有時很難區分。就像趙露思自己也在長文中,把自己的症狀描述成抑鬱症。
分離性障礙(DD)和轉換障礙(CD)在普通和精神病人群中很常見。分離障礙多發生於女性,男性少見,大多數患者在35歲以前發病。這種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約3.55‰,農村人群患病率明顯高於城市,女性人群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人群。
分離性轉換障礙的症狀看上去似乎很可怕,但卻可防可治。


為何醫生給趙露思開的處方之一是多吃飯?思諾思是毒品嗎?分離轉換性障礙如何預防與治療?
1月1日,趙露思披露的杭州某醫院醫生的處方診斷顯示,醫生共給她開了兩種藥,分別是美時玉與思諾思。

美時玉在醫學上通常是鹽酸曲唑酮的商品名,主要用於治療抑鬱症,對焦慮抑鬱引起的失眠也有一定效果。思諾思在中國的知名度很高,這是因為2022年汪小菲曾爆料前妻臺灣藝人大S不經醫生開具處方服用思諾思,暗示思諾思是“毒品”。
事實上,思諾思的通用名稱是酒石酸唑吡坦片,是處方藥,也是國家管制的第二類精神藥品,具有藥品和毒品的雙重屬性。

據賽諾菲(SNY.US)官方釋出的思諾思說明書介紹,思諾思是一款適用於嚴重睡眠障礙,並用於短期治療的非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藥,屬於精神類藥品,主要用於偶發性失眠症和暫時性失眠症。該藥物有效劑量不超過10mg/片,應在臨睡前或上床後服藥,一晚只服用一次,不可多次服用。
由此可見,杭州某醫院醫生開具的這兩種藥物,均是與抑鬱症、失眠相關。
但除此之外,醫生還開了第二個處方:BMI低於18.5,因消瘦建議營養科就診。
BMI是衡量人是否擁有健康體重的一個簡單方法。BMI 低於18.5意味著,在我國成年人群中,為低體重狀態,達到18.5kg/m2 且低於24kg/m2 為正常體重。
據報道,161公分的趙露思體重只有36.9公斤,處於嚴重消瘦狀態。

▎趙露思還曬出了自己量體重的照片,只有36.9公斤。
體重過輕往往會導致負面精神狀態。據《柳葉刀》雜誌刊載的一項研究表明,低體重的人群較體重正常的中年人發生痴呆的風險高1/3,隨著BMI增加,痴呆發生率降低。同時,過低的BMI也有骨折、自殺傾向以及肺病增加等風險。醫生讓其到營養科就診,其實就是希望她增加體重,多吃飯,增強營養。

除了給予小劑量安定類藥物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外,治療分離轉換障礙的方法一般分為心理治療、暗示療法、隔離治療、認知療法以及康復訓練,對癔症性癱瘓、痙攣、呃逆(中醫術語,俗稱“打嗝”。——編者注)等可用電針灸、電刺激等療法。大部分可在治療後恢復健康。對於趙露思來說,壓力過大時仍可能復發,所以康復後,仍然要減輕工作負擔與壓力。

據最新的訊息,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趙露思的狀況已逐漸好轉,目前正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行走康復訓練,並可以吃飯與緩慢行走。
願趙露思早日恢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