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女子月薪4000,卻首付0元購,貸1400萬買2套房,月供7萬:真相,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作者:拂蘇
來源:勵職派
ID:tmp_356139977

河南鄭州,有一位孫女士,她的月薪僅4000元,卻“0首付”貸款1400萬元買了兩套房子。
聽起來簡直不可思議,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01
事情發生在2024年3月。
那天孫女士心血來潮,來到某小區看房子,原本只是隨便看看,卻被一旁的銷售人員留意到了。
對方看出孫女士對於房子的喜歡,便極力推薦孫女士買房。
孫女士很想買,但一想到自己月薪只有4000元,連首付都拿不出來,貸款也不一定能透過,便委婉拒絕了。
誰知,銷售人員的一番話重新給孫女士帶來了希望。
他說,房子可以“0首付”購買,其餘的房款可以協助孫女士辦理銀行貸款。
此話一齣,孫女士完全被說動了。
在隨後的兩個月,她先後簽下了兩套房產的合同,一套價值960多萬元,另一套730多萬元,總價約1700萬元。
(據說開發商借給了她300萬作為首付,其餘1400萬則向銀行貸款。)
就這樣,孫女士在看似輕鬆的情況下,揹負了鉅額債務,每月需償還高達7萬元的房貸。
起初,她還沉浸在擁有兩套房產的喜悅中,但很快,還款的壓力就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努力償還了幾個月後,孫女士終於忍不住將此事告知訴了母親。
母親得知後心急如焚,她第一反應就是女兒又“發病”了!
02
據孫女士母親所說,女兒患有“雙相情感障礙”,至今已有十一年了。
這種病導致她無法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一發病就瘋狂花錢。
這次買房,恰巧是她病情最嚴重的時候。
說到這,孫女士母親萬分惆悵。
她年紀大了,想管也管不住,而且孫女士有家不回,長期在外租房住。
醫生讓住院,她也不聽,平時也不想吃藥。
眼看女兒惹上這麼大麻煩,孫女士母親決定藉助媒體的力量來解決。
在記者的陪同下,母女倆找到開發商,希望能解除購房合同。
開發商在瞭解情況後,表示可以簽訂退房協議,並安排專人跟進處理。
但對於“0首付”的說法,開發商堅決否認。
他們稱可能是員工個人行為,至於具體是“誰”並沒有透露,只說會對事件進行調查。
但還有一個疑問,很多人好奇。
孫女士一個月薪只有4000元、有精神疾病的人,是怎麼輕易從銀行貸出近1400萬元的?
銀行難道不查流水和收入證明嗎?
而且從報道看,房地產公司有關人員還扮演了出借首付款幫助購房的角色?
這一切,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記者欲探尋其中緣由,無奈各方三緘其口,最終只能作罷。
無論如何,在輿論的監督下,孫女士的房產問題得到了解決。
唯一令人擔憂的是孫女士的病情。
孫女士母親透露,這已經不是女兒第一次衝動買房了,之前她發病也曾買過兩次房,後來又退掉了。
如今同樣的事件再一次上演,不得不讓人懷疑,發病時購物上癮的孫女士,是否還會創造一個更大的“天文數字”?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雙向情感障礙”是什麼。
03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是一種既有躁狂症發作,又有抑鬱症發作的常見精神障礙。
這二者通常交替或或混合發作。
患者時而精力充沛,天馬行空;
時而鬱鬱寡歡,一籌莫展。
相較於在「聚光燈」下被大眾看見的抑鬱症群體,雙相患者卻總被大家選擇性、習慣性忽視。
其實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人,他們的痛苦程度,並不亞於抑鬱症患者。
以下是一些雙相情感障礙患者分享的情緒體驗:
“明明和朋友約好了,夜幕降臨,我突然淚流滿面,不想出門面對。”
“我很生氣,我就是覺得走過的人每一個都用仇視的眼神望著我!”
“地鐵上熙熙攘攘。有一個人踩了我的腳,理性告訴我,他應該是不小心的;
但那個瞬間,我有一股強大的憤怒和怨恨,我很想打他!”
“我是所有人之中能力最強的,只有我才能設計出這樣完美的方案。”
“我覺得可以自己殺死自己,來讓他們相信,他們有多可恨!”
簡單的文字就可以清晰感知到,一個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掙扎與苦痛。
他們心中彷彿有一個巨大的黑洞,無休止地吞噬著他們的能量,讓他們深感疲憊與無助。
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中,根本無法感受生活的美好與希望。
除了要忍受情緒上的大起大落,患者也很難擁有正常生活。
孫女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很多患者同她一樣,在發病時情緒不穩衝動消費,迫使自己揹負巨大的財務壓力,從而進一步加劇情緒波動……
彷彿陷入了一個可怕的惡性迴圈。
在無數個漫漫長夜,他們曾嘗試表達自己、嘗試向外界發聲、嘗試和自己和解、嘗試一步步自愈和被治癒……
可惜,疾病並非輕易可以戰勝。
這個過程不僅僅需要他們自己的力量,外在的力量也很重要。
所以我淺談自己的幾點建議:
一、要明確,雙向情感障礙不是洪水猛獸,它就是一種疾病。
如果發現得早,並且及時規範治療,患者的治癒率會很高。
二、如果你的身邊有符合症狀的人,請拉他一把,多關心他一下,他已經在黑暗中待得夠久了。
不要冷嘲熱諷,不要隨意傷害,不要成為壓垮他們最後的一棵稻草。
你的每一句鼓勵,每一次噓寒問暖,都可能成為他的救命良藥。
三、如果你自己有這些症狀,請學會自救。
尋找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保持好心態,培養良好的習慣,儘量讓生活保持舒適。
最重要的是,永遠永遠不要放棄自己!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作者:拂蘇,本文經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勵職派”(ID:tmp_356139977),據說關注勵職派的人都愛上了派叔有趣的靈魂。
你也“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