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咖跟我聊了抖音的終局,聽得我一身冷汗

👇關注我,提高財富和商業認知,實現五個自由
抖音會去向哪裡?吃完達人吃商家,最後吃完服務商?
我有一個朋友,夫妻倆個很早就入局了抖音,算是趕上了抖音那一波紅利。
老婆成了知名達人,老公順勢開啟了一家MCN,生意做得風風火火,年營收穩定在幾個億,據說,還拿了近億投資。
前陣子,他來找我喝咖啡,說要從抖音撤了,找新的方向了。我非常意外,問他為什麼要轉行?
他說,他看明白了抖音的終局,在這個終局的路上,沒有他太多的位置。

“哦?你心中的終局是怎麼樣的,跟我講講?”

以下是混雜著我思考的記錄:

1
達人側終局

他說,平臺裡面有三個主要角色:達人、商家、服務商,先說達人:

整個抖音短影片和直播的業態往死裡卷,達人最後一定會變成一個彩票邏輯:
一定會讓你看到成功,也一直會有素人成功。
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平臺一定會抽取一小部分人的逆襲故事作為標杆,然後把它放大,讓所有人認為只要今天你來做短影片、直播,就有可能一夜暴富。
這件事情今天你在23年見到了,24年見到了、25年依然會見到,只有隨著時間推移,中獎機率會越來越低。
因為平臺用這樣的方法,就可以以極低的成本,不斷獲取優質作品。讓進入平臺的人互相在那兒卷,這是達人那一側的能看到的現象。
另一個現象,他說星圖的商單,現在廣告追投比的目標是100%,也就是每一個商單,平臺都希望你投放。
這個演化的方向就是,不投放,就沒有播放量,沒有播放量,往後就接不到商單。

所以商單會越來越貴麼?可能正好相反,畢竟在那平臺才抽5%,但如果投成廣告,平臺拿100%。

所以在這裡,你會看到的現象是,普通的達人,慢慢成為商家生產投放素材的機器,找到好的素材後,商家拿來做單獨投放。

 2
商家側終局
然後再看商家那一側。商家,指的是那些有貨要賣的老闆,平臺主要收的就是他們的錢。
到現在為止,到底有幾個商家真的是在抖音上賺到錢的?非常少。頭部是能掙到的,但也就是一波紅利,能守住的人不是很多。
根本的原因,其實商業的核心根本就不在於流量缺不缺,在於老闆本身做的東西有沒有差異化,99%的電商老闆是沒有的。
所以在原來自己老的線下的領域裡面,沒有流量,老闆就開始搞電商、淘寶、京東,搞著搞著發現也沒有流量,就開始搞抖音。
抖音剛開始有點流量,但是搞著搞著也沒有流量。
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你的東西只要在公開場合一曝光,人家覺得你這東西跟別人沒有任何差別。
那你怎麼辦?
產品沒有差異化,就做內容差異化。
所以在抖音起來的時候,沒啥內容,早做的商家就趕上了流量紅利。
但是你是一家工廠,主要的基因是搞開發搞生產,又不是搞內容的,隨著平臺成熟,早期那點差異化的內容就逐步同質化了。
換句話說,大部分先發的商家,並跟不上平臺成熟的速度,就再一次被後來的專業內容機構卷沒了,就又沒有流量了。
這才是底層不變的商業流量邏輯。
所以,創新才是商家最後根本的立身法寶。
他跟我講了一個同行的創新故事。
有個商家,在抖音裡面摸到了流量紅利之後,迅速去找到他細分品類裡的創新,透過改動包裝,配方,和使用場景,去做一個很小很小的做除甲醛的一個東西,找到了那個細分市場的創新之後,才真正賺到了錢。
立足的標誌,就在於他在那個細分領域裡面做內容還是投流,他的成本、他的流量成本都特別低,低於同行,所以他最後才能掙錢。
但是你看商家的終局捲來捲去其實不是卷流量,還是在卷你的產品是不是有差異化。
 3
服務商終局
第三個角色就是服務商。
服務商的本質就是在撮合達人端和商家端兩邊,讓大家在一起互相的服務。
找個達人給你商家做廣告,給商家帶貨,MCN在中間抽點傭。我那個朋友當年就是幹這個活的,我說現在還能幹嗎?
他說自己已經能夠看到,最後中間的服務商就是被不斷的替掉。
怎麼替掉呢?
原來你認為商家和達人之間為了一個商單,可能還要不斷的撮合,要去報價,要去磨合指令碼。
他說你看現在抖音平臺能做的事是什麼?
因為我們撮合了這麼多年,抖音完全知道我們兩邊的風格,所以在不斷的完善工具,替掉我這個工作。
最近發起了一個:百位達人大集結(原話沒記住,大致這個意思),你都能精準地號召達人集結了?你手上有商家,那還要我們這類服務商幹嗎?
同樣的道理,帶貨也是一樣的,到底他在什麼品類,這個達人能夠賣出什麼樣的貨,商家又有哪些貨,給什麼達人帶貨以後能出什麼樣的成績?
兩邊的資料和工具越來越完善,甚至都有直接推薦的貨架電商了,做一箇中間商在中間幹什麼?其實就是給他做些商務的迎來送往。
最後可能你會問這個中間商是不是還能玩一個投流?
原來我們還在說這個投手得多麼有厲害,多麼會投放,現在整個平臺把這個投放的工具基本上幹到小白都能幹了。

起初,服務商的工作還能做做投放素材的創意,後來發現,投放素材,可以由AI來創意,也用不著我們。

作為一家服務商,商單的撮合不用我,達人帶貨的撮合不用我,最後投流還要我幹?
明白了,就是要我墊一下投流在中間的資金而已。
最後服務商活脫脫成了一家墊資公司,仰天長嘯啊!
 4
業務才是最應該去研究的
這也就是我在會員專區里老是回答大家問題,不要去研究規則,不要去研究平臺什麼時候算違規,不要去研究ROI,不要去研究投放工具本身。
而是要去研究你自己的業務,為什麼你的業務、你的內容、你的貨能夠被老百姓喜歡?
因為到最後,抖音平臺即使我這朋友是入局的老鳥,是頭部的MCN,在今天也是這麼一個領悟。

當然,你可以嘲笑他自己混得不好,被平臺淘汰了,因為他也這麼自嘲。

作為老創業者,面子啥的都不重要,他今天關心的就是裡子。
影片號如果對標抖音的整個歷史線,還處在於剛剛開始的時候。
今天我們無論是作為服務商來選型,達人來選型,還是作為商家來選型,都可以去參照別人走過的這3到4年的路。
所以當紅利退去的時候,一切又迴歸於實力的競爭。但問題就在於,我們有沒有培養出自己的實力?

加我工作微信,領投資筆記;關注公眾號,不錯過每天推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