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金錯刀頻道

2025年的第一波減肥潮,比以往來得更早更猛烈。
減肥還能賺錢的美夢,正從電影照進現實。
電影《西虹市首富》中,王多魚燒光10億元給全城老百姓上減肥險,減一公斤就送一千元。

現實中,有獎減肥的挑戰賽已經在品牌助推下,遍佈大街小巷。
迪卡儂在全國門店舉辦活動,每減1公斤就能抽一次獎,一等獎價值1000元。
京東也玩起“快樂減重”,每減1斤獎勵100元,一個月最多能賺1000元。

美團則為減肥保底,推出“不瘦必賠”活動,減肥失敗倒給你600元。
隨著現實版“減肥險”爆火,不少打工人抓住機會,把減肥的熱度拉到新高潮。
京東大藥房門店成了新的網紅打卡點,排隊稱重的人多到需要警察疏通。路人都忍不住調侃:“不知道的還以為藥房發雞蛋了。”

減肥藥、中醫古法減肥、戶外運動等減肥相關的活動,成了流量密碼。社交媒體上“減肥”相關瀏覽量高達3000億。

全網熱推的“瘦=賺錢”,是真福利還是新鐮刀?

脂肪成硬通貨,打工人坐不住了
今年春天最火網紅打卡點,不是火鍋奶茶蛋糕店,而是減肥活動現場。
隨著“體重管理年”概念傳播,世界變成巨大的“減肥訓練營”,脂肪都成了硬通貨。
最早研發出“脂肪變現”的品牌,是中年男人的天堂——迪卡儂,早在2014年,迪卡儂就在各大城市開啟了“減重打卡賽”,每減 1 公斤就能獲得一次抽獎機會。
彼時獎品還不是直接發錢,而是根據體重變化,選擇水杯、揹包等獎品,一等獎是1000元的購物卡。

雖然不如發錢直接,但勝在門檻低,吸引了不少運動愛好者參與。小紅書上#迪卡儂減肥大挑戰的話題,有43萬篇筆記。

第一個“減肥直接發錢”的公司,是廣東一家健康飲食企業的內部福利。
為了讓員工更健康設立了“減重金”,每減1斤獎勵100元上不封頂。

活動結束後,這家公司224名員工一共減了1500斤,公司發了17萬的“減重金”。有個狠人一個月狂減30斤,直接入賬7600元。

隨著現實版“西虹市首富”名號打響,不少公司都效仿這家企業,給員工發錢減肥。
成都有家公司發明了“對賭減肥法”,目標時間內減到目標體重就獎勵4000元,半年內反彈還要歸還獎金。

這時候,減肥賺錢還只限於公司福利。減肥發錢的風吹遍全網,多虧了一些商場和社群。
濱江一個社群舉辦的體重管理大賽,設定的獎品十分懂打工人:三個月後BMI變化最大的能帶走一輛電動車。

濟寧一家商場的減重活動,前三名分別能拿3000塊、2000塊、1000塊的獎金。

蕪湖的蘇寧廣場獎品更是雨露均霑,只要減肥就有錢拿,男女老少都排起大長隊。

在金錢的誘惑下,“減肥困難症”再嚴重的打工人也拼了。
有“卷王”型選手,開始特種兵式減肥,白天在公司啃水煮雞胸肉,晚上騎共享單車回家,半個月狂瘦10斤。

還有“社交”型選手,不光自己減肥賺錢,還化身減肥博主,一邊分享自己的減肥日記,一邊拉群組團互相監督。
最近一個月,網上的減肥影片和新賬號,如雨後春筍般扎堆出現,且都打上了“減肥賺錢”的標籤。
還有些“機靈”型選手,直接從源頭上下手,努力透過穿厚衣服、狂吃高熱量食物,在上秤前增重5斤。

還有小機靈鬼參加京東減重活動的同時,還在美團買了份減重保險,萬一沒達標還能拿美團的安慰費,怎樣都穩賺不賠。
隨著脂肪變成硬通貨,有網友放下豪言壯語:“要是沒上限,我能靠減肥賺出一套房。”

痩1斤獎100元背後,
品牌各有算盤
品牌燒錢督促你減肥背後,商家的賺錢風口颳得更猛。
減1斤送100元看似是消費者賺了,實際裡面藏著品牌和企業的三重生意經。
1.有話題就有流量,減肥+發錢=引流神器
減肥發錢活動的第一重搞錢境界,就是把它當成話題營銷。
品牌用發錢當誘餌,吸引大量有減肥需求的人,從而實現“你甩肉,我賣貨”的雙贏結果。
這一點從活動規則中可見一斑:京東減重的任務之一,就是釋出4篇小紅書筆記;迪卡儂也要求帶話題打卡,發帖數或點贊數達到標準還有額外獎勵。

從流量的角度看,減肥發錢和過去大媽們最愛的掃碼送雞蛋,兩者異曲同工。且減肥+發錢的話題度,也能為品牌的減肥產品帶來實際銷量。
京東健康資料顯示:活動第一週,平臺減肥藥銷量環比增長180%。
品牌助推下的熱鬧,最終都會轉變成品牌收穫的真金白銀。
2.減肥成社交貨幣,提高使用者粘性
減肥活動的第二重境界,是將其變成社交貨幣,借勢為品牌圈粉。
減肥本身相當反人性,品牌想要把減肥做成生意,首先要過的就是“人性”這一關。

過去運動品牌的解法是,把運動變成圈層興趣,透過社交拉高減肥中“快樂”的比重。比如keep的獎牌營銷大法和昂跑、Lululemon的社群,都是類似的打法。
發錢減肥也是如此,發錢和比賽的玩法除了吸引原本就想減肥的年輕人,還調動了不少沒有減肥意願的人。有不少中年男人表示,原本沒有運動習慣,但減肥的同時賺點生活費何樂而不為。

很多活動都需要連續幾周到店裡打卡稱重,連續完成目標才能獲得獎勵,這在無形中提高了使用者粘性和復購率。
在減肥中獲得獎品、交朋友、建立圈子,永遠是品牌把逆人性的勞累變得順人性的殺招。
3.提前佈局減肥場景,放長線釣大魚
這場熱鬧的營銷活動背後,實際上是一次精準的品牌投放,背後運轉的是更大的減肥場景。
京東的減重活動,還有個“隱藏任務”,就是在稱重後7日內完成平臺下單買藥,並在平臺內邀請多名好友報名。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減肥挑戰賽”,就是一次減肥場景的搭建。

京東、美團兩個平臺的活動專區,除了賣減肥藥物外,還有體檢、專業醫生問診、中醫理療和減脂塑形等入口。只要你動了減肥的念頭,這些平臺就能配齊所有解決方案;迪卡儂則是搶佔運動減肥的場景,靠各種進店體驗留住使用者。
毋庸置疑,體重管理是門大生意。

4億超重打工人,
還能創造多少風口?
隨著天氣變暖,打工人的減肥需求也在逐漸升溫。
開啟社交媒體,滿屏都是“月瘦20斤”的逆襲故事;走進商場奶茶、咖啡店,“零卡糖”都是標配;甚至連相親市場,BMI都成了硬性指標。
有些人為了快速變瘦,甚至求助神佛想靠許願減肥。

苦變胖久矣的年輕人,這些年創造了無數新風口。
比如減肥藥在資本市場上的熱度比AI還高。丹麥藥企諾和諾德,一年內股價翻倍,市值最高超4500億美元,超過LV母公司,榮登歐洲公司市值第一的寶座。

京東資料顯示,2025年減肥藥品銷量同比暴漲300%,其中司美格魯肽成了爆款,甚至出現“一藥難求”的現象。
除此之外,減肥訓練營也趁勢起飛。短視頻平臺上“減肥訓練營”相關的話題,影片播放量有200億次,短短幾年內,國內已經有上千家訓練營品牌出現。
但隨著風口的火熱,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面對五花八門的產品和品牌,消費者需要更差異化、更刺激的玩法。

以這次減肥發錢為例,迪卡儂明明才是減肥比賽的初創者,但京東用“減肥發現金”的噱頭,立馬火遍全網。
哪怕京東的“快樂減肥”設定了很多隱形門檻,但依然無法阻擋打工人的熱情。
減肥藥司美格魯肽的銷售也是如此,這款產品從馬斯克自爆靠其瘦了27斤後,國內外都掀起一波熱潮。

同樣是賣減肥藥,一個類似電影《西虹市首富》的保險模式,輕鬆拿捏更多年輕人。

減肥市場的蛋糕越大,內卷就越嚴重。現在市面上已經出現減脂黃瓜、減脂可樂等各種新奇特的產品,AI教練、代謝手術等黑科技也正在入場。
然而,減肥本身並不是簡單的流量遊戲。“管住嘴,邁開腿”聽起來簡單,但對於打工人而言,除了買減肥產品本身的經濟壓力之外,還面臨著生活方式、飲食結構、工作壓力等各種障礙。
從這個角度看,“減肥”市場有太多值得深挖的需求和潛力。
比如最近全網爆火的衛健委減重食譜,不僅按照華北、華東地區的飲食習慣給出食譜,還根據男女攝入量標註每餐克重;有社群和公司食堂,專門開闢了減脂餐視窗,上班族既不用費心找減脂餐,也能無痛減肥;還有超市的蔬菜區域,會專門標註每種菜的卡路里,吸引不少年輕人買單。

無論是減肥發錢的玩法還是這些細節和場景,本質都是在打工人減肥路上,增加動力、減少阻力,讓年輕人減肥之路變得更輕鬆。
減肥不只是發財夢,而是開啟另一種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主理人| 祥燎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人生價效比最大的投資
除了減肥就是溝通
學會溝通,就是掌握了人生的速通票
不論是職場新人、管理者、老闆、夫妻
都可以在《超級溝通者》裡找到合適的溝通辦法
原價6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44.8元!
一頓飯錢,給自己頭腦充電!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