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可觀成本效益、保密性、一裁終局……仲裁的諸多裨益之處已無需累述。但對於著筆撰寫本系列文章的七家中國法律市場領先仲裁機構而言,僅僅依靠仲裁的自身優勢已不足以實現其更宏大的願景。這些仲裁機構的使命不止是與彼此競爭市場份額,亦在於全力推動國際仲裁持續發展,特別是讓在中國進行國際仲裁成為可行且受歡迎的爭議解決路徑,以滿足全球使用者的需求。本獨家專題系列中,該等領先機構分享了助其長久立足行業前沿的專業優勢與核心理念
信力是仲裁的生命和靈魂。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甦,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推進,“一帶一路”合作更加深化,對於中國仲裁國際化的要求越來越高,仲裁公信力成為中國仲裁國際化發展的核心助力。提高仲裁公信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不斷完善仲裁法律制度,最佳化仲裁司法環境,加強仲裁機構自身建設,多層次開展仲裁製度和理念的宣傳。
以中國首家涉外仲裁機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下稱“貿仲”)為例,自其誕生之日起即注重仲裁國際公信力建設。2023年,貿仲受理涉外案件645件,爭議金額達527.65億元,涉外案件數量、爭議金額在全國分別佔比21%和31%。2024年,貿仲受理涉外案件758件,爭議金額達811.25億元。除上述指標穩步增長外,案件的國際化特色也更加凸顯。成立至今,貿仲受理案件覆蓋的國家數量累計已達166個,包括“一帶一路”的全部國家和地區。
在2023年年底釋出的中國仲裁公信力評估報告中,貿仲蟬聯“全國十佳仲裁機構”和“涉外服務十佳仲裁機構”獎項,位於雙十佳首位,且是唯一雙指標超90分的仲裁機構,並獲選當事人在涉外案件中最偏好選擇的國際仲裁機構。以上成績離不開貿仲圍繞提高國際公信力採取的系統性措施。
規則先進性是仲裁公信力的核心要素。2024年1月1日,貿仲第十版《仲裁規則》正式實施。新規則增強了仲裁的自治性、靈活性、公平性、高效性、便利性和透明度。
自實施以來,貿仲採取制度護航、加強運用的各項舉措,以數字技術推動仲裁服務升級,辦案質效持續提升,保全措施在境外獲得執行,先予駁回程式、緊急仲裁員程式、電子化送達、名單法選定首席仲裁員等案例不斷湧現。2024年,貿仲完成了316宗案件的全線上辦理以及689宗案件的電子送達,為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當事人提供影片庭審便利,數字智慧化辦案水平不斷提升。
在中英文版本的基礎上,貿仲於10月釋出法、俄、西、葡、阿、日、韓七個語種的新版仲裁規則版本,覆蓋了全球主要通用語言,為不同國別不同法域的規則適用及裁決承認和執行提供充分保障。
在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貿仲此版《仲裁規則》榮獲“中國服務實踐案例”獎,貿仲也是此次唯一獲獎的仲裁機構。
仲裁裁決能否在不同法域順利得到承認/認可和執行,關係到爭議解決的最終成效和中外當事人的權益維護,也是衡量仲裁機構國際公信力的重要標尺。
2024年初,沙烏地阿拉伯法院承認和執行金額達人民幣2.4億元的貿仲仲裁裁決,不僅創下沙烏地阿拉伯法院承認和執行中國仲裁裁決的最高金額記錄,更標誌著中國仲裁裁決成功經受住了伊斯蘭教法的考驗。近期,加拿大安大略省高等法院承認並執行涉人民幣12億元支付義務的貿仲裁決,重新整理了中國仲裁機構裁決在域外執行標的額的最高紀錄。
為總結裁決域外執行經驗,貿仲組織研究並編寫《貿仲仲裁裁決域外承認與執行案例選編》,重點選擇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新加坡、印度、中國香港等10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精選15個案例進行系統研究。這也是國內首次聚焦這一領域的例項研究。
研究表明,貿仲仲裁裁決在全球不同法域獲得高度認可和廣泛執行,其中精細化程式管理是仲裁裁決域外執行的前提條件,預判裁決執行地的法律風險對當事人爭議解決的成效具有決定性意義。尤其是貿仲和仲裁庭的精細化程式管理實踐,有效確保當事人得到符合規則的參與程式通知和合理陳述案件的機會,並保障當事人選擇仲裁員的權利,得到了不同法域法院的普遍認可。這對於提振當事人選擇貿仲仲裁、選擇在中國仲裁的信心,進而保障裁決的執行力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的成功搭建和吸引更多合作方深化合作的能力是機構國際公信力的表現。藉此開展的仲裁製度和理念宣傳也有利於增進相互瞭解,強化國際社會對中國仲裁的信心。
貿仲著力搭建區域合作平臺。2023年和2024年,面向拉美地區,貿仲連續舉辦了兩屆中國-拉丁美洲國際仲裁論壇;面向中亞地區,貿仲舉辦了中國-中亞仲裁論壇、設立了貿仲中亞庭審中心,成立不到45天即迅速開庭審理了兩起涉外仲裁案件。
2024年,面向中東和北非地區,貿仲舉辦了中國仲裁高峰論壇暨中國-中東北非仲裁高峰論壇,並聯閤中東北非地區30傢俱有區域影響力的國際仲裁機構共同釋出《2024國際仲裁合作倡議》,就深化交流、擴大合作、推進國際仲裁高質量發展達成廣泛共識。
對仲裁理論研究的重視、做出高質量的仲裁研究成果,可以讓業內人士乃至社會公眾瞭解仲裁機構對仲裁工作的把握深度。這些理論研究成果也能進一步指導和推廣最佳仲裁實踐,從而促進公信力的進一步提升。
貿仲近年完成《中國國際商事仲裁年度報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商事仲裁製度研究》《涉“一帶一路”國家仲裁案例選編》《“一帶一路”爭議解決現狀研究報告》以及各型別案例選編等課題研究及書刊出版,為有關各方選擇和參與仲裁提供重要參考。
仲裁人才培養是仲裁機構的社會責任。公信力越高的仲裁機構越能得到人才培養專案和機構的信任。
在後備人才培養上,貿仲及其分會與七所知名高校共同建設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成為與高校共建基地獲批最多的實務部門。在中堅力量培養上,貿仲透過舉辦模擬仲裁庭、專題研討會等方式對實習律師、執業律師、法官和仲裁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 |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王承傑
本文刊載於《商法》2024年12月/2025年1月雙月刊《宏圖遠志》主題報告。如欲閱讀電子版,歡迎瀏覽《商法》官網。
本系列文章以機構英文簡稱字母順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