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微信金融小夥伴(ID:jrxhb2014)
一、投資人眼中的投行—嚴重加班狗
投行普遍的工作強度都很大,工作時間長,加班是普遍現象,他們每週平均需要工作110小時。這種長時間、高強度、高重複性的勞動與投行宣傳中光鮮、亮麗的職業景象截然相反。
有的投行人16小時坐4種交通工具到十八線城市盡調、在拖拉機上吃著康帥傅、喝著雷碧都是家常便飯,路演密集的時候一個月在家待的時間不超過一天也算不上稀奇。
有的專案一去就是要在那裡待半個多月,雖然每天也是跟著專案正常上下班,但是下班之後其實哪也去不了。
當參與的是重組與再融資之類短平快的專案,每個專案做的都跟打仗似的,基本沒有不加班的時候。
長時間這樣工作下來,睡眠情況嚴重不足,最繁忙的情況下,每天睡眠甚至不足4小時。
還記得有朋友給我說:“有一次去證監會報材料,之前已經熬了兩個通宵。到時保薦人不在,然後在外邊等的時候就直接站在走廊上靠牆睡著了。”
投行是做專案的,如果遇到客戶要求高、時間又緊,加上競爭激烈的專案,那就會為了能拼過同業只能熬夜加班加點趕任務,就是內卷造成的。
經常時不時一個電話就會被臨時叫去出差;如果不幸遇到比較複雜的IPO業務可能連續幾個月、甚至有連續1-2年都在外地長期駐點的。
二、研究員/交易員眼中的投行-整理底稿的牛馬
很多人以為整理工作底稿就是將一摞一摞的檔案抱來抱去,然後打孔裝訂擺好就可以了。
實際上哪有這麼簡單,整理材料是很費神費力的。
底稿是投行專案組在盡調過程中搜集和整理的各類檔案,分為紙質底稿和電子底稿,其中電子底稿包含word、excel、pdf等格式的檔案。
專案組在整理底稿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場景就是提取底稿中的要素資訊,例如銀行流水中的賬號和金額,合同中的甲乙方、合同金額、期限等資訊。
所以工作底稿的複核需要有經驗的人來進行,以保證能夠發現問題。
實習生其實應該正確看待工作底稿的整理問題,或許你不能幫助發現更多問題,但是你可以自我學習到很多知識和技能。
舉例來說,你可以學習何時需要驗資報告,何時不需要;三會決議的基本內容和格式;股權轉讓所需的要件等等。
這些都是投行業務中的知識,透過參與整理底稿的工作,你可以逐漸熟悉這些業務流程和要素。
所以為什麼會讓實習生整理材料其實也是有目的的。對於剛入職的實習生來說,對公司、部門和當前業務的瞭解幾乎是一片空白。
因此,讓實習生從事一些行政工作,例如檔案傳遞和資料整理,是為了給他們一個瞭解公司和業務的機會,幫助他們入門。
苦逼打工人
會議紀要,這詞一看是不是很簡單,就是會議記錄嘛。那所有內容記錄下來不就好了嘛。
實習生第一次做會議紀要的時候,很多專業詞語是根本聽不懂啊。
所以前面整理底稿或者說整理檔案就發揮出作用了,先熟悉熟悉業務,這樣子寫會議紀要的時候才能有背景知識。
此外,會議紀要的撰寫也體現了專業能力,特別是在金融領域,會牽涉到金融產品的使用、價格和投資策略等方面的內容。
如果你的專業知識不紮實,寫一小時的會議紀要可能需要花費三四個小時。因此,誰的專業知識越強,誰的專業能力就能更好地展現出來。
然而,會議紀要並非簡單的流水賬。有些實習生可能會逐字逐句地記錄會議對話,將其作為會議紀要,但這實際上是速記,並非正確的會議紀要。
正確的會議紀要應該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出完整的會議內容,簡潔明瞭,刪繁就簡。
需要清楚地寫明時間、地點、參與人員、事件、結果和目標,不要廢話,不要冗長囉嗦,不要拖泥帶水,要有邏輯性,要突出重點,要有明確的目標。
三、中後臺眼中的投行—發票真多
其實投行實習生做的最為dirty work的工作莫過於貼發票和列印了吧。
是不是想說都在做貼發票和列印了,能學到啥東西。
要知道在投行貼發票太正常不過了,投行貼發票報銷的實在是太多了。
投行加班熬夜出差,這其中的吃飯、打車、坐高鐵、住酒店(雖然說現在報銷級別降低了,但又不是說不給報銷了,也就是說以前能坐一等座,現在只能坐二等座,以前是五星級酒店,現在就是三星了),不都是要報銷的內容,實習中學會了,之後都是給自己報銷的,可都是錢啊,這流程不得先學會了。
列印在投行實習中是做的比較多的,投行實習生可是被稱為“印表機修理工”,但列印這項技能是很重要的。作為實習生剛到的第一天領導就讓列印個檔案,即便不是第一次實習,列印個檔案也花費了很長時間。
不是我說,有多少人第一次實習就會使用印表機啊,反正我第一次實習的時候是不會的。
沒有接觸職場,學校也不教使用印表機啊。可能你覺得是貼發票、列印做的是dirty work,但是這是簡單的工作,如果你不會,怎麼交給下面重要的工作呢?
四、銷售眼裡的投行—搬磚工具人
企業上市或者掛牌階段主要是根據股轉或者證監會的要求提交申報檔案,那麼問題來了,檔案是否真實、公允、無違法違規事項,各項指標符合上市掛牌標準這些內容誰來把控呢,就由券商、律所和會所共同完成,大體分工如下:
投行被形象地稱為整個專案的“小隊長”,其任務不僅僅是協調各方合作,更是要對整個專案進行全面把控。
投行在專案策劃和執行中發揮關鍵的指揮作用,需要確保專案按照規定的標準有序進行。
然而,投行的辛苦之處在於對市場變化的高度敏感和對複雜金融工具、法規的深入理解。
他們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動態,迅速做出反應,並確保整個專案在金融層面的合規性。
這意味著投行人員可能需要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對市場的變化和法規的調整要有敏銳的洞察和理解。
在IPO專案中,三方中介機構的角色與責任都十分重要,特別是投行這個複雜而關鍵的角色。
IPO專案中,發行人本應是主角,但由於對IPO流程不熟悉,發行人往往會將“老大”的地位交給投行,由投行來協調組織整個IPO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投行的責任是最大的,因為它需要承擔起整個專案的協調和推動,同時還要協調其他中介機構的工作。
投行在IPO專案中的作用可以說是承上啟下,承接發行人的要求,同時啟動會計師、律師和監管部門等中介機構的工作。
如果整體協調和推動環節出了問題,投行必須第一個站出來面對責任。雖然有人認為投行拿的錢最多,責任應該最大,但實際上,投行之所以拿的錢多,主要是因為它給發行人創造了價值。
在IPO專案中,很多財務處理的方式都是可左可右的,因為會計準則規定了許多會計估計和假設,給企業一定的自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