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01
看到個挺炸裂的故事。
一個姑娘,親手砸了父母的房子。
這套房不大,五十多平的老破小,但座標北京市中心,毗鄰長安街。
價值可想而知。
但這套房,被老兩口造成什麼樣了呢?
看圖吧。
這是主臥,她爸的臥室,在垃圾堆裡勉強能看到個床頭。
老人家天天睡這裡,一步一跟頭,不知道是怎麼走到床邊上的。

這是次臥,她媽媽的臥室。
她爸那屋還能瞅見個床頭,這屋只露了個床尾。
據說衣服雜物曾經堆到天花板,“塌方”過幾次。

這是她家的“毒氣廚房”。
小飛蟲和蛾子在眼前亂飛,蟑螂路過這裡都得喊一聲“天堂”。
但她爸媽在這裡津津有味地做著一日三餐。

堆在牆角的幾十個調料瓶,各個見底,滿地打滾,但都不捨得扔。

這是飯桌。
第一眼沒找到吧?看右下角的花格桌布。

博主說,這些年除了廚餘垃圾,她爸媽就沒扔過東西。
比如,她家有五個床頭櫃。
以前爺爺奶奶留下來的一對,老兩口自己的一對,以及博主的單獨一個。
但這五個床頭櫃沒放在床頭,摞在一起當作櫃子用。
絕吧?一般人想不出來。
還有36個保溫杯……都是商家搞活動時薅來的贈品。
再比如,小小的地方擺了三臺冰箱,裡面裝著不知道多少年前的“殭屍肉”。
還有若干用來泡菜的陶瓷大罈子。
裡面盛滿了臭水,壓著大石頭,殺傷力堪比生化武器。

照理說,老兩口不該活成這樣。
地道老北京,曾經都有公職,每個月退休金就過萬。
明明不愁吃不愁穿,非要把日子折騰成這個鬼樣子。
鄰居指指點點,閨女不敢帶著孫子進門。
博主和父母吵翻天,追問下去,就是“不就是東西多了點麼”,“還能吃還能穿還能用,扔了浪費”。
一怒之下,她把屋子砸了。
找了搬家公司,打包了158個紙箱,用了兩輛大卡車才把一屋子東西運走。
兩毛一斤的雜物破爛,她賣了300多塊錢,賣破爛的看見她來就笑得合不攏嘴。
這種裝滿能有半人高的最大尺寸垃圾袋,博主扔了100大袋。

最開始,博主每扔一次垃圾,她爸都會站在垃圾桶邊往回撿,罵她“敗家子,不孝”。
扔過期了十多年的食品時,老人示威一樣拿起來就吃了……
給博主直接氣笑了:
“我除了佩服也說不出什麼,反正罵就罵,破釜沉舟拼了!”
後來博主給他們租了個遠點的房子,來回一個多小時,老兩口就沒辦法經常回來撿東西了。
只不過,期間博主爸爸回來看了一眼被清空的房子,氣到直接住院。
博主老公幫忙搬了兩天垃圾,回去大病一場,驚魂未定。
博主本人,在這場浩劫中瘦了10斤。

有時候看到這些自述,真的挺無奈的。
這倆老人雖然極端,但確實不少老一輩都這樣,非要過苦日子。
用一個詞形容:
沒苦硬吃。
02
這事不少人有共鳴。
有個上海姑娘吐槽,她帶著父母孩子一塊出去玩。
住的酒店提供免費的飲品、餅乾和水果。
老人覺得喝完的易拉罐很值錢,就在酒店撿易拉罐,再帶回去。

還有個男生,明明家裡條件好得很,卻被親媽“摳”得欲哭無淚。
男生買新衣服給她偏不穿,非要穿二十幾年前的舊衣服。
他給家裡修了很好的房子,他媽不去住,在樓梯間搭了個棚子,住在棚子裡。
親戚來她家借住,躥稀拉在褲子裡了,內褲不好洗乾脆就扔了。
他媽翻了垃圾桶,把那條髒內褲翻出來洗了,還罵親戚為什麼把內褲丟了。
現在住在男生給她租的海景房裡,卻每天唉聲嘆氣,說這樣悠閒的日子真讓人頹廢。

這當然是極端案例,但確實有些父母,沒有困難也要製造困難,好像非得吃些苦頭心裡才能舒服。
你想給他們美好生活讓他們安心享受,但最後不僅事幹不成,自己還窩了一肚子火。
前幾天就有個小姑娘,說自己在杭州實習,父母去看她。
姑娘考慮到父母不會訂酒店,準備提前給他們訂好,但被拒絕了,父母說是有熟人在那,能一起住。
後來才知道,是他們捨不得住酒店的錢,撒謊騙了她。
那會是大冬天,她父母就在公園捱了一晚上的凍。
姑娘知道後心裡內疚得快恨死自己了,但她父母卻引以為傲。
自己不捨得過好日子,還往女兒心口劃一刀,讓她跟著不好過。
我覺得姑娘挺可憐的,這會是她一生的傷疤。
還有一小夥,首付買了套房,想把父母接過來一起住。
小夥原已找好裝修公司,不算傢俱,全裝下來大概7萬多。
他爹媽覺得貴,非要自己裝。
小夥勸阻無效,只好讓他們自由發揮。
每天下班累得跟狗一樣,他還要幫著扛水泥,搬瓷磚。
裝修公司承諾一個月就能完成的工期,他們一家三口忙了三個月。
畢竟不是專業搞裝修的,房子處處返工。
衛生間瓷磚傾斜角度不對,扒了重貼;客廳地板沒鋪好,又重鋪;還有廚房管道、臥室門、隔斷、窗戶……或多或少都有問題。
最後勉強裝完一算賬,花了9萬多,效果還不倫不類。
這還不算。
他爸扛水泥把腰扭傷了,六十多歲的人傷了腰,留下後遺症,疼的時候站都站不直。
想省點錢,結果花了大價錢,還賠上了自己身體,得不償失。

老一輩這種沒苦硬吃的腦回路,究其根本,多是在於自己以前窮怕了,苦慣了。
那個年代,大家起跑線都一樣,物質生活很匱乏。
開源困難,就只能節流。
一切開支都想省著點,處處精打細算。
吃喝隨便對付,家裡東西捨不得扔,能用體力節省財力的,身體受罪也心甘情願。
講白了,是家裡沒有什麼東西能吃了,只能吃點皮肉之苦。
哪怕現在條件好了,他們也不懂享受,不敢享受。
還不忘教育我們這一代人: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其實,這道理早變了。
03
我們這一代人吃不了苦嗎?
要是像老一輩那樣,早上5點就起床,手洗衣服,跪著擦地,上了夜班還能回來把早午飯準備好,手腳勤快得令人生畏;
節儉到摳門,幾十年前的衣服還在穿,寧願走五里路去買比樓下便宜三毛錢的白菜……
這種苦,大多數年輕人都吃不了。
時代進步了,洗碗機,洗衣機,掃地機器人、外賣等等能讓我們不必吃這樣的苦。
我們吃的是什麼樣的苦?
是坐在電腦前一個字一個字地摳PPT,搞不明白還要硬著頭皮一遍一遍地學;
是程式總也執行不對,除錯了一百遍就是不對,還得靜下心再去調第一百零一遍;
是通勤2小時的996之外,逼著自己幹活到凌晨兩點,週末還照樣去公司報到;
借用博主@俗不可耐 的一段話:
“新一代人吃的苦,是更高維度的苦。”
多年前我玩LOL這款遊戲,當時最火的職業選手UZI,每天訓練時常在13到15個小時。
在老一輩看來,這不就是玩遊戲嗎?也稱得上累?也算吃苦?
但一個動作、一個技能成千上萬遍地反覆練習,叫老一輩那些吃苦耐勞的人來體驗一下,估計全都崩潰。

現在這個時代,再按照以前吃皮肉之苦的法子去教育孩子,很大可能是:
你越吃苦,就越有吃不完的苦。
到最後是,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
想起那個問“每天讓兒子坐兩小時公交車上下學,我想讓他吃點苦作為寶貴的鍛鍊,怎樣才能讓他理解這份良苦用心”的家長。
單程兩小時,一天就要坐四小時的公交。
除了浪費了本可以用來看書學習的時間和不必要的精力、體力,還能得到什麼?
得到一個又窮又蠢的老父親。
就算堅持坐十年,也不過是增加了萬把小時的乘車經驗,有什麼用?
問題下方,有個高贊回答講出了無數人的心裡話:
“沒有投胎到權貴之家,投胎成你的兒子,他這輩子以後吃苦的機會有的是,能稍微輕鬆一點的日子就是成年之前的這段時光了。 別沒事找事,很困難嗎?”

社會在進步,年輕人註定在吃老一輩那樣的苦上,甘拜下風。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苦,是:
“認準目標,不管別人如何懷疑、否定、譏諷,自己從不放棄從不動搖,咬牙堅持,是這種苦; 為了實現目標,放棄娛樂,不追劇不玩遊戲不參加無意義的社交,堅持自律向前,是這種苦; 不管環境如何變化都堅持初心,始終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一次次擊退自己的猶疑和脆弱,是這種苦; 這種苦,更多苦在心裡,並且讓人越來越強大。”
苦難只會流向能吃苦的人。
正常的人躲避痛苦,沒辦法的人才不得不吃苦,腦子不正常才會自討苦吃。
如果你家的老人還在堅持吃皮肉之苦,可以把這個講給他們聽。
04
我當然不是刻意批評數落父母那一輩。
還是那句話,時代不一樣,他們的思維觀念轉不過來也很正常。
有時候你也得承認,就是他們的精打細算、省吃儉用,給我們提供了上大學、見識面、拓寬自己人生路的機會。
單就“沒苦硬吃”這一件事,不能全盤否定老一輩那幾十年的人生。
是時代的發展造就了今天的我們,可這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嘲笑、調侃他們的窮酸和落後。
文前最開始那北京姑娘,說是把父母房砸了,但也重新裝修了。
整個屋子煥然一新,老人家罵完也過去住了。
雖然過程不太美麗,但好歹如願讓父母過上了應該過的好日子。

還有個姑娘,自創新型孝道。
買了一盒稻香村的糕點,知道老人捨不得吃,會留給別人或是像以前一樣放到壞。
她沒抱怨或指責老家人掃興,反而在每塊糕點上都咬了一口。
這下,老人只能自己趕緊吃掉了。

我覺得我們也一樣。
吐槽歸吐槽,別忘了換位思考,再遇到這樣沒苦硬吃的事,多哄哄。
捱罵了,也別放在心上。
既然踩著他們的肩膀享受了現下的良辰和遠方,也試著勸勸他們:
勞苦了大半輩子,身後有我們,你們該安心享受了。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往期好文
點選藍字即可跳轉
|知名童星長大後沒有成器,反而為了11萬殺人焚屍,原來人生真的有伏筆…
|39歲單身漢辭職開公司,設套拿下985美女前臺,這套路開眼了…
關鍵詞
老人
就是
父母
父母
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