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00後處世之道:沒福硬享

From:三聯生活實驗室
ID:LIFELAB2020
提到年輕人家裡的長輩們,大家對他們的印象總是十分節儉,甚至因為過度省錢,偶爾會被調侃是“沒苦硬吃”
“比如三伏天戶外37度時,他們為了節約打車錢,寧願徒步3公里去公交站,最後中暑了也不願意打車回家。每頓飯都要吃上一頓的剩菜,導致新做出來的菜又被剩下,形成了一個吃剩飯的怪圈。”
本以為如今的00後,在生活方式這一塊早已不必如此艱苦。可孰知他們早早地看透了消費的本質,開始和父母們一樣,熱衷於“把錢花在刀刃上”。
他們會滿世界尋找各種消費平替,比如用軍大衣代替羽絨服、礦泉水替代爽膚水。但和父母輩相比,他們在消費的根本理念上,形成的是另一套價值體系。
比如當父母們以節儉為榮時,零零後則把“沒福硬享”,當成了終極處世哲學。
所謂沒福硬享,不是說零零後們沒有福氣,而是他們總有辦法,能把5分的福氣享成10分。有時就算手頭沒錢,也總能找到最令自己舒服的消費解法。
比如同樣是吃碗泡麵,70後覺得這是垃圾食品,80後把它當應急速食,九零後把它當深夜零食,而00後卻能把它吃成滿漢全席,“光加火腿腸還不夠,裡面至少還得埋一個溏心蛋,兩個肉丸子,一塊雞胸肉,一包辣條,半袋絕味鴨脖和幾塊豆皮。”
在享福這件事上,零零後花錢總是豪放不羈,“其他人的恩格爾係數高,說明他們的可支配收入較低;但是00後的係數高,只能證明平時太寵自己了。”
“比如父母做番茄雞蛋,一般都是數著人頭放雞蛋,一人一個絕不多放。但他們炒菜,卻是1個西紅柿配3個蛋起步。”
“並且老一輩天天做飯,是覺得比下館子更省錢;但00後會解讀為,可以花下館子同等預算的錢,買更高階的食材了。有時候他們做飯甚至比點外賣還貴,人均一百起步。”

於是,00後“沒福硬享”的精神狀態,逐漸成為了網際網路上的一大奇觀。“把有限的錢投入到價效比最高的享受中去,這簡直是富養自己的最高境界。”

什麼樣的00後
在沒福硬享
當別人十幾歲還在對著《小時代》做閱讀理解,嘗試瞭解裡面提到的奢侈品牌時,00後早早就把“反消費主義”“反內卷”這樣的社科名詞,掛在了嘴邊。
因此,00後的享福目標,也十分之實際,“超過60的眉筆捨不得買,但是20一瓶的礦泉卻捨得喝一次。大家不會為了面子過度消費,但絕不能虧待了自己的獨生嘴。”
今年22歲的可麗,每天伙食費的標準,基本都在80塊錢以上。她說自己以前也試過在吃上面省錢。“發現如果天天都只吃十幾塊錢的快餐,不喝奶茶和咖啡,也不和人出去聚餐,錢是省下了,但會感覺自己努力工作根本沒意義。”
“因為就算再攢錢,錢包裡的餘額,距離買車買房始終遙遙無期。如果吃上還得剋扣自己,就沒什麼辦法能獎勵自己了。久而久之,只會憋一肚子委屈。”
可麗說比起“先苦後甜”,自己更想早點嚐到生活裡的甜頭。“20一杯的奶茶,確實挺貴。但當你抑鬱時,如果去做心理諮詢,一小時至少500起步;而喝杯奶茶,壞心情立刻好了一半。這麼一對比,就會覺得奶茶的價效比還挺高”。
有時候想要寵自己時,她還會替自己找理由,“比如沒過生日,但又想吃蛋糕的時候,我就會說要給家裡的電磁爐過生日,然後美美吃一頓。”
有人說00後的“沒福硬享”,也象徵著一種絕對的鬆弛感,“大家不是對將來沒有期待,而是更享受當下,才會把錢心安理得地都花在吃上面。”
所以一些人即便月入3000,也能把伙食吃得比皇帝還好。“平時遇到想吃的東西,從不看價格,直接全款拿下。如果奶茶兩杯起送,我就一次喝兩杯,120元一個的榴蓮就算比一天的工資還貴,但想到自己明天還有錢賺,就會歡天喜地地買一個。”

沒福硬享的00後
到底有多爽
有一些00後的童年,被進行過“憶苦思甜”教育。過去父母們總會對孩子強調,如今的生活有多不容易,爸媽養育你有多辛苦,因此生活和吃穿用度,一定不能浪費錢。
但對於00後北漂林玖玖來說,老一輩那種為了省錢而虧待自己的消費觀,讓自己產生了一種“不配得感”。“父母為了省錢,不捨得吃不捨得穿,沒苦也要硬吃苦。”
她形容自己開始奉行“沒福硬享”的消費觀,是想把自己重新養育一遍。“省著點富不了,花這點窮不了,先苦不一定後甜,先甜肯定是甜了。”
林玖玖初入職場,月薪不到9000塊,“這點兒錢出去吃喝玩樂肯定不夠,但把自己這張嘴照顧好,肯定是夠了。”
為了吃得更健康,林玖玖下班後都會自己做飯,肉、蛋、奶一個不缺,每天都得整上兩菜一湯外加小甜品。“點外賣20塊錢搞定,自己做飯50塊錢一頓還不一定夠,我還疑惑了好久,為什麼別人說自己做飯省錢?”
對於爸媽“沒苦硬吃”的邏輯,這屆年輕人徹底想明白了,對自己好的第一步,就是從不要為難自己開始。
00後布丁,大學畢業後正在家裡備戰考研,他說除了學習以外幹什麼都能糊弄,就是不能糊弄自己的嘴。
“學習已經很辛苦了,再去給自己找苦來硬吃根本沒意義,還不如好好照顧好自己這張嘴,才有繼續努力奮鬥的動力。”
而當爸媽用別人的努力來激勵布丁時,布丁總有一套自洽的邏輯。“爸媽說別人家的孩子凌晨4點就起床去賣菜,以此激勵我起得更早,我只會覺得人家去菜市場是賣菜賺錢,我去了還要花錢買菜,得不償失。”
而當別人質疑,賺點兒錢不容易,幹嘛要把賺來的錢都塞嘴裡時,對於大饞丫頭和大饞小子們來說,“一心只為了銀行卡里的數字而奮鬥,而沒空停下來享受的話,奮鬥就只剩苦了。能用這些錢換來即時性的滿足,給自己低成本充碳,才算痛痛快快地活了這一天。”
“再說,我賺的這點錢我心裡還沒數嗎?不花存不了多少,花了最起碼自己樂呵。”

“沒福硬享”的年輕人
精神狀態領先十年
有人說,“沒福硬享”是屬於當代年輕人的叛逆活法。“他們想得比誰都開,靠自己買車買房遙遙無期,就算買得起,也要犧牲自己的吃穿用度,日子過得緊巴巴。不如直接 all in,把快樂每一天當作生存的目的。”
不是所有“沒福硬享”的年輕人,都一點兒虧待不了自己這張嘴。今年大學剛畢業的天津孩子兜兜,說天津人的生活精髓,就是“生存一分鐘,快樂60秒”。“吃苦從來不是人生的目的,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儘量哄自己開心,把日子過得樂樂呵呵的。”
對兜兜來說,“大富大貴太過遙遠,與其為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而過分準備,還不如從吃好每一頓飯開始,給自己蓄力。”
泡麵裡放半斤牛腩,蝦仁粥裡放一斤蝦,對兜兜來說只是做飯的起步價,“因為現在賺不到太多錢,但還是想在可控範圍內對自己好點兒。別人覺得一個月攢多少多少才算成功,我定義成功的標準,是有沒有把自己照顧得油光水滑。”
北漂三年的河北姑娘長安,從小在父母的“苦難教育”下長大,“爸媽會表揚我去超市只挑一袋零食,或是看到想要的東西太貴就不要了,被迫節儉成了一種家庭裡值得歌頌的美德。”
長大後才知道,自己的爸媽當時不是沒錢,而是奉行了一種過度省錢的價值觀,“存款可能是他們安全感的來源,但對我來說,敢於沒福硬享,才是真正鬆弛下來了。”
“奶茶兩杯起送,我的第一反應不是點不到起送價不喝了,而是我攢下一杯明天喝。有人說這屆00後是沒錢但真的敢花,其實我只是想從一點一滴開始寵自己。”
曾經,長安給自己制定的標準,是一個月必須攢下1萬塊,“結果連續一週都吃速凍餃子,得了急性腸胃炎進了醫院,當時我就想明白,不能再這樣活了。”
對她來說,敢於“沒福硬享”,就是開始善待自己,把對自己的標準降低了,“能攢很多錢很厲害,但能好好吃飽每一頓飯,難道就不厲害了嗎?”
Ending
有人說,“沒福硬享”的年輕人,是如今活得最清醒的那一群人。他們自嘲大饞丫頭和大饞小子,其實只是一種保護色。
“有些人可能羞於承認,之前對自己的身體很糊弄。如今他們受夠了之前對自己的虧待,只想把努力賺來的每一分錢,都用來好好地寵愛自己。”
但他們並不是不想努力了,而是想要慢下來,看看心裡的那個小孩,“那個小孩好像在對我說,先把自己餵飽再好好奮鬥,也不算遲。”
【今日話題】
你會在吃這件事上虧待自己嗎?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啦,
置頂公眾號變成了星標,
加了星標,
才能不錯過我的每一次推送和福利呀。

加星標方法

美西
郵輪
邁阿密
夏威夷
美國簽證
阿拉斯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