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掃地僧”式的創業者,和一款潛在的革命性貧血“神藥”|高榕未來

金庸《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每日看守少林寺藏經閣,寂寂無名卻武力高超,俠義為重又慈悲為懷。
“我是藥學背景,2015年從海外回國,創立了安道藥業——一家專注於血液疾病和腫瘤藥物研發的Biopharma。
自此,安道藥業創始人、CEO劉棟似乎也成了一位“掃地僧”式的創業者,他經常戲稱,“除了管科研以外,我還管公司所有的雜事,倒水、掃地、關燈都歸我管。”
劉棟曾在琺博進、默沙東等大型國際藥企任職,積累了豐富的藥物研發經驗,尤其擅長藥理、藥代動力學和毒理學的研究。
劉棟身上有一種山東人的質樸,在跟投資人交流時,會聊到一些不那麼商業的話題。他介紹安道藥業的英文名是Kind Pharmaceutical,“美國的PI非常喜歡這個名字,安就是kind、是愛;道是事物的本源,我們希望按照事物的規律來做好每一件事。”
他也會指著BP的封面照片說,最早用的是一張外國人的照片,“我們的CSO鄧紹江博士說,為什麼不能放自己員工的照片呢?”所以現在照片上是安道的第一位員工,“剛加入公司的時候,她還是個小姑娘,現在已經是兩個兒子的媽媽”。這是安道的“家文化”。
在中國,做創新藥不易,做一款擁有全新作用機制的Best-in-Class藥物更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安道堅持佈局市場潛力巨大、具備高成藥性的BIC管線,“我們希望把安道打造成為一家令人尊敬的創新藥研發企業,找到真正服務患者、彌補臨床缺失的巨型藥物,找到屬於安道藥業的促紅素、K藥、羅沙司他。
劉棟提及的這三種藥物,都在臨床佔有一席之地。促紅素是治療慢性腎衰竭貧血重要的藥物之一;K藥(帕博利珠單抗)是目前最成功的癌症免疫治療藥物之一,在一些晚期惡性腫瘤的治療中有顯著療效;羅沙司他用於治療腎臟病貧血,這是首批率先在中國獲批、先於歐美批准上市的First-in-Class藥物,2023年在中國銷售額達20億人民幣。
安道藥業的“秘密武器”是其自主研發的革命性泛貧血候選藥物AND017,該藥正顯現出巨大的pipeline in a pill潛力,即有潛力治療各種各樣的貧血疾病,潛在市場超百億美金。
近期,劉棟結合最新臨床進展與資料,分享將藥物從研發推向臨床過程中的里程碑。高榕創投曾共同領投安道藥業的B輪融資,目前安道藥業正在進行C輪融資。
新藥研發是一場苦旅,一支經驗豐富的複合型團隊有望穿越週期。安道藥業核心團隊由一流的研發和臨床科學家組成,均為國際大型製藥公司研發背景,且都曾經成功開發出獲批上市的重磅藥物,“這決定了我們擁有成為全球性Biopharma的潛力”。
劉棟介紹,安道CSO鄧紹江博士擁有超20年藥物發現經驗,曾任琺博進主任科學家,是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博士、哈佛醫學院與UCSF博士後,“熟知藥物從基礎生物學研究到藥物上市整個過程”。
“CMO朱奇博士是真正的臨床大咖”,曾任藥企BMS MI全球臨床研發高階總監,主導5款藥物臨床研究,併成功獲FDA和EMA批准上市。
此外,諾獎得主、美國醫學院院士等頂尖科學家組成了安道的科學委員會,其中包括2019年諾貝爾獎得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Dr. Gregg L. Semenza。他開創性地發現了缺氧誘導因子(HIF),揭示了生命如何感知和調控體內的氧氣水平,也為抗擊貧血等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
從左至右:朱奇博士,Gregg L. Semenza教授,劉棟博士
為什麼說AND017有潛力成為新一代泛貧血治療藥物?作用機制是怎樣的?臨床試驗表現如何?
所謂貧血,指的是人體的紅細胞數減少。紅細胞在人體中意義重大,參與血液迴圈,執行將氧氣輸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和器官的任務,滿足細胞的代謝需求,此外紅細胞還能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
紅細胞生成的過程非常複雜,從造血幹細胞開始分化,再經歷紅系祖細胞、幼紅細胞、網織紅細胞階段,最終成為成熟的紅細胞。
紅細胞減少只是症狀,背後的病因非常多。AND017的潛在適應症涵蓋多種貧血,包括非透析慢性腎臟病貧血(NDD-CKD)、透析慢性腎臟病貧血(DD-CKD)、腫瘤相關性貧血(CRA)、β-地中海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貧血(MDS)、鐮刀型細胞貧血(SCD)等。貧血患者需求巨大,中國約有5000萬非透析慢性腎臟病貧血病人,腫瘤相關性貧血病人約有800萬人。
劉棟指出,對比當前治療貧血疾病的藥物,AND017擁有全新的作用機制。“AND017作用於紅細胞生成的各個過程,透過增加線粒體的自適、促進糖酵解,增強血紅蛋白的合成,促進鐵的利用,減少ROS(活性氧)生成來減少溶血,最終糾正紅細胞的形態。”
臨床試驗進展方面,AND017針對慢性腎病貧血(CKD)適應症的臨床試驗已進入III期臨床;臨床試驗資料亮眼。“我們從開始就注重全球化、IND中美雙報,I期臨床在澳大利亞進行,II期臨床獲得美國FDA批准後,在中美多中心開展。”目前臨床資料顯示AND017安全性良好,可顯著提高患者血紅蛋白水平。
此外,臨床資料顯示,AND017在滴定期每週1次給藥與每週3次給藥維持血紅蛋白能力相似,“這意味著該管線只需每週一次給藥,這一點全球獨家,具有Best-in-Class壟斷性競爭優勢”。劉棟進一步解釋,“支援每週一次給藥,不僅增強了病人的依從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安全性,也減少不同藥物的相互作用,這是巨大的臨床優勢。”此外,該藥不經腎臟排洩,降低腎臟排洩引起尿路感染和潛在腎毒性的風險,對於慢性腎病患者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好。
AND017之所以被寄予厚望,最關鍵在於有潛力實現多個適應症的擴充套件。這樣的潛力在動物藥效資料中,得以窺見。
例如在腫瘤相關貧血(CRA)、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貧血(MDS)、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型細胞貧血(SCD)的動物模型中,AND017處理過的小鼠血紅蛋白含量(HGB)均顯著增加。
談及腫瘤相關貧血(CRA)適應症,劉棟指出,“對於很多腫瘤患者,傳統的化療藥物和近年興起的靶向治療藥物、免疫調節藥物會引起嚴重的貧血反應。30%至90%的癌症患者患有貧血,而且高達92.84%的腫瘤相關貧血未得到改善貧血的治療。”改善貧血能夠提高抗腫瘤藥物的耐受性,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意義非凡。
針對β-地中海貧血適應症,目前僅大分子和基因治療藥物獲批,小分子藥物的獲批有望顛覆現有治療市場。中國有30萬中型β-地中海貧血患者,政府深度參與地貧防治。“我們正在廣西第一人民醫院開展II期臨床,已經有十幾例病人入組,一旦有安全性、有效性的訊號,就有望誕生billion dollar drug。”
鐮刀型細胞貧血(SCD)是一種孤兒病,在美國約有10萬患者,治療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如果這一適應症成功,可以稱之為‘in China, for Global’。”針對這一適應症,安道正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展臨床研究,“哈佛醫生看到我們的藥物能夠完全糾正紅細胞狀態,感到非常驚奇”。
1906年,現代藥物研發技術的開創者,開發出灑爾佛散、拯救梅毒病人的埃爾利希,提出了“魔彈(Magic bullet)”概念——理想的藥物就像擁有魔法的子彈,只會瞄準並殺滅病原體,而對人體沒有損傷作用。
安道藥業也在腫瘤藥物領域尋找屬於自己的“魔彈”。其中一款重磅候選藥物,是全新分子設計最佳化的新一代口服SERD藥AND019,適應症是ER+乳腺癌。
所謂SERD藥物,即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Degraders),藥物透過與雌激素受體(ER)結合,誘導受體發生構象變化,促進受體的泛素化和蛋白酶體降解,從而降低細胞內雌激素受體的水平。
在乳腺癌中,約70%的患者為雌激素受體陽性。SERD藥物在這類患者的治療中顯示出顯著的療效。
根據臨床前資料顯示,AND019有望透過降解ER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並且具有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進而有潛力治療顱內轉移的乳腺癌。更為重要的是,它還能阻止他莫昔芬耐藥後腫瘤的復發。此藥物如成功開發,將徹底改變雌激素受體抑制劑耐藥性的世界難題。劉棟介紹,目前該候選藥物正在中美開展I期臨床。
此外,安道藥業還基於深厚技術儲備打造顛覆性ADC(抗體偶聯藥物)平臺,涵蓋領先的抗體發現平臺及偶聯技術。劉棟指出,“我們相信,ADC的技術瓶頸不在於生物,而在於化學。我們的強項就在於化學。”
面對ADC的冰火兩重天,劉棟認為,“ADC可能會冷下去,但永遠是一個好的技術平臺,所以我們會不遺餘力進行ADC的開發。目前安道在抗體、linker等方面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專利。”
安道首條ADC藥物管線ADT001,適應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其在靶點、適應症選擇、linker設計、偶聯、治療視窗上均具有獨特優勢。臨床前資料顯示,該藥物對AML治療有明顯作用,而且具備拓展多癌症適應症的潛力——如宮頸癌、膠質母細胞瘤等。
經驗豐富的複合團隊,積累深厚的技術儲備,瞄準迫切的未被滿足需求,對創新機制深入研究,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以及百折不撓的勇氣,這是創新藥得以成功的要素。安道也正不斷修煉內功,成為“六邊形戰士”,才有機會穿越迷霧,將擁有無限潛力的藥物推向市場。
欲與公司聯絡,可傳送郵箱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