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貧血原因你可能想不到!血癌也不等於絕症!

貧血多吃紅色食物有沒有用?不同型別的貧血怎麼區分?為什麼核輻射後白血會增加?白血病真的是絕症嗎?血液腫瘤的新型療法有哪些?
今天,我邀請到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梁洋教授,來聊聊“血”的那些事。從貧血到底怎麼補,到血液疾病的診治,再到血液腫瘤的最新治療進展,讓你徹底搞清楚血液健康的真相,別被謠言和誤解坑了!
-點選收聽-
本期BGM:月亮代表我的心(梁教授演唱)~
梁洋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血液腫瘤科
主任醫師
不同型別的貧血怎麼區分?
貧血其實是一個挺大的概念,分為很多種型別。
首先是生理性的貧血,比如小朋友剛生下來時,因為生長發育的營養需求比較大,有可能存在補充跟不上的情況,這就會在當時造成生理性的貧血;還有女性因為月經的定期失血,可能對於血紅蛋白水平有一個短暫的影響。這些都可以被認為是貧血,但這種其實不用恐慌,都是暫時性的。
其次是病理性的貧血,就需要注意了,這其中也有很多型別。
比如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這是小細胞性的貧血。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失血過多或者鐵攝入不足,補充點鐵劑就可以了;另外一種就是營養性貧血,這是大細胞性的貧血。比如有一些病人因為胃腸吸收功能不好,缺乏營養素,或者是患有胃腸腫瘤,造成造血障礙,就形成了貧血。還有一些老年人牙口不好,煮菜煮得太爛,把營養素破壞了,也會因為營養素的缺乏導致貧血。
另外,在南方比較常見地中海貧血,特別是兩廣、海南南部地區。但是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實施推進,現在的地貧患者其實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最後是疾病導致的病理性貧血。如果病人患有血液腫瘤,因為惡性細胞在骨髓裡搞破壞,紅細胞不能夠正常地生成釋放,也會造成貧血。
除了血液腫瘤,別的一些疾病也可能導致貧血。我還遇到過胃腸腫瘤的患者,身體一直在慢性失血,直到來了醫院才發現。
那次我在門診遇到一個患者,一開始覺得是紅細胞下降貧血,後來我又建議他去做了個胃腸鏡篩查,本來40歲以上也應該去做這種防癌體檢了,結果篩出了一個腸道腫瘤,因為非常早期,做了切除後就相當於是康復了。後來他非常感謝我,他說沒如果不是被發現得這麼早,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所以無論如何,貧血不是靠臉色蒼白或者臉色不好來判斷的,還是要到醫院做一個血常規的檢查,確認確實是貧血後,再來分析原因和解決。
貧血多吃紅色食物有沒有用?
大家通常都會覺得以色補色,吃點紅棗、菠菜、豬血、豬肝來補血。其實我覺得食補本身其實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我們反正都要吃一日三餐,可以適當在飲食中加入一些這些食物,比如菠菜、豬肝,確實是含有鐵的,只要我們吃進去後消化吸收正常,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但是不能迷信只靠吃來補血,效果肯定不好,我們還是得回到詢證醫學上來,缺什麼補什麼。如果是葉酸缺乏,就補一補葉酸;如果是維生素B12或者鐵劑缺乏,那就也對應著給予補充;如果根本不屬於營養性貧血的範疇,而是腫瘤性疾病造成的貧血等,那一定要以原發病的治療為主,避免耽誤治療。
獻血真的會影響健康嗎?
目前確實存在血荒的現象。其實是跟咱們老百姓的認識偏差有關。
血液在我們身上從產生到消亡是有一個生命週期的,目前常見的成分輸血就是輸紅細胞,其實紅細胞在我們自己的身體裡也會老化、也會消亡,生命週期大概就是120天。所以我們獻血助人,其實也是一個讓細胞新陳代謝的過程。生命不可以重來,但是血液其實可以重來。所以我相信是所有醫護人員的共識,獻血是一個己利人的一個好事,應該值得推動,我們單位也會經常組織獻血,我們醫護人員都會積極參與。
老年人,也會得白血病?
白血病在不同的年齡段,病種是不一樣的。兒童白血病確實在兒童腫瘤中發病率比較靠前,常見的是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因此很多人就覺得白血病是小孩子的疾病,但其實老年人中也有不少,常見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是由髓系白血病的相關基因,隨著年齡的增加,累加了突變導致的。
所以白血病的發病率目前是雙峰分佈——對兒童來說,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發病率比較高。對老年人來說,急性髓系白血病發病率比較高。
白血病已經不是絕症了!
兒童白血病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為主,又分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其中兒童急性B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癒率已經相當高了。在美國頂尖的兒童醫院可以達到90%以上。
中國這些年也已經趕上了,目前中國兒童急性B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癒率,在省會及以上城市至少有80%以上。但是T淋巴細胞白血病還有一點困難,不論是兒童還是成人。
還有一種就是《我不是藥神》電影中講到的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其實基本上已經是一個可以被治癒的白血病了。
另外,還有一種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你可能聽過砒霜治白血病,說的就是這個型別。是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王振義院士團隊帶領的陳竺、陳賽娟院士團隊,以及哈爾濱血液研究所團隊等在內的國內眾多專家,做出來的方案。讓這種白血病從非常高的致命性,變成了可以治癒的疾病。患者只要第一個月不出問題,後續一定能活下來,可以達到90%以上的治癒率,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其它的白血病現在也有不少進展,比如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這些年因為BTK抑制劑的出現,治癒力也得到了非常高的提升。
還有很多血液腫瘤的治療效果也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淋巴瘤,特別是B細胞淋巴瘤,有60%透過化療就可以搞定;T細胞淋巴瘤相對難一點,但是有了CAR-T治療,也帶來了很多希望;對於骨髓瘤,我們其實認為它不可治癒,但是它能像高血壓那樣,形成慢性病的管理。如果患者配合得好,以現在的治療水平我覺得活個20年左右沒有任何問題。
目前在白血病領域,最難的還是急性髓系白血病,現在還有源源不斷的新藥新方法出現,血液腫瘤也是所有的腫瘤領域當中治療進展最快的一個專業,所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新的好訊息。
化療,是“毒藥”還是救命手段?
很多的患者在門診一經確診首先就問:“我是不是要做化療?可不可以不做?化可不可以用保守治療?”其實有這樣的擔心也不無道理,因為大家心目中的化療是非常可怕的一個事情,病人會非常辛苦,吃不下飯、掉頭髮等等。
其實在現在的血液腫瘤治療中,很多的藥物都是高效低毒的。
一般來說,我會慢慢跟病人解釋:首先,哪怕吃感冒藥,也是化學藥物,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認為是“化療”。您可能擔心的是傳統意義上的化療,但是現在的治療方法在改進,比如靶向藥也是化療,但是它高效低毒,不會太辛苦。
第二,我會告訴他,對於這個病,化療是唯一路徑。但是透過這個治療,可以達到較高的治癒率,比如淋巴瘤可以達到60%、骨髓瘤可以存活很長時間,不影響生活質量。
關於保守治療,我不反對,但是在血液腫瘤剛剛發生的時候,一定要堅持標準治療。我們的治療方案都是通過了非常多的臨床研究證實,也經過了全世界的醫生和科學家的一起努力,也通過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群的使用證明有效了,它一定是可靠的。但是你要去做一些並不能被肯定有用的方法,在疾病剛剛發生的時候是不可取的,甚至會耽誤診治。
所謂的保守治療,更多的是在化療結束之後,用一些方法幫助病人的機體康復,但是絕對不能全依靠它,對於大多數血液腫瘤來說,還是要按照詢證醫學依據比較強的方法來施治。
更多內容,
歡迎繼續收聽這一期完整播客
🩸 貧血、獻血,別再被誤導了!
05:46 獻血真的會影響健康嗎?
07:49 臉色蒼白,就是貧血嗎?
13:27 地中海貧血為啥偏愛廣東人? 
19:35 補血到底吃啥? 紅棗、豬肝有沒有用?
🦠白血病,真沒電視劇那麼可怕!
21:16 老年人白血病最多!
26:55 核輻射後,為什麼最先出現的是白血病?
29:53 “藍色生死戀”騙了我們多久?白血病已經不是絕症了!
33:25  骨髓瘤是個慢性病,活20年都不算奇蹟!
34:33  為什麼血液腫瘤新藥更多、效果更好?

化療、心理、未來,科學給出最優解!

42:17 化療,是毒藥還是救命手段?
45:47 醫患溝通,比治療本身更重要!
50:51 孩子戰勝了白血病,卻戰勝不了偏見!
54:30 人工智慧、基因療法……值得期待的黑科技!
本期製作志願者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問
也可以說說你感興趣的健康話題
菠蘿將邀請專業醫生做客節目
往期回顧(按釋出時間排序,點選藍字檢視)
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 趙久良教授丨紅斑狼瘡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力
上海新華醫院骨科 何繼業教授科學跑步 氨糖 滑雪風險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外科 黃祖根教授丨創傷修復 醫美避雷 整形手術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郭豔汝教授丨安寧療護 死亡質量善終困境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 邢加迪教授丨胃癌 幽門螺桿菌 飲食習慣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 丁欣教授丨重症醫學科 ECMO 死亡教育
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內鏡診療中心 尚書教授丨無痛胃腸鏡 膠囊胃鏡 直播手術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 李巍教授丨特應性皮炎 皮膚過敏 化妝品風險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許桐楷副主任醫師 | 牙齒美白 口腔健康 洗牙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風溼免疫科 朱小霞教授 | 高尿酸血癥 痛風 嘌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