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圖▲立即加入

中國4月社融同比多增1.22萬億元
5月14日,央行公佈金融資料顯示,2025年前四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6.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61萬億元。結合前值計算可得,4月社融規模增量為1.16萬億元,同比多增1.22萬億元。前四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06萬億元,結合前值計算可得,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800億元。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25.17萬億元,同比增長8%。狹義貨幣(M1)餘額109.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M2-M1剪刀差為6.5%,較3月的5.4個百分點擴大了1.1%。
分部門看,前四月住戶貸款增加518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41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601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9.27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03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5.83萬億元,票據融資增加289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768億元。(華爾街見聞)
|點評|4月社融資料亮眼,其中人民幣貸款新增量卻處於低位,居民與企業的信貸需求仍然偏弱。4月地方政府的地方債置換程序繼續推進,特別國債發行加速,政府融資額度大幅增長。與之相對的,財政支出力度也正在提速。4月中美貿易摩擦擾動下,部分外貿企業對生產持謹慎態度,企業信貸需求不高。居民消費意願修復緩慢,4月房地產市場降溫,居民端信貸需求偏弱。
值得注意的是,4月M2-M1剪刀差有所擴大,表明市場流動性總體寬裕,但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渠道有待拓寬。4月降息、降準等一系列政策相繼落地,將助力實體經濟修復,有望改善增量社融資料以政府為主的特點。
中國對巴西等5國實行免籤政策
5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林劍表示,為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中方決定擴大免籤國家範圍。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對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烏拉圭持普通護照人員實行免籤政策,上述五國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交流訪問、過境不超過30天,可免辦簽證入境。
林劍指出,中方將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出臺更多措施,不斷提升中外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我們也歡迎更多外國朋友們用好來華免籤和簽證便利化政策,多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體驗多彩絢爛、熱情活力的中國。(央廣網)
|點評|中國的“免籤朋友圈”再次擴容,為更多外國友人來華旅遊、經商提供便利。近期,“中國遊”標籤在外國社交媒體中走紅,來中國旅遊的外國遊客數量顯著增多。這不僅直接促進中國旅遊產業的發展,而且外國遊客在來到中國實地考察後,對中國有了更直觀的印象,未來在中國投資、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意願也會有所提升。
巴西、智利等國家擁有豐富的礦產、農產品資源,而它們的服務業、製造業等行業發展相對緩慢,很多中國企業已經將巴西作為出海計劃中的重點城市,填補當地市場需求的空白,也有企業將巴西納入原材料進口國,豐富企業產業鏈佈局。免籤已經成為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程度的新視窗,未來或將有更多國家被納入中國的“免籤朋友圈”中。
中美海運集裝箱預訂量激增277%
5月15日訊息,集裝箱跟蹤資料軟體商Vizion的副總裁特雷西透露,截至本週三的七天內,從中國到美國的集裝箱運輸平均預訂量飆升277%,至21530個20英尺標準箱,而截至上週一(5月5日)的七天平均預訂量為5709個標準箱。4月2日,特朗普宣佈計劃對中國製造的商品徵收高昂關稅,美國進口商的集裝箱預訂量銳減。而在本週一中美達成關稅協議後,美國進口商的預訂量重新猛增。
德國集裝箱航運公司赫伯羅特表示,本週前三天,該公司的美中航線預訂量環比增長了50%。貨運公司Flexport的創始人兼執行長瑞安·彼得森在其社交媒體賬戶上發帖稱,自貿易協議達成以來的第一天,Flexport從中國到美國的海運預訂量增加了35%。(財聯社)
|點評|此前中美關稅短期內快速提升,讓很多貿易商猝不及防,此前預訂的產品只能滯留在港口。現在兩國關稅回落,這些滯留的貨物立馬重新被打包出海。同時,中美貿易商紛紛抓緊中美貿易談判產生的90天暫緩關稅加徵的視窗期,開始大量囤貨。短期內對海運的需求大增,海運價格迅速上漲。
中美兩國之間存在著大量的穩定貿易需求,現階段中國的很多產業鏈對於美國製造業來說都具有不可替代性。相比於關稅加徵帶來的貿易停滯,大部分中美貿易商都樂於接受現在更高的海運成本,畢竟海運價格上漲完全是可預期的,而且是從此前的低點開始回升。
七部門: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
5月14日,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聯合釋出《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從七個方面提出15條相關舉措。七部門指出,要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高質量發展,將優質企業科創債納入基準做市品種,引導推動投資者加大科創債投資。
《舉措》提及,要建立銀行信貸支援科技創新的專項機制。其中,選擇在部分商業銀行和試點城市開展科技企業併購貸款試點,將貸款佔併購交易價款比例提高到80%,貸款期限延長到10年。(綜合央廣網)
|點評|科創企業在初期的研發投入一般比較大,技術轉化為產品投向市場後,如果商業化表現不佳,往往會對企業的資金鍊形成致命打擊,所以科創企業早期成果轉化的階段,也被形象地比喻為“死亡之谷”。此前國內科創企業融資主要依賴銀行信貸,銀行的放貸標準對初創期的企業並不夠友好。設立國家創投引導基金,能夠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也能幫助科創企業更好解決早期融資難的問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舉措》中,還提到了建立債券市場“科技板”,支援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也是要在銀行信貸的間接融資方式之外,進一步開拓科技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其實,無論以何種方式為科創企業提供金融活水,在設立機制時,關鍵還是要確保資金特性和科技企業的需求相匹配。
騰訊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3%
5月14日,騰訊公佈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騰訊一季度營收為1800.2億元,同比增長13%,環比增長4%。淨利潤478.2億元,同比減少7%。調整後淨利潤613.3億元,同比增長11%。營業利潤575.7億元,同比增長12%。毛利率56%,同比提升3%。騰訊在財報中稱,AI能力已經對效果廣告與長青遊戲等業務產生了實質性的貢獻。
同日,騰訊釋出全員信,內容涉及微信事業群組織架構調整。一方面,成立電商產品部,負責微信內交易模式的探索,加速發展交易基建及交易生態,運營微信交易新模式。另一方面,開放平臺基礎部更名為開放平臺部,負責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式產品的策劃、研發和運營工作。(綜合華爾街見聞)
|點評|騰訊一季度業績全面超預期,但微信電商轉型的路走得並不順暢。從財報中看,騰訊遊戲在春節期間表現良好,玩家對騰訊新老遊戲“氪金”的動力頗強。廣告業務快速增長,主要來自影片號帶來的增量。並且,騰訊在廣告投放中引入AI推薦,強化投放精準性,提升了廣告主們的投放意願。一季度騰訊繼續保持對AI專案的高投入,豐富算力儲備。
騰訊在電商領域的佈局一直都不算順利,電商業務框架幾經修改,至今也沒有太多起色,此前的送禮物功能很快沒了聲音。電商的流量變現能力已經被多個平臺所證明,電商帶來的廣告收入提升也十分可觀。然而,騰訊在對電商的佈局上似乎並沒有明確的長期規劃,屢次推翻先前佈局,這次重新調整組織框架能否捋順電商業務線還不得而知。
萬科再獲深鐵集團15億元借款
5月14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擬向公司提供借款,借款金額不超過15.52億元。按照公告,借款用途用於償還萬科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的本金與利息。公告顯示,本次股東借款期限為36個月,經雙方協商一致,可提前還款;經出借人同意,可進行展期,當前借款利率為2.34%。
這是今年以來,深鐵集團第4次向萬科提供股東借款。此前的2月和4月,深鐵已分別向萬科提供28億元、42億元及33億元的股東借款,加上此次的15.52億元,深鐵集團已累計向萬科提供近120億元的借款。(澎湃新聞)
|點評|管理層大換血後,萬科進入“深鐵時代”。從一季報來看,萬科仍未走出房地產市場調整帶來的陰影,業績延續去年的虧損態勢,經營性現金流淨值仍然為負。深鐵集團最近釋出的財報也顯示,2024年其虧損高達三百億元,明顯受到了去年萬科鉅虧的拖累。深鐵接手萬科後的首要任務是化債、化風險,目前來看,萬科的經營狀況未出現明顯改善,深鐵依然任重而道遠。
當前萬科仍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5月是其境外債兌付高峰,要渡過難關,還是要靠深鐵的輸血支援。深鐵已經成為萬科“軟著陸”的關鍵力量,不過,深鐵自身也面臨經營困境,要帶領萬科走出虧損,或還要看萬科的經營何時能有起色。
30年期美債收益率逼近5%
5月15日,美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早盤一度衝高至4.98%,逼近5%大關,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破4.5%關口。通常情況下,美債收益率上升時,美元也應該走強,但現在這種聯絡正在減弱。本週美債收益率不斷攀升,美元指數卻呈現出衝高回落的走勢,自週二開始持續下跌。
本週一,特朗普宣佈了一份長達389頁的“美麗大法案”,法案預計將削減高達4.9萬億美元的稅收,而這部分財政收入的損失將透過削減數百萬美國民眾的醫療補助和對綠色能源補貼來進行彌補。根據最新預測,美國財政部計劃在2025年4月至6月季度借入5140億美元,7月至9月季度借入5540億美元,前幾個季度的借款額也大致相同,按年率計算,總借款額超過2萬億美元。(綜合華爾街見聞)
|點評|美國4月通脹水平有所回落,市場對於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再次延後。並且,特朗普“美麗大法案”計劃對內減稅,而削減支出不足以彌補財政缺口,還是需要提高財政赤字,加快美債發行速度。所以,儘管中美貿易摩擦有所緩解,市場對於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卻並沒有減弱,對於購買美債的意願降低,從而推高了美債收益率。
事實上,美債作為傳統的避險資產,當美國經濟發展前景存在負面的不確定性時,投資者購買美債避險的意願反而會提升。從上個月開始,這種“傳統”卻正在被打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美元信用體系遭到市場質疑,美債的安全性有所下降。
週四兩市震盪調整滬指跌0.68%
5月15日,市場全天震盪調整,創業板指領跌。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15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643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跌多漲少,全市場超3800只個股下跌。從板塊來看,合成生物概念股逆勢大漲,食品等消費股一度反彈,ST板塊再度走強。下跌方面,算力概念股展開調整,軟體開發、跨境支付、鴻蒙概念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380.82點,跌0.68%,成交額為4613億元;深成指報10186.45點,跌1.62%,成交額為6911億元;創指報2043.25點,跌1.91%,成交額為3158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四市場切換至調整模式,避險情緒再次升溫。從板塊上看,消費板塊再次迴歸,飲料製造、食品加工等板塊全天逆勢上漲。白酒龍頭股的股東大會因參與人數過多而更換會議地點,消費板塊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正在加大。中美貿易摩擦有所緩和對科技板塊的提振效果持續性偏差,科技板塊持續調整。
近期市場進入“漲一天、跌一天”的輪換式行情,短線操作難度加大,市場對於後市行情仍然缺乏一致性預期。如果稍微放長眼光來看,三大指數自5月以來都已步入了新的上升通道。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 主編 |何夢飛

面對一個相對不可預測的環境,我們不妨回到已經發生的歷史中尋找思路與解法,6月和吳老師一起去義大利,跨界激盪思維,以歷史叩問未來。
點選圖片▼瞭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