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市場|北京、江蘇新增社融表現亮眼——2024年第四季度區域社融情況

區域社融,季報
2024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32.26萬億元,同比少增3.32萬億元。多數省份新增社融同比少增,北京逆勢增長,新增社融同比多增超9000億元,排名躍升18位至全國第11,或因國央企發債規模大增。同時,江蘇連續兩年社融增量超過廣東,2024年以2.9萬億元增量排名全國首位,企業貸款(尤其是中長期貸款)拉動較大。
具體到2024年第四季度,全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6.5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0.36萬億元,相比前三個季度,第四季度實現社融同比由降轉增。
2024年區域社融分佈呈現四個變化:
一是東部地區新增社融佔比持續上升,北京同比多增較明顯。2024年超過一半的新增社融依舊來自於東部地區,相比2023年同期佔比上升0.9個百分點;第四季度,東部地區新增社融佔比55.2%,較上年同期上升19.7個百分點。31個省份中有9個省份新增社融高於上年,對比之下,北京同比多增較明顯,2024年新增社融同比多增9539億元。
二是企業債券市場存在區域差異,多流向東部地區。東部、東北部地區均為同比多增,中西部地區同比少增。東部地區新增企業債券佔全國企業債券增量的68.7%,較上年同期提高30.4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以超5000億元新增企業債券居全國首位,較2023年同期多增超一萬億元。部分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的省份出現了淨償還。
三是政府債券支撐社融,增量政策在多地發力。東部地區新增政府債券佔全國政府債券增量的44.1%,江蘇、廣東、山東、浙江新增政府債券規模居全國前列。江蘇以超5000億元新增政府債券居全國首位,同比多增超3000億元,或與置換債發行有關。
四是表外融資向東、中部地區集聚,部分省份同比增量明顯。東部、中部地區新增表外融資為正且同比多增,西部、東北部地區新增表外融資為負且同比多減。
一、全國社融增量
2024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32.2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增3.32萬億元。其中,各季度社融增量分別為12.80、5.30、7.57、6.59萬億元,前三季度分別同比少增1.74、1.71、0.23萬億元,第四季度受政府債券集中發行,未貼現銀票以及企業債券融資增加影響,社融同比多增0.36萬億元。至2024年12月末,全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08.34萬億元,同比增長8.0%。
從結構來看,2024年新增社融主要來源於新增人民幣貸款,其次是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17.05萬億元,佔新增社融的比重為52.9%;政府債券11.3萬億元,佔比35.0%;企業債券1.91萬億元,佔比5.9%。第四季度,地方債發行量較高為政府債規模提供支撐,政府債券淨融資4.1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0.47萬億元,政府債券佔當期社融增量的62.4%;人民幣貸款淨融資1.66萬億元,同比少增1.05萬億元,佔當期社融增量的25.1%。
二、社融區域流向
新增社融的區域分化顯著,主要流向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2024年各經濟區域[1]社融增量均為同比少增;超過一半的新增社融來自東部地區(55.2%),東部地區佔比相比去年同期上升0.9個百分點,尤其是第四季度上升較為明顯。2024年,東部地區新增社融佔全國比重在一年中呈現先下降後上升的趨勢,主要受股票融資的拉動,東部地區在第四季度的新增社融佔比有所上升,其他地區第四季度的新增社融佔比均下降。2024年第四季度,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地區佔全國新增社融的比重分別為55.2%、20.3%、27.9%、-3.4%,相比2023年第四季度分別變化19.7、-2.7、-9.8、-7.2個百分點。
從省級地區[2]來看,2024年31個省份中有22個省份新增社融低於上年,僅有9個省份新增社融高於上年,其中北京同比多增較明顯,央行資料顯示,2024年北京新增社融10584億元,相比上年多增9539億元,這一變化或許是由於2024年債券市場利率的下行,國央企為降低債務成本,加大在債券市場的發債力度,進而推高了企業債券規模。同時部分央企肩負廣義財政擴張、擴大有效投資的責任,帶動央企中長期債券發行增加。全國31個省級地區僅遼寧社融負增長(-1399億元)。
2024年“頭部四省”金融資源集中度有所下降。江蘇、浙江、廣東、山東四個東部省份新增社融穩居全國前列,江蘇連續兩年超越廣東並躍居全國第一位。但2024年四省社融增量佔全國的比例較上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至37.6%,在第四季度四省社融增量僅佔全國的33.8%。
2024年第四季度新增社融表現較好的地區主要是北京,該市人民幣貸款、企業債券、政府債券、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信託貸款分別同比多增1181、1829、406、583、277億元。四川、廣東、山東、福建、河南、新疆也有較為明顯的同比增量。遼寧和西藏第四季度社融為負增長。
從新增社融和經濟增量的關係來看,各地區新增社融與GDP大致成正比。在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援關注點由量轉質的影響下,社融增量與GDP的比例持續下降,2024年為24%,較上年同期減少3.49個百分點。其中,西藏、浙江、天津、甘肅、四川的社融與GDP之比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西藏主要由於GDP基數較低,並且信託貸款以及政府債券規模增加;甘肅則由於政府債券增加。青海、遼寧的社融增量佔GDP的比重不到10%,其中遼寧社融增量佔GDP的比重為負值(-4.3%)。
三、社融區域結構
2024年第四季度,地區社融規模增量分項表現分化。人民幣貸款仍是多數地區社融增量的主要支撐,青海、內蒙古、西藏、遼寧、上海等8個地區以人民幣貸款為主;北京和遼寧的社融增長對人民幣貸款依賴度最高。青海、內蒙古等債務風險較高的地區政府債券融資佔社融增量比重均超過100%;山西、河北的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佔比較高,青海則透過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等表外融資渠道彌補傳統信貸的不足。
3.1 人民幣貸款
2024年江蘇、浙江、山東、廣東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居全國前列,其中江蘇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2.42萬億,高出浙江近4000億,江蘇實體經濟活力較高,企業融資需求旺盛。內蒙古、黑龍江、天津、甘肅、吉林、西藏、遼寧、海南、寧夏、青海等十個地區,2024年新增人民幣貸款低於2000億元,佔全國新增人民幣貸款比重從2017年的11.7%降至2024年的3.4%,其中遼寧2024年新增人民幣貸款出現負值,社融增量也為負。這十個省份多數為東北、西北地區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較大的省份。
2024年第四季度,全國人民幣貸款新增1.66萬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少增1.05萬億元。東、中、西均為同比少增,東北部地區為同比多減2122億元。東、中、西、東北部地區分別佔全國人民幣貸款增量的77.8%、14.2%、32.7%、-24.6%,東部、西部地區相比上年同期佔比有所增加。
從各省表現來看,第四季度北京、四川、浙江、山東、上海新增人民幣貸款排名全國前列,佔全國人民幣貸款的83.7%。主要因為企業貸款集中在上述地區。北京第四季度人民幣貸款增量排名全國首位,新增人民幣貸款3521億元,同比多增1181億元,其中新增企業貸款2920.76億元(佔新增人民幣貸款的82%以上);北京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援力度,信貸結構不斷最佳化,12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18.5%,科技型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0.4%,綠色貸款同比增長20.0%,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14.6%,均明顯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浙江、山東第四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均為同比少增,實體融資需求放緩。上海第四季度新增人民幣貸款1666億元,同比多增463億元,其中新增企業貸款501.64億元、住戶貸款1284億元,上海住房貸款有較大需求,或和房產市場回暖有關。受債務置換影響,遼寧、西藏、天津、黑龍江、內蒙古、山西、河北、寧夏等8個西北、東北地區新增人民幣貸款為負,東北三省僅吉林表現較好;東部、中部地區的福建與湖南兩地人民幣貸款也為負增長。
3.2 企業債券
2024年四個經濟區域的新增企業債券均為正值,東部、東北地區為同比多增,中西部地區為同比少增。東部地區新增企業債券佔全國企業債券增量的68.7%,較2023年提高30.4%,中西地區新增企業債券佔比較上年均出現明顯下降,企業債券市場發展存在區域差異。
從各省表現來看,北京以5248億元新增企業債券居全國首位,高出山東3077億元,同時北京新增企業債券同比多增明顯,較2023年同期多增超1萬億元,或與央企發債規模大增有關。在化債政策要求下,重點省份持續表現為淨償還或緊平衡,其中甘肅、黑龍江、寧夏、遼寧、天津等重點省份新增企業債券為負值。
2024年第四季度,全國企業債券新增3209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多增3384億元,四個經濟區域均為同比多增。東、中、西、東北部地區分別佔全國企業債券增量的49.5%、32.4%、17.8%、0.2%,第四季度中西部地區企業債券佔全國比重相比2023年同期明顯增加。
從各省表現來看,第四季度廣東以874億元的企業債券增量規模排名全國首位,同比多增1109億元;廣東新增企業債券佔全國企業債券增量的26.9%(全年佔比10.3%),佔廣東當季社融增量的23.5%,這或與廣東非公開公司債、綠色債券發行表現突出等因素有關。湖北、四川、福建、河南等省份新增企業債券超過300億元,排名全國靠前。上海、重慶、遼寧、湖南、江蘇等10個地區企業債券增量為負,意味著這些地區第四季度的企業債券償還量超過了發行量,導致淨融資額為負。
3.3 股票融資
2024年全國31個省份中僅有福建、山西、吉林、廣西、西藏5個地區的新增股票融資高於上年,其餘地區均為同比少增。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新增股票融資規模居全國前列,其中廣東以509億新增股票融資居全國首位,尤其在創業板(2024年融資225.81億元)主導的電子、機械裝置等產業融資中佔據優勢。上海新增股票融資178億元,同比少增超900億元。
2024年第四季度,全國股票融資新增1196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多增8億元,東、西部地區均為同比少增,中、東北部均為同比多增。東、中、西、東北部地區分別佔全國股票融資增量的67.0%、18.2%、8.9%、5.9%,東部地區股票融資高度集聚,但相比上年同期,集聚度稍有下降。
從各省表現來看,第四季度全國31個省份中有28個地區存在新增股票融資,青海、寧夏、海南這三個地區新增股票融資金融為零。其中,廣東、江蘇、北京、浙江新增股票融資額排名靠前,四省市佔全國的51%。對比上年同期,廣東、上海、河北、江西、陝西等地區的新增股票融資額同比下降明顯;北京、吉林、福建、湖北、湖南等地區新增股票融資保持一定漲幅,吉林新增股票融資佔社融增量的比重較高。未來在支援性貨幣政策和市場風險偏好回暖下,全國股票融資市場規模或將小幅上升。
3.4 政府債券
2024年東、中、西部地區政府債券均為同比多增,東北部地區政府債券為同比少增,新增政府債券分別佔全國政府債券增量的44.1%、23.2%、27.8%、5.0%。東部地區的江蘇、廣東、山東、浙江新增政府債券規模居全國前列,其中江蘇以5496億元新增政府債券居全國首位,高出廣東140億,同時江蘇新增政府債券同比多增超3000億元,得益於置換債的發行。
2024年第四季度,專項債發行加快,全國政府債券新增4.12萬億元,受政府債融資節奏錯位影響,相比上年同期多增0.47萬億元,東、中、西部地區均為同比多增。東、中、西、東北部地區分別佔全國政府債券增量的39.3%、24.1%、30.7%、5.9%,東、中部相比上年同期佔比有所增加。
從各省表現來看,政府債券發行的區域分化明顯,第四季度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天津等14個地區的新增政府債券在千億元以上,共佔全國的71.0%。其中,天津、湖南、貴州均為同比少增,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的同比增量約為千億元。重點省份中,天津、貴州、重慶新增政府債券較多;青海、內蒙古、黑龍江的政府債券佔社融增量的比重均在300%以上,私人部門融資仍顯乏力。
3.5 表外融資
2024年全國新增表外融資105億元,同比多增112億元,其中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3292億元,同比多減1511億元;新增委託貸款-579億元,同比多減778億元;新增信託貸款3976億元,同比多增2401億元。具體到經濟區域來看,表外融資向東、中部地區集聚,特別是新增信託貸款在東部地區較為集聚。其中,東、中部地區新增表外融資為正且均為同比多增,西、東北部地區新增表外融資為負且均為同比多減。
從各省表現來看,北京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新增最多,同比多增3958億元;江蘇、河南、天津、山東委託貸款新增量超過百億元;上海以804億元新增信託貸款居全國首位,江西、青海、黑龍江等12個地區壓縮信託貸款規模。
2024年第四季度,全國表外融資比上季度末減少182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少減1438億元。其中,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比上季度末減少1816億元,同比少減2383億元;委託貸款比上季度末減少422億元,同比少減436億元;信託貸款新增414億元,同比少增523億元。具體到各經濟區域來看,新增表外融資規模分化較大,東部地區表外融資新增量為正,中西部、東北部地區表外融資新增量為負。
對於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第四季度9個地區新增量為正,其中廣東新增最多,達1062億元;福建僅次於廣東,新增472億元,佔當季社融增量的比重為22.3%;上海減量最多。
對於委託貸款,第四季度山東、河南新增量超過百億元,排名全國前列。浙江以80億元緊隨其後,佔當季社融增量的比重為1.7%。貴州、廣東、四川等19個地區新增委託貸款減少。
對於信託貸款,第四季度貴州信託公司新增信託貸款最多,達247億元;上海、河南、北京同樣超過百億元。陝西、江西、安徽等15個地區壓縮信託貸款規模。
四、總結
2024年我國社融存量穩定增長,同比增長8%。融資需求整體仍舊偏弱,人民幣貸款、委託貸款、股票融資同比少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少減,政府債券集中發行帶動社融增量大幅提振,企業債券和信託貸款同比多增。各經濟區域社融增量均為同比少增,超過一半的新增社融來自於東部地區。
其中,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排名靠前的東部省份同比減量較多,居民貸款普遍偏弱。企業債券同比多增,北京是企業債發行的主要地區,重點化債省份企業債減量明顯。股票融資同比少增,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是全國股票融資的主要地區。政府債券同比多增,專項債集中發行。表外融資向東、中部地區集聚。
2024年第四季度人民幣貸款、信託貸款同比少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委託貸款同比少減,政府債券拉動社融增長,企業債券、股票融資同比多增。受股票融資的拉動,社融主要流向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
其中,人民幣貸款同比少增,北京人民幣貸款同比明顯多增。企業債券同比多增,廣東是第四季度企業債發行的主要地區。股票融資同比多增,廣東、江蘇、北京、浙江是第四季度全國股票融資的主要地區。政府債券同比多增,專項債發行加快。表外融資各地區分化較大。
注:
[1]經濟區域為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
[2]省級地區包括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22 個省、4 個直轄市、5 個自治區),由於資料統計口徑原因,不含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全文簡稱省份或地區。
點選圖片購買 “興業研究系列叢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