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孩子不會去心疼你?答案令人深思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想要養出會心疼人的孩子,就要學會給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父母懂得示弱,孩子才有責任感。
——薩姐
作者:魚爸
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
01
父母愛護孩子,關心孩子,我們肯定覺得理所當然。
孩子身體不舒服,難受的時候,你是不是側夜難眠。
一個晚上量好幾次體溫,甚至不敢閤眼。直到孩子好轉,當媽媽的才敢暫時休息。
而當我們不舒服的時候,孩子突然的一句關心都讓我們受寵若驚,倍感溫暖。
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永遠是不求回報。
可是,如果滿腔的愛得不到回應的時候,你是否會懷疑自己哪裡出錯了?
曾經,我跟大部分父母一樣,對孩子的基本要求是身體健康,好好學習。其它的都不需要關心。
甚至在週末孩子主動提出來幫忙洗碗的時候,我都打發他趕緊先去寫作業。
即使我自己有個頭疼腦熱也是硬挺過去。
以前感冒的時候,兒子隨口問道,媽媽,我給你倒杯熱水喝吧。
我還怪他不抓緊時間寫作業。
久而久之,兒子就覺得媽媽是超人,即使身體不舒服也能做飯洗衣服。
前段時間感冒發燒39°,孩子爸出差在外沒能及時趕回來,我躺在床上冷得發抖,想說叫兒子給我倒杯水吃退燒藥。
誰知道兒子在自己房間,頭也不回地拒絕我,媽媽,我作業沒有寫完,你自己去吧。
我只能強撐著身體自己起來倒水。因為頭暈眼花,玻璃杯碎了一地。
難以置信的是兒子居然兩耳而不聞窗外事,對聲響無動於衷。
那一刻,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連對父母最基本的關心問候都沒有,那他將來有再大的成就也沒用。
02
孩子爸從客廳監控看到了這一幕,出差回來第一件事就跟兒子進行了語重心長的交談。
大意是希望兒子要學會對爸媽多多關心,要換位思考一下自己感冒發燒,是不是媽媽通宵在照顧,那媽媽身體不舒服了,你作為小男子漢應不應該照顧媽媽?
誰知,兒子不假思索回答道,我以前要給媽媽端水,她說她是大人不用幫忙,媽媽說我只要好好學習就行了。
那一刻,我才如夢初醒,兒子會這樣沒有共情心理是因為我無形之中的言傳身教導致,是我給他灌輸了錯誤的理念。
幼兒園的時候,我摔傷膝蓋破皮開門回來嗷嗷叫。
正在畫畫的兒子放下畫筆要給我找創口貼,我告訴他別管了,好好畫畫就可以。
還有一次,我吃錯東西拉肚子,他很擔心詢問我要不要端開水給我喝,我說不要,你趕緊寫作業。
日復一日導致兒子覺得我不需要他照顧。我可以自己搞定。
我的“堅強”讓他以為父母都是無所不能的。
03
其實,你可以試著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關心,不管是言語上的關心還是端茶倒水的實際行動,都要讓孩子親自去體驗去實踐。
千萬不要在我們不舒服的時候,孩子想要幫忙,你拍著胸脯信誓旦旦說,媽媽沒事。你認真學習就可以,別管媽媽。
久而久之,孩子覺得你可以搞定一切,你不需要他的幫助,你可以自我解決。可只有我們知道並沒有想象中的堅強。
讓孩子學會主動去關心父母,真的很有必要。
上週兒子有點感冒,帶他去醫院拿藥。期間我們碰到了一對母子,那個小男孩跟他的年紀相仿。
媽媽跟醫生說男孩子鼻炎發作過來拿藥,可是聽媽媽的聲音異常沙啞。沒說幾句話,戴著口罩的她就猛烈咳嗽起來,旁邊椅子上有一袋他們的行李包。
行李包裝著紙巾,水杯等一些生活用品。媽媽一邊捂著胸口咳嗽,一邊扶著牆壁,想要去拿旁邊的保溫杯拿又一時抽不出手。
坐在行李袋旁邊的男孩子拿著手機玩著遊戲,對媽媽的劇烈咳嗽視若無睹。
後面我幫忙給她拿了保溫杯,她喝了開水後,氣順多了。跟我說了謝謝後順便批評了男孩子,不知道給你媽拿口水喝,白眼狼!
當我們檢查完要走的時候,兒子主動幫我提著包包,他說媽媽這個包有點重,我幫你拿吧。
這位母親看到後瞬間無比驚訝地說道。你兒子也太懂事了吧,居然會心疼你,幫你拿包。你看我家兒子,剛才我咳嗽的那麼嚴重,他就只知道玩手機。
我笑著跟他說道,你要給你兒子表現的機會呀。
看著這位媽媽一邊視窗繳費拿藥,一邊拎著笨重的行李袋跑上跑下,而他一米七的兒子坐在椅子上,翹著二郎腿玩手機,心安理得享受媽媽的忙碌。
我不禁若有所思。
04
父母心疼孩子是本能,那讓孩子主動關心父母更多的是要後天的潛移默化吧。
只要孩子一句暖心的安慰,倒一杯開水,你都心滿意足。
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共情心理,讓他除了學習技能之外能夠心存感恩主動去關心別人?
首先,在我們身體欠佳不舒服的時候,適當地示弱,適當地表現出我們需要幫助,不要逞強大包大攬完成所有。
你可以告訴孩子,寶貝,媽媽今天頭有點痛,你吃好飯把碗筷洗一下。
“寶貝,媽媽口渴了,可是沒有力氣站起來,你幫我拿杯水過來”
諸如此類的提出訴求,相信孩子絕對不會袖手旁觀。
其次,當孩子想要幫助的時候,給他機會去實踐,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打發他去學習寫作業。
最後,當孩子順利完成了任務,適當地對他進行誇獎,讓他覺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肯定。
即使做得可能不是那麼完美,比如水灑到地上,碗沒有洗乾淨……也沒有關係。
只要去做了,去行動了,就值得被肯定。
-END-
來源:養育男孩(ID:breedboy),資深童書編輯魚爸,每天為您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著有暢銷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