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運動13+小時,我終於把兒子養成了肥胖兒童

作者:橘子|來源:小花生網(ID:xiaohuasheng99)
橘子:今天,和大家聊聊關於“兒童肥胖“這件事。

先閉上眼睛,回憶一下經常運動人的身材。

高階一點的,馬甲線、腹肌樣樣齊全;再不濟,也是身材勻稱,肌肉緊實。
但我們今天的故事有點不一樣。花友@捨得~ 家的兒子妥妥的運動少年,每週運動13+小時,卻在一次體檢後,被醫生診斷為“肥胖兒童”
圖源網路,非花友家娃
她家兒子,每週運動13+小時
  • 週一到週五,每天晚上2個小時的羽毛球訓練,共10個小時;
  • 週末上午,踢2次球,每次1個半小時,共3個小時;
  • 週末,5公里的戶外徒步,差不多1~1.5小時。
用花友的話說:再上強度,我們只能去專業隊了!
但半年前學校組織體檢,報告一齣,她和隊友齊刷刷傻了眼,兒子體重超重,成了“肥胖兒童”。
今天,就這個話題,和大家分享三個方面的內容:
1、花友真實攻略:運動13+小時,娃卻成了肥胖兒童…
2、BMI科普:孩子和成人指標不一樣,一份專業的兒童BMI計算器 
3、最新資源:怎麼吃才健康?我們挖到了權威的、最新的兒童膳食指南
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按照 青少年兒童的BMI計算器  測測自家娃的數值;也可以對照最新的 膳食指南 ,看看自己三餐達沒達標~
花友家的兒子在踢球
No
-mama-
01
每週運動13+小時
我把兒子養成了肥胖兒童…
首先,分享一個真實故事。花友@捨得~ 的兒子每週運動13小時+,學校體檢結果卻顯示娃是肥胖兒童…以下是她的講述:
我一直迷之自信我家娃是絕對和肥胖兒童沾不上邊的,直到半年前學校發下來的體檢單赫然寫著“肥胖”二字,這時我們兩口子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因為我倆口子的教育理念是“完全人格,首在體育”。體育那就是家庭裡頭等重要的大事,那是比學識還要重要的事,所以我們在娃的體育運動方面,真的是風雨無阻,有課必上。
原因也很簡單,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再加上爸爸也是吃夠了肥胖和減肥的苦,於是從小就很看重娃娃們的運動教育和身材管理。
No
-mama-
02
一週運動13+小時,
兒子居然成了“肥胖兒童”
老大是姐姐,雖然嬰兒時期有點嬰兒肥,但是5週歲後上了運動量,一週4次運動,運動時長每週8-9小時,身材一直都很勻稱。小學6年體檢,體重那一欄永遠都是標準。

弟弟是男生,不僅從4歲就開始踢足球,6歲又加了羽毛球。小學一年級就是一週3~5次羽毛球,足球2次,

每週運動時長9~11小時

除了這些保質保量的體育運動,為了曬眼睛,週末我還領著他大戶外,爬山,一週爬山2次,步數1.5+萬步。
踢球時的娃
就這麼個運動量,我們天真地以為娃不會跟肥胖發生任何關係。
然後,事實就是事實,白紙黑字的“肥胖”體檢單,讓我們意識到,雖然肉眼看身形勻稱,但是兒子的體重確實是超標了。
結果弟弟上一年級拿回來的體檢單,上面赫然寫著“肥胖”二字,讓我倆口子大驚失色。

兒子帶回來的體檢單
我倆對自己太過自信了,雖然家裡明顯有肥胖基因,但是我們因為對娃常抓體育運動,就認為大體能消耗一定不會養成胖子。
跟隊友的震驚和拒不接受相比,我的反應能稍微好一點。並不是因為我心態好,而是我之前被善意提醒過。半個月前,在足球場上,足球媽媽們開始討論娃的體重。
我說我家體重50斤,另一位媽媽特吃驚:“不可能吧,我家3年級才50斤。你這樣的話體重超重了啊!”
然後她拿出手機計算器扒拉了一下,鄭重地告訴我:“你家娃這BMI是肥胖,你確定你家真有50斤?你家稱沒有壞?”
對於她這些說辭,我只是笑笑,當作耳旁風。其實我內心的潛臺詞是“你哪裡來的標準?我家肥胖兒童?那是不可能的!”
下課後,這位熱心腸的媽媽還不放心,她抱起我兒子,又抱起她自己親兒子,掂量了2個孩子後,她自言自語到:“體重還真是差不多。”
足球場上的娃
對於娃的這張體檢表,真的讓一個運動控的老母親情何以堪!如果我家不運動,那他還不得長成一個滾滾的肉球啊!😂
老父親呢,扒拉群裡好友的體檢單,像發現新大陸一樣給我獻寶:“看,咱兒子肺活量比體重正常的孩子高一大截!”…你咋不看你兒體重比人家重了12斤呢!😶
我從來沒有算過他的BMI,更沒有想到這小子一下跨越了“標準”和“超重”,直接進入到“肥胖”這個雷區。
我一直誤以為只要複製姐姐的體育路線,那身高和體重都無需擔心。
我還是太大意了,生活就這麼猝不及防給了我一個驚嚇!
No
-mama-
03
徹底反思,
原來“飲食”出了大問題
好了,我現在終於活成了小區裡的“笑話”了。
每當在小區裡溜娃,那些媽媽們看到我兒就經常忍不住撲哧撲哧笑:“啊,這樣就是肥胖兒童啦?”

我訕訕笑著:“是啊是啊,前車之鑑哪!飯還是得少吃點啊!”

也有媽媽安慰我:“別看那些資料,小朋友還在長身體,飯還得吃飽啊,要不然餓肚子多難受啊!還影響發育。”
還有媽媽說:“你家不是胖,都是肌肉,密度大而已。”
甚至有一些媽媽認為我傢伙食超好,天天鮑魚海參拌飯啥的,這還真是高估了我家的生活水平😂我家的伙食也就剛剛過了溫飽線吧。一家四口,每頓飯也就兩個菜,從來沒有3個菜以上的時候!
曾經有一位小朋友來我家吃飯,他回家跟媽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地說:“他家4口人只有2道菜!”
當他媽媽跟我求證的時候,我尷尬笑了笑:“哎呀,真是對不住啊,下次你兒來吃飯,我們多準備幾個菜。”
家裡是爸爸主廚,每餐一葷一素,也算搭配合理。可能壞就壞在娃食量大,頓頓兩碗米飯。最近2年,他的飯量一直是遠超過我的。
娃的飯量我不敢質疑,因為家裡廚子說了,這娃運動量大,得吃飽!運動量大,也吃飽了,這可不就肥胖了麼。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一個原因是運動量過大了,導致他渾身上下都是肌肉,確實也沒有贅肉。另外一個原因是“慈父”讓他吃太多了。
愛騎車的兒子
主食減半配上高蛋白,
娃輕鬆瘦回“標準”身材
於是老母親把減肥提上日程。
作為常年在減肥一線的老父親,自然明白減肥只有兩條路。一是管住嘴,二是邁開腿。而弟弟的腿已經是邁得起飛了,再邁就直奔專業隊去了。
剩下就只有華山一條道:管住嘴!
因為男娃,運動量大,飯量也大,以前弟弟一頓飯吃2大碗米飯,所以我們第一個手段就是主食減半。每天晚上固定只能吃一碗飯,菜可以多吃點。
剛開始飯後1~2小時,弟弟就喊餓了,到處找東西吃。家裡是從小到大是不備零食的,只有水果,導致他抓到水果就吃。
後來爸爸把水果都藏起來了,餓了就給他吃一小把堅果。堅果屬於高蛋白的優質零食,非常適合補充能量。
家裡的伙食是爸爸負責,為了配合弟弟控制體重,家裡的飲食也跟著做了微調,原來早餐牛奶麵包比較多,現在調整到高蛋白飲食。早上雞蛋和乳酪無限量供應,麵包是不能吃了,換成了燕麥片和牛奶。
圖片源於花友@芝麻和HELEN
弟弟中午一直在學校吃午飯,我們鞭長莫及,只能在晚餐上努力。

晚餐的主食也

從精米白麵變成雜糧飯

。“慈父”親自蒐集了各種豆子,提前泡發後,然後再煮成飯。這種雜糧飯,看著五顏六色特別好看,其實口感奇差,特別難以下嚥。

瞬間讓人明白為什麼古代農業社會里,勞動人民羨慕能吃精米白麵的人家。菜也一下就變得清淡起來,以蔬菜為主,魚類為輔(也不知道爸爸從哪裡來的養生觀念,肉類吃得就特別少了
雜糧飯,圖源網路
因為晚上主食少了一半,一開始弟弟還哇哇叫。為了給娃做個好榜樣,我和他一起加入改變飲食之旅,我乾脆晚上就不吃碳水了。
我自己的運動是每天做2組卷腹(當然我這運動量在運動達人眼裡就是個笑話)堅持半年下來,我體重也往下掉,而且是掉到了大學時期的體重,BMI 破天荒降到了20,這也算是意外收穫吧。
現在弟弟還有幾天就8週歲了,身高135cm,體重30公斤,BMI 16.46,屬於標準身材
娃自己整天樂呵呵的,對體重倒是比較隨緣,但也能看出來,瘦下來後都有小尖臉了。

左圖為肥胖時期的大胖臉蛋,右圖為瘦下來的臉蛋,下巴明顯尖了
No
-mama-
04
花友家兒子
真的是“肥胖兒童”嗎?
看完這個故事,社群裡的花友們坐不住了,不少人都說這孩子看著不胖啊!我們也是一頭霧水,於是結合大家的問題做了不少功課,來仔細說說——
首先,花友家娃的BMI指數到底是多少?
這裡來簡單科普下,什麼是BMI指數。
BMI是Body Mass Index 的縮寫,中文簡稱“體重指數”,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重要指標。它的計算方法很簡單: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例如:一個成年人的體重為68千克,身高為1.75米,他的BMI=68/(1.75^2)=22.2。
從公式來看,在身高相同的情況下,體重越重,BMI也就越高(也就說明這個人越胖)
按照公式計算,花友家孩子的BMI指數是18.4。

上世紀九十年代,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委員會提出,BMI≥25.0 kg/m²為超重,而BMI≥30.0 kg/m²為肥胖。


因此,通常認為,當BMI指數在18.5~24.9之間時,屬正常。

按照這個標準,花友家娃根本談不上胖,甚至還屬於偏瘦的。
那麼,為什麼花友家兒子的體檢單上寫著“肥胖”,難道是寫錯了?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在美國疾病與控制中心(CDC)官網上,找到了青少年兒童的BMI計算器 
感興趣的花友可以戳連結自測👉https://www.cdc.gov/healthyweight/bmi/calculator.html 
這個計算器與公式計算不同,它是根據2歲~19歲兒童和青少年的生長圖,提供體重指數和相應的年齡百分位數BMI。
兒童青少年BMI計算器
再來看看花友家兒子的體檢單:體重27kg,身高1.21m。
填入花友家兒子體檢單上的資料(身高、體重單位需要換算),結果顯示也是“超重”。

兒童青少年BMI計算器結果

可能你在想,這是美國標準,咱們的孩子情況可能不一樣。
我也是這麼想的,於是找到了咱們國家的標準,大家可以根據自家娃的性別和年齡,對照BMI數值來看看是否超重或肥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T 586‑2018 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
國內標準的確和國際的不太一樣,但也差不多:7歲男孩BMI大於17.4是超重,大於18.7就是肥胖。
這樣看來,按照國內的兒童BMI標準,花友家兒子算是“超重”,不過離“肥胖”也挺近的。
No
-mama-
05
孩子怎麼吃
有沒有一套權威標準?

好在透過半年的飲食調整,花友娃真的瘦下來了,體重重回“標準身材”。

但在“吃”上面,有沒有一套“健康標準”?到底怎麼吃,才稱得上是“健康飲食”?
之前我們給大家介紹過 美國 MyPlate營養指南 ,簡單回顧👇
2011年,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和美國農業部一起釋出了第六代營養指南——“我的餐盤”(MyPlate),針對兒童,倡導“四格餐盤、五類食物”的科學膳食觀。

Fruits-水果,Grains-穀物,Protein-含蛋白質食物,Vegetables-蔬菜

就像圖中顯示的一樣,孩子每天的飲食應該大致是這樣的:30%的蔬菜、30%的穀物、20%的水果、20%的蛋白質,還有等同於一杯牛奶分量的奶製品,可以是牛奶,也可以是酸奶、乳酪。
關於My Plate,指南里提出:
  • 蔬菜水果加起來應占到攝入量的一半(另一半是穀物+蛋白質食品);
  • 蛋白質可以是肉類,也可以是植物蛋白,比如豆製品;
  • 穀物中應有一半是粗糧;
  • 水果可以是新鮮水果,也可以是純果汁,那樣的話,奶製品可以改成固體的,比如乳酪。
還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學齡兒童膳食建議,簡單回顧👇
學齡兒童(7~12歲)的膳食已接近成年人,熱量供給在600~2200千卡。
5~7歲兒童每日蛋白質需要量是50克,7~12歲時供給70克。這個時期的兒童仍在生長發育階段,對鈣、鐵、碘等的需要不可忽視。鈣質每日應保持800毫克,鐵每日應供給10毫克。
膳食中每週內可適當補充些海產物,如紫菜、海帶、海米等。足夠的各種維生素能防止疾病,保證兒童身體健康。
食譜舉例一般來講,這年齡的兒童每日膳食中應包括:
  • 糧280~350克;
  • 肉、蛋、魚蝦、豆類及其製品100~150克;
  • 蔬菜、水果350~400克;
  • 植物油15~20毫升;
  • 糖15~20克;
  • 牛奶或豆漿500毫升。

點選圖片檢視大圖

這次,我們給大家挖來了新材料——美國農業部(USDA)釋出的2020-2025Make Every Bite Count With the Dietary Guidelines》(2020-2025美國居民膳食指南)
P.S《指南》全文我們已經放進了“小花生學習群”內,有需要的花友可以掃描文末二維碼進群領取~
這份《指南》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當前主流學術界新的共識和判斷方向,是國際上比較權威的膳食指南。
《指南》在開篇中提到,健康的飲食需要覆蓋到以下幾類關鍵食材:
  • 豐富多樣的蔬菜:深綠色,紅色和橙色;菜豆類、豌豆和小扁豆,澱粉類蔬菜等;
  • 水果:是全果(一整個的完整水果);
  • 穀物:且至少一半是全穀物;
  • 乳製品:包括脫脂或低脂牛奶、酸奶、乳酪等;
  • 優質蛋白質食物:各類肉、蛋,海產品,菜豆類,堅果,以及大豆及其製品;
  • 油脂:植物油,來自海產品、堅果等其他食物中的油脂等。

《指南》內頁

在美國,孩童期的超重與肥胖是一個社會性問題,41%的兒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
因此即便同屬青少年兒童,《指南》中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也做了不同的膳食日攝入要求。
《指南》第三章節,專門講解了“兒童青少年”的飲食問題。下面我們一起分年年齡段來看看這份指南。

《指南》目錄

2-8歲的兒
每天需要均衡攝入蔬菜、水果、穀物、乳製品、高蛋白食物五大類食物。
根據每天不同的卡路里攝入,幾大類食物的日入量略有微調:
2至4歲能量水平範圍:女童1000-1400卡路里,男童1000-1600卡路里
5至8歲能量水平範圍:女童1200-1800卡路里,男童1200-2000卡路里
但概括來說,2-8歲兒童的每日健康飲食,要在以下的區間內浮動為宜:
  • 蔬菜、水果、乳製品每天的比例大概是1:1:2(以杯為單位);
  • 穀物約85g~170g;
  • 高蛋白食物56g~155g;
  • 油脂15g~24g。
2~8歲日/周攝入量
9-13歲兒童期後期和青春期早期

這個階段女孩大約需要1400-2200

卡路里

/天,男孩約1600-2600

卡路里

/天。

與前一組2-8歲的兒童相比,9-13歲組要求有了新變化:
  • 奶製品的攝入要求提高了,蔬菜、水果、奶製品比例調整為1:1.5:3
  • 對肉、蛋、魚這類高蛋白食物的周攝入量要求提高了。
9-13歲組,每天的攝入要求,要在以下的區間內浮動為宜:
  • 蔬菜、水果、乳製品每天的比例大概是1:1:3(以杯為單位);
  • 穀物約141g~255g;
  • 高蛋白食物113g~184g;
  • 油脂17g~34g。
9~13歲日/周攝入量
14~18歲青春期的孩子
這個階段女孩大約需要1800-2400卡路里/天,男孩約2000-3200卡路里/天。
與9~13歲組相比,這個年齡組的大調整隻有一項:
  • 加大蔬菜的攝入量,蔬菜與水果的攝入比例逐步轉換為2:1。
14-18歲組,每天的攝入要求,要在以下的區間內浮動為宜:
  • 蔬菜、水果、乳製品每天的比例大概是2:1:3(以杯為單位);
  • 穀物約170g~283g;
  • 高蛋白食物141g~198g;
  • 油脂24g~51g。
14~18歲日/周攝入量
看完上面三種飲食,
你家滿足了哪類“健康吃”的標準?
微信改版,做到以下三步
星標★點一點,我們每天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