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年,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再次站上釋出會舞臺。
魏建軍把“最後一次”和“最新一次”都給了魏牌。6年前的2018年,魏建軍出席了“WEY 兩週年品牌之夜”活動,現場釋出了魏牌 VV5“終結版”車型。
VV5是魏牌的初代產品,其寄託了長城汽車在燃油車市場產品向上的任務,而VV5“終結版”,也被當時定義為“終結合資暴利時代”的車型。
站在當下節點向前看,魏牌在上一個6年週期完成了階段性使命。品牌向上節奏的帶動疊加海外市場以及戰略調整的高質量變現,長城汽車2023年單車平均收入14.09萬元,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毛利率20.04%,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如今新能源市場的詭譎多變讓智慧化成為車企競爭的主戰場,更高階的智慧駕駛技術,是車企關於競爭和品牌上探的護城河。
新的節點,魏牌需要代表長城迎接接下來的智慧化大戰。8月21日,魏牌全新藍山正式上市,這是長城汽車主打智慧化的產品,也是長城首款實現端到端智駕大模型應用的車型。
價格上,全新藍山智駕Max版售價29.98萬元;豪華配置進階的全新藍山智駕Ultra版售價32.68萬元。藍山搭載的第三代智慧駕駛系統——Coffee Pilot Ultra。基於Orin-X的高算力域控平臺,全車搭載27個智慧感測器,可以實現30項L2+級智慧駕駛輔助功能。並引入端到端大模型,以融合感知方案為駕駛安全提供雙保險。
車企關於智慧化的角力已經進入白熱化,端到端大模型是高階智駕的重要落腳點,從特斯拉到蔚小理再到賓士,他們都在搶奪制高點。但作為自主車企的長城,這次卻跑在前列,魏建軍先後在保定、重慶直播測試了這套智駕系統,並做到全程“0接管”。
搶佔技術高地的背後,是長城汽車對於智慧化真金白銀的投入,僅2023年一年,長城的研發投入就超過了110億元,智慧化領域公開專利1131件。
不到兩個小時的釋出會,魏建軍用長達1小時的時間分享了長城汽車關於智慧化的開發故事。“長城在智慧化研發的投入已經有10多年,目前我們有10多個研發基地,研發團隊6000餘人,頂尖技術專家600多人,從開始小小的一個研發部門,到現在獨立的智慧化研發平臺。”魏建軍說。
搶佔了智慧化下半場的關鍵橋頭堡,這讓魏建軍擁有“魏牌能活過明年”的底氣。消費市場也對長城的智慧化傳遞出積極預期,官方資料顯示,魏牌全新藍山上市24小時大定為8571臺。
“大家說我們智慧化發展慢,沒有跟上節奏我們不反駁,解決使用者的問題是第一位的。”
“他們說,我們現在是智慧化第一梯隊。我覺得,我們應該把梯隊兩個字去掉,就是第一!”
在釋出會上,魏建軍並不反駁曾經智慧化曾是長城的短板,但也是因為藍山的智慧化表現,這一短板也被快速補齊,甚至魏建軍自信稱之為“智慧化第一”。
長城的策略或許比使用者所期待的更激進。根據長城此前公佈的計劃,8月30日長城就將在保定、深圳、成都和重慶首批開放城市NOA。長城還擔心比較傳統謹慎的車主難以適應,所以長城為初次開通智駕NOA功能的使用者準備了“500 公里智駕適應期”。
在釋出會後的採訪中劉豔釗表示,長城在2011年便開始做關於智慧化、智慧駕駛的開發,“今天的這個成績是厚積薄發,我們現在看到的冰山一角,其實下面還有99%的體量沒有展示出來。”劉豔釗說。
關於智慧駕駛的研發厚度上,目前汽車已經有了“大語言模型團隊”、“視覺 AI 團隊”,還有“AI Lab”等用AI賦能產品和服務的人才團隊。智慧化團隊人數規模為6000餘人。
對於藍山現今取得的成果,劉豔釗將其稱為“過度精準投入研發”。
依靠智慧化的厚積薄發,長城汽車拿到了競爭下半場的入場券。相比於傳統豪華品牌,長城智慧化佔優,但相較於新勢力而言,長城汽車擁有更高的造車品質。似乎在技術變革的關鍵時間節點,長城又重新定義了豪華SUV應有的標準。
接下來的戰役將更為激烈。業內的共識是,2025年會是中國智駕的元年。但長城汽車副總裁吳會肖卻認為時間會提前一些,“智駕元年會是今年”。
賽道上的競爭者們都在快速佈局,極氪甚至不惜以“得罪使用者”的方法快速迭代產品線,在2025款極氪001和007身上,都搭載了極氪最新的智駕系統和語音大模型。
吳會肖表示,從技術路線來講,端到端是當前的唯一解。“如果大家還有企業在走高精,再去走基於規則的地圖,那麼在未來會很艱難。”
端到端大模型首先會改變智慧駕駛的體驗度,進而帶動智駕的接受和普及程度。這是用技術提升使用者黏性的有效途徑,最終為提升品牌市場佔有率作嫁衣。
換而言之,能最先摘取端到端大模型果實,並將其打磨更細膩的車企,註定會在消費市場收穫鮮花與掌聲。
囿於成本因素,高階智慧駕駛的普及是自上而下,自高階向低端的蔓延策略。車企們在打磨端到端大模型的成熟度的同時,也需要做相應的降本策略。比如如何用更低的算力、用更少的感知系統,也能夠實現相當的駕駛感受,進而將端到端大模型高階智駕加裝到更多產品上面,進而用規模化壓縮成本,滾雪球一般實現規模化的裂變效應。
這也意味著,最先在端到端大模型中跑出來的車企,無論是在技術還是市場抑或規模,都會擁有更廣泛的邊際效應。
至於在上文提及的第一階段,端到端智慧駕駛的落地體驗是否及格,魏建軍選擇將其放在市場上去做評判。
“不能用流量代替一個產品的價值,使用者認可才是認可。”釋出會後,魏建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中大型SUV市場被一眾車企視為衝高落腳點。理想、問界、蔚來、特斯拉、騰勢…他們用智慧化當作抓手,強勢瓜分這片利潤最高的細分市場。
智慧座艙方面,藍山採用新一代Coffee OS 3智慧空間設計,由懸浮式雙15.6聯屏+17.3寸後排娛樂屏+儀表屏+29英寸SR-HUD+流媒體後視鏡等多塊螢幕組成。車機晶片搭載驍龍8295晶片,內嵌GPT大模型,並配備車空間微動手勢互動技術Coffee Air Touch以及手車互聯-Coffee Link等等。
目前行業主流的汽車產品普遍內建8155晶片,相較於8155,8295晶片AI處理能力達到30TOPS,比8155提高了7.5倍。
魏牌CEO劉豔釗表示,全新藍山的車機效能方面,快速啟動2647毫秒,重新整理幀率60幀,應用啟動為436毫秒,選單反應速度為94毫秒。
值得一提的是,在兔兔車機效能跑分測試時,藍山位居榜首。
最讓人驚喜的是藍山在智慧駕駛方面的表現。CoffeePilot Ultra基於Orin-X高算力域控平臺,全車搭載了27個感知硬體。因為100%去高精地圖,全場景NOA功能可以覆蓋城區、鄉村、山路、高速等駕駛環境,真正做到“有路就能開”。
配合SEE智駕大模型的不斷學習,其智駕表現會越開越聰明,擁有更擬人的駕感,在複雜的場景和新的環境下能有更強的適應性和應變能力。
藍山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理想L8和問界M7,兩款車型的月均交付在1萬輛左右。在關於智慧化的比拼上,藍山並不落下風。
從動力形態劃分,L8和M7屬於增程範疇,而藍山採用了HI4智慧電混四驅架構,屬於插電混動。這套Hi4技術兼顧了經濟性、動力性和平順性。百公里加速達4.9秒,WLTC最低荷電狀態油耗6.5L/100km,WLTC綜合續航里程1343km。
“智駕曾經是我們的短板,如今得到了補齊,但在機械硬體素質上,我們處於第一梯隊。”魏建軍在釋出會上表示。
比如安全性,藍山一方面配備了全車佔比 81%,應用比例超過行業水平的車身骨架高強鋼與熱成型鋼,另一方面,針對全家出行的場景,也全車配備了2.7米側氣簾三排安全防護。
在操控上,藍山搭載了CDC電控減振器,搭配後五連桿獨立懸架,官方宣稱這是媲美百萬元級豪車的駕控體驗。並且針對使用者暈車的痛點,經過調教後的藍山,也可以在行駛中避開2Hz與5Hz的顛簸頻率。
理想慣用“冰箱彩電大沙發”的策略討好市場。藍山也配備了悅己主駕和女神副駕,都是NAPPA真皮座椅,可以12向電調,具備座椅按摩、通風、加熱等多種功能。藍山的冰箱採用獨立壓縮機制冷,溫度範圍可以達到-6℃-50℃。
對於當下市場而言,藍山似乎是那個最標準的“六邊形戰士”。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