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girls,最近我在直播與影片裡都收到很多人問同一個問題:“你到底是怎麼瘦下來的?”其實可以用一句很簡單的話總結👉一天只吃一頓飯。
早些天我已經分享過具體的身材管理飲食方法了,但收到一些留言說覺得這樣“不太健康”或是“錯誤引導”,反正就是評論區一頓罵。還有人懷疑我動用了科技手段才瘦下來的……可見,真相是不被接受的


我能理解大家會這樣想,但凡我沒有堅持3個月以上的時間,自己也不太能相信真的有效果。事實證明,這段時間我真的透過飲食控制+小量運動,把體重從86斤控制到81斤。
每次當我報出這樣的體重資料,大家又會開始質疑說“你到底有沒有搞錯?難道不能與自己和解嗎?”
我身高只有153cm,在我處於86斤的時候看起來還是蠻肉肉的,所以我決定做一下身材管理。我的健身教練也提醒過我,在錄減肥影片時要先說一下自己的減肥初衷,不要一上來就給大家講方法 ,否則大家會很難接受。
我為什麼要做身材管理?
我決定做身體管理以及飲食控制,很大的動力來自於我媽媽今年的體檢報告,她的血糖血脂都超標了,相關的代謝相指數也微微超過了正常值。
我大學攻讀的專業是食品質量與安全,算是具備了一定營養學基礎的人,在此情況下我反觀了媽媽的飲食習慣與結構👉她平時吃的東西不算多,一日三餐都吃得很清淡,個人偏好吃一些碳水類食物。她中午會吃一些五穀雜糧類,晚餐不太吃米飯,但她的身材依然是中心肥胖型,IBM值超標。

其實我自己與媽媽的體質非常相似,所以我在思考到底一日三餐是否適合像我這一類體質的人?於是,我開始從自身去實踐減少食量這件事情。
我讀到了一本書叫做《空腹力》,書中有一個主要觀點👉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一日三餐。書中也舉例了曾經拿過世界級冠軍的人一直維持著一日一餐的飲食情況。

瞭解到這個觀點後,我覺得很興奮想親自實踐一下。而且我是一個不怎麼會感到餓的人,一天吃兩頓是完全OK的,平日只是為了符合大多數人的作息節奏、融入社會生活去吃一日三餐而已。
我開始實施一日一餐的飲食計劃,自此之後我發現自己得到了很內在的體驗。當我熬過了最難的第一週後,我感覺自己的精力倍增,處理一些細碎繁雜、資訊量很大的工作時會變得更有耐心、沒那麼煩躁了。

當餓的感覺慢慢開始適應,我連直播的狀態也變好了。曾經的我直播2個小時就會嗓子啞掉,後來慢慢變成4個小時、6個小時、8個小時甚至10個小時,我覺得自己得到了一個全新的身體。
我的心態也變得很平很安寧,第一次領略到什麼叫做“清心寡慾”,甚至還領悟到喬布斯說的那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相信有過成功斷食經驗的人應該能明白我在說什麼。

到了目前階段,我的堅持動力還來自於我得到了身邊人給我的很多正反饋。
之前的兩三年時間裡,我一直維持約86斤的體重,大家已經看習慣了現實生活中的我就是小小隻有點肉肉的感覺。突然之間,我在大家眼前變成了81斤,這對於153cm小個子來說,5斤的差距可能是正常身高女生瘦了10斤的感覺。
身邊人都覺得很驚訝,原本很小隻的我還可以變得更精瘦。他們會覺得我最近工作應該很忙吧、拿到的結果很多吧,就處於一種很精幹的狀態。他們看向我的眼神、那種驚訝與震懾的程度讓我覺得非常開心,這些正反饋使得我可以在近期更能抵住飲食上的誘惑,沒有出現體重反彈或失控的狀態。

說實話,在3個月前我也覺得自己未必能堅持下來,但現在我得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同時一個全新的世界在向我徐徐鋪開。
我覺得這個飲食模式已經慢慢變成了自己的習慣,它能良好地體現在皮囊上,我不用說什麼大家也能默默看在眼裡。

對自己的審美認知
(1)身材管理要基於對自己的認知,你覺得怎麼樣的自己才是美的?非常建議大家要學會觀測自我,瞭解自己到底在哪個體脂率的時候是顏值巔峰。
在我體重86斤的時候,我的體脂率大約是22%,現實中看會有點小肉肉偏可愛,給人一種小幸福的感覺;因為我本人有上鏡的需要,目前維持81斤、體脂率20%的狀態確實會更好看一點,穿露背裝的時候背部會有紋理感和線條感,臉也會更緊實。

我自己對身材審美肯定是不想要乾瘦的,在身高只有153cm的情況下,如果身材很乾瘦會顯得很蔫巴。我希望自己的體態是挺拔的,這樣也會顯高一丟丟,對於小個子來說就足夠了。
(2)體重對我來說不算太重要,但因為想讓大家能具像化地瞭解我,所以才會給出一個準確的數字。其實我在上稱的時候並不是看數字本身,體重趨勢是上升or下降對我來說才是重要的,因為我希望自己的身材狀態是緊實的。
(3)關注身材比例。我是腰長腿短型的身材,所以我只能去追求腰臀比,當腰變細後,臀會相對顯得更寬一點,臀線也會顯高一點,這樣自然就會有拉腿的效果。這不完全靠飲食,還要結合更多的運動鍛鍊。

飲食管理方法分享
說了以上那麼多,其實是想要大家能明白👉我之所以要做飲食控制與身材管理,起心動念就是為了得到一個更健康的身體和更健康的自己,而不是純粹追求乾瘦、以瘦為美。
以上理念進僅供大家參考,接下來講講實操經驗吧,我會分成兩部分去講述:
一、溫和的飲食管理
我從產後100多斤減重到86斤的過程大概用了2年多的時間,採取的是溫和的飲食模式。該部分適合大部分人,如果做到這樣已經可以從形體上得到一個很好的改變。

如果你是剛生完小孩的媽媽,我建議等到小孩1歲後才開始做飲食控制與身材管理。因為媽媽在寶寶0歲~1歲這段時期是非常辛苦的,注意力和精力都很有限,此時應該讓自己吃飽喝足、保持好睡眠是更重要的。不要去理會身材如何,寶寶1歲後再練回來也不晚。
不要相信所謂的“產後修護黃金時間”,其實任何時候去做身材管理都不晚。我自己也是在寶寶1歲後才開始做這件事情的。
(1)調整每頓飯攝入營養素的順序。比如在吃飯前先喝一碗湯或吃一點蔬菜,讓肚子有一定飽腹感後再去吃魚、肉、蝦等蛋白質食物;讓自己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入後,再去吃碳水食物。
此時,你能吃進肚子的碳水已經變少了。從相對值來說,這一頓飯吃下去的熱量沒有平常吃的那麼高,而且升糖GI整體也會有所下降。

(2)調整飲食結構。我也非常喜歡吃碳水與甜食,但我會盡量控制住自己,平常吃飯時更注重去吃一些蛋白質食物,特別是白肉、深海魚蝦等。這種優質蛋白質對於整個人的狀態會更好,而且吃海產有一定的抗老作用。
我曾經對於甜食攝入算控制得挺好的,但就算這樣也還是會出現反彈。後來,我就選擇在午餐後偶爾吃甜食犒勞一下自己,因為午餐後屬於是一個有長時間代謝再進入晚餐的狀態。

有一個理論是這樣說的👉當你吃完午餐後,血糖水平在緩緩提升,此時再去吃甜食也是在緩緩提升,而不會突然之間就飆上去了。它的GI比較緩,對於下一個正餐作為緩衝來說會更好。
(3)間斷性地實施16+8輕斷食。這就很隨心所欲了,我沒有給自己定下多規律的計劃,純純就是目標為導向。比如我最近接到了很重要的拍攝任務,我就提前兩週進行16+8飲食法。
這樣的好處是能極大地調動“應試技巧”來做好每一次的輕斷食計劃,動力很足,也能看到自己體重上的明顯改變。

而且我發現每次為期兩週的16+8完成後,我的體重有所下降甚至還不會反彈,等到下一次的16+8它又繼續創造了一個體重新低。雖然可能只是0.2斤的改變,但正是因為這些小小的進步,讓我從產後100多斤變成了80多斤,所有這些微小的付出都是很有價值的,不要小看哦~
二、激進的飲食管理
我
從86斤減重到81斤
的過程,這是我目前的狀態,採取了較為激進的
每天吃一頓
的飲食方式。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或許無法適應且沒必要,
僅適合小基數減肥或日常食量不大想要變得更精瘦
的人。

我一天裡的飲食規律是這樣的👇
每天起床後的早餐是一盒全脂牛奶+一個水煮雞蛋,然後就不再吃午飯了;等到下午四五點的時候會覺得比較餓,此時我會吃五顆果仁( 個人喜歡開心果)。

熬到下午6:00開始吃晚飯,一般是在家做飯吃,都是很日常的清淡廣東菜,喝點湯、吃點蔬菜和肉。但我不會吃精緻碳水,我會選擇吃蓮藕、栗子或芋頭等雜糧,都是升糖能力比較差的一些慢碳水食物。

(1)晚餐我必吃慢碳水,因為對於一天只吃一頓正餐的人來說,碳水是很重要的能量補給。
很多人問:為什麼是吃晚餐而不是午餐呢?答案是因為我家裡有小孩,晚餐是全家人聚在一起的重要家庭活動,所以我是絕對不會放棄晚餐的。即便我知道只吃午餐能得到更好的斷食效果 ,但我還是依然選擇放棄午餐,我覺得家庭生活是蠻重要的。
(2)注意營養補充。每天只吃一頓正餐,有些營養素可能是吃不夠的,或是有些營養素很必要但在日常膳食裡很難吃得夠,那此時我還會額外去補充一些額外營養品。
我還沒開始進行飲食控制的時候,已經在吃GNC的30+每日營養包,它每一包裡面都包含了鈣片、適合女性的基礎礦物質、維生素和膠原補充劑。這些營養素即便是進行正常飲食的時候也可能是吃不夠的,而且在體重下滑的階段也會掉膠原,這樣每天吃一包可以滿足很多營養素的需求。

我還會吃每日博士的益生菌,這款是專門針對增強腹部代謝所設計的產品。
我希望自己能有比較好的腰臀比例,但我和媽媽都是那種容易在腹部囤積脂肪的人,吃這款益生菌能起到一些助攻作用吧。它不會讓人“躺瘦”,但只要控制一下飲食或做點運動,它可以加速迴圈和代謝。

很多人問我:“一天只吃一頓正餐,大姨媽不會出走嗎?”我確實沒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也沒有掉髮什麼的。
我還是蠻注重補氣血的,平常在包包裡會經常帶著袋裝的枸杞原漿或優思益補鐵飲。當自己覺得很餓的時候就隨身拿出一包來喝,喝完後狀態就挺好的,所以各方面都很正常。

◆◆◆
以上這些就是我所認知範圍內,有關飲食管理特別有效且不花錢的方法,希望大家不要再罵我了好嗎?

當然了,我的身材管理也不僅限於進行飲食管理,接下來還會繼續分享關於身材管理的運動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之後的內容更新哦~

是年度摯愛護膚專場直播!
25年第一場直播~~
愛用護膚+秋冬服飾
記得準時來蹲

不想錯過的寶記得先去小紅書點個預約!
預約了的寶記得去文末參與抽獎!
怎麼預約看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