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美國再次偉大”晶片製造夢想的困境
按語:本文載於《經濟學人》,指特朗普政府試圖透過MAGA計劃重振本土晶片製造業,實現供應鏈的自給自足,但面臨多重困境,難以實現:1)臺積電獨步江湖,主導全球先進晶片生產,其臺灣本土工廠佔全球2/3最先進半導體產能,美國短期內難以撼動這一格局;2)在產業扶持方面,特朗普主推的關稅政策遠不如拜登的產業補貼(《晶片與科學法案》)有效,預計未來收效甚微;3)特朗普透過威壓和誘導,吸引臺灣在美國投資半導體制造產能,臺灣方面予以配合,但建造速度很慢,成本極高,未來臺積電在美國的產能佔比仍然極低;4)最終,特朗普任期之內及可見的未來,美國均不可能實現半導體制造業的迴歸,而人工智慧革命的關鍵在於未來兩年,臺積電一家在臺灣本土的產能足以支援這輪革命。2025.3.3
(全文約2,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he trouble with MAGA's chipmaking dreams
TSMC will keep making most of the world's advanced chips at home for years to come
“讓美國再次偉大”晶片製造夢想的困境
未來數年,臺積電仍將在本土生產全球大部分先進晶片
載於/The Economist
日期/2025.2.26
正文:
在最近巴黎舉行的一次峰會上,美國副總統JD·萬斯表示,全球最強大的人工智慧系統將由美國使用“美國設計和製造的晶片”開發。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因為儘管美國在AI晶片設計方面領先全球,但早已將全球晶片製造中心的地位拱手讓給了臺灣。
··· ···
(全文約2,100字)
2️⃣特朗普對物價高企輕描淡寫,共和黨人擔心這會讓他們付出代價
按語:特朗普在競選時承諾降低物價,解決通脹,並將其作為打敗民主黨最核心的議題。但上臺後情況截然不同:1)物價居高不下,且有抬頭之勢;2)特朗普熱衷探討的都是物價以外的事情,從裁減聯邦政府、政治清算、文化戰爭到各種海外事務,但迴避通脹問題;3)目前看不出他的政策如何幫助降低通脹,其中降低能源價格是他在競選期間特別強調的抗通脹手段,但看不出他放鬆能源監管的政策如何在短期內提升產量、降低能源價格(尤其考慮到能源企業都是對價格訊號做出反應,希望最大化利潤);4)特朗普還計劃徵收高額關稅,只會進一步推高物價,增加通脹壓力;5)選民們願意給特朗普一些時間,目前還沒有開始抱怨,但未來半年,如果物價降不下來,共和黨人擔心這會讓特朗普(及共和黨)付出代價。最後,按理說,特朗普應該把降低物價作為短期目標,物價降下來了才有打貿易戰的國內經濟和政治條件,但他卻多管齊下,同時發力。如果關稅落地並最終提高物價,將給他帶來很大的政治壓力,減少他的迴旋餘地和籌碼,並且給他造成政治上的傷害。2025.3.3
(全文約3,2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rump Has Glossed Over High Prices. Republicans Worry It Will Cost Them.
The president talks more often about federal workers, diversity programs and foreign policy than the price of eggs
特朗普對物價高企輕描淡寫。共和黨人擔心這會讓他們付出代價
總統更多談論的是聯邦政府工作人員、多元化專案以及外交政策,而非雞蛋價格
撰文/Tarini Parti, Xavier Martinez & Josh Dawsey
載於/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5.3.2
正文:
華盛頓訊息。特朗普總統在競選期間承諾,在其就任總統的第一天就降低物價。然而,物價依舊居高不下,共和黨人擔心,如果通貨膨脹持續頑固,那些曾助力特朗普贏得大選的經濟因素可能在今天反過來對他造成不利影響。
··· ···
(全文約3,200字)
3️⃣美媒:關稅會使物價上漲多少?
按語:本文載於《華爾街時報》,結合穆迪的研究,分析了美政府加徵進口商品關稅對零售終端商品價格的影響(在多大程度上“轉嫁”給消費者)。總體而言,影響關稅對終端商品價格影響的最大因素是——產品特性。1)競爭激烈的大宗商品(如普通家居用品),由於市場供應方眾多且替代品豐富,關稅成本只有小部分轉嫁至消費者,供應商可能自行消化部分成本以維持競爭力;2)小眾產品(舉例:特定產地的葡萄酒)因消費群體忠誠度高、替代選擇有限,關稅往往被全額轉嫁,甚至可能引發同類商品連帶漲價;3)無可替代的高階產品(如壟斷性電子產品)因技術獨特性或品牌溢價,消費者依賴性強,生產商幾乎可將關稅成本完全轉移至售價;4)價格較高、替代品有限的商品(如汽車或配套家電)受關稅影響時,不僅目標進口品漲價,且行業整體價格也可能因供應鏈聯動或配套銷售策略被推高。總體而言,市場競爭程度、替代品可及性及消費者偏好共同決定了關稅對物價的傳導強度。但本文最有意思的地方還在於:在市場機制下,對某一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可能帶動對其他國家進口產品價格的聯動上漲,最終導致物價上漲效應。2025.3.3
(全文約2,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How Much Do Tariffs Raise Prices?
Lots of factors determine how much of a tariff is
‘passed through’ to customers. We break it down.
關稅會使物價上漲多少?
有很多因素決定了多少關稅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
撰文/Jason Douglas, Anthony DeBarros & Danny Dougherty
載於/The Wall Streeet
日期/2025.3.2
正文:
特朗普總統已對一系列產品和國家加徵或威脅加徵關稅。消費者到底得多花多少錢呢?有點意外——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 ···
(全文約2,000字)
4️⃣特朗普封堵貿易漏洞,中國小型出口商尋求替代計劃
按語:本文介紹了特朗普對華加徵關稅、取消小額商品免稅等政策下,中國中小型出口企業面臨的挑戰和選擇。可以看見,中小企業無非三條路,一是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適於有一定成本競爭力的企業,但轉嫁可能也只是部分轉嫁,企業也得忍受利潤率下降);二是產業外移,在中國以外地區(包括美國)投資與生產,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一部分(這適用於有一定實力的企業);第三是在其他市場尋找新客戶,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誠然,特朗普關稅會使相當一部分成本轉移到美國消費者,但對中國產業的影響也是實質的——尤其是面向美國市場的中小出口商。產業外移則將帶走中國本土的投資、就業、稅收及技術,對經濟及社會面都有影響。在美國推行關稅的情況下,中國應當採取必要手段擴大內需,幫助消化本土產能,保護本土產業。而保護本土產業最終也是保護本土的就業與需求。2025.3.3
(全文約1,6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China's small exporters look for plan B as Trump quashes trade loophole
Tax exemption that provides crucial lifeline to thousands of businesses set to disappear
特朗普封堵貿易漏洞,中國小型出口商尋求替代計劃
為數千家企業提供關鍵生命線的免稅政策即將取消
撰文/William Langley, Tina Hu & Gloria Li
載於/Financial Times
日期/2025.3.2
正文: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表示將很快取消一項對數千家小型出口企業至關重要的免稅政策後,中國的電商供應商們開始重新思考其經營方式。
··· ···
(全文約1,600字)
5️⃣美國正在對世界關上大門
按語:這篇文章剖析了過去一百年,美國完成的從“門戶開放”到“閉門主義”的戰略轉向:1)大英帝國治下時,美國奉行“門戶開放”政策,旨在取代歐洲列強和日本透過政治特權劃分“勢力範圍”的地緣政治正規化;2)二戰後,美國開始主導構建多邊體系(IMF、WTO、美元體系等),推動全球化與規則化貿易;3)1970年代末日本崛起,挑戰美國,有所衝擊,但沒有使美國放棄開放政策;4)進入本世紀,中國崛起、美國國內貧富分化嚴重、經濟民粹成為主導,在逐步瓦解了其維護全球秩序的國內政治基礎、意願及能力;5)特朗普第二任政府代表著歷史性的轉向——徹底摒棄多邊合作,迴歸“勢力範圍”邏輯、加劇貿易碎片化與經濟民族主義,同時放棄對全球秩序的維護。作者認為,世界舊資本主義秩序之所以存在及良好執行,有賴於一個超級主導強國的維護;今天,美國退縮,向世界關上大門,世界進入“零國集團”時代(國際體系中缺乏一個或幾個明確領導者的多級局面),回到傳統的“勢力範圍劃分”和權力制衡的時代。2025.3.3
(全文約1,9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he U.S. Is Shutting a Door to the World
美國正在對世界關上大門
撰文/Marc Chandler
載於/Barron’s
日期/2025.2.27
正文:
阿基米德曾宣稱,給我一個支點,一根足夠長的槓桿,我就能撬動地球。而今日的企業、投資者和普通家庭面臨的難題是,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了。曾經我們以為堅如磐石的東西,正在逐漸瓦解。
··· ···
(全文約1,900字)
6️⃣為什麼金融市場是制衡特朗普的唯一真正力量
按語:特朗普對政治制度、法律、媒體監督、道德規範全部不屑一顧,而現在又掌控政治權威,國會兩院和最高法院都偏向他。此時,特朗普似以不受任何約束。但唯獨他是紐約商人出身,是史上最關注資本市場表現的總統,將自己的業績、公眾形象、政治地位牢牢與金融市場的表現掛鉤,使得金融市場成為制衡其權力的唯一真正力量。歷史上看,市場波動多次影響他的決策,新上任以來,他在關稅方面的舉措也已經受到市場反饋的影響而略有所剋制。從他歷史上對股市和債市表現出的高度敏感性看,市場力量也許會抑制他推行更加極端的政策——其中包括對華經貿政策。2025.3.2
(全文約2,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Why The Financial Markets Are The Only Real Check On Trump
With Congress acquiescing to all of Trump's wishes and the courts stacked in his favor, many are concerned about an unbridled president. To the rescue comes the market.
為什麼金融市場是制衡特朗普的唯一真正力量
國會對特朗普的所有意願都默許,法院也傾向於他,很多人擔心會出現一位不受約束的總統。此時,市場挺身而出發揮了制衡作用
撰文/Sergei Klebnikov & Matt Schifrin
載於/Forbes
日期/2025.3.1
正文:
上週四,特朗普總統再次出手,金融市場也隨之動盪。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平臺發文稱,他將在下一週實施此前推遲的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徵收25%關稅的威脅,他給出的理由是這些鄰國在邊境禁毒方面做得不夠。隨後,在橢圓形辦公室,他又表示將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徵10%的關稅,使得新加徵的總關稅稅率達到20%。市場對此反應迅速且明顯。標準普爾500指數當日收盤下跌1.6%,致使其在2025年進入負增長區間;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收盤下跌2.8% ,本年度累計跌幅達3.8%。
··· ···
(全文約2,000字)
7️⃣“讓美國再次偉大”……靠關稅?
按語:本文載於美國保守派雜誌《National Interest》(國家利益),批評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北美能源體系的破壞性影響:其計劃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關稅將衝擊北美能源一體化(美國煉油廠依賴加墨低價重質原油),推高原料成本,削弱煉油業競爭優勢;鋼鐵關稅則使因油氣管道、鑽井裝置等基建成本使油氣成本增加5%~10%,並抬高本土能源的成本。作者指出,美國雖為能源強國,但日均消耗2,000萬桶石油,仍需進口,切斷鄰國供應將迫使其轉向地緣風險更高的遠途進口,並有重演1970年代“油荒”危機的風險。能源專家一致反對關稅策略,認為最終美國的石油行業將是最大輸家之一(同時還有所有需要使用能源的企業和消費者),並加劇能源安全風險。2025.3.2
(全文約2,2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 . . With Tariffs?
“讓美國再次偉大”……靠關稅?
撰文/Robert L. Kleinberg
載於/National Interest
日期/2025.2.28
正文:
自由貿易,即沒有關稅壁壘的貿易,是件好事。別隻聽我這麼說,看看經濟學家亨利·喬治(Henry George 1839 ~1897)對此的看法:“封鎖艦隊是各國試圖阻止敵人進行貿易的手段;保護性關稅則是各國試圖阻止本國人民進行貿易的手段。保護主義教給我們的是,在和平時期對自己做敵人在戰爭時期想對我們做的事。”
··· ···
(全文約2,200字)
8️⃣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是談判籌碼,但也可能是一顆經濟炸彈
按語: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到底會給美國經濟帶來什麼?誠然,其有可能作為談判籌碼,吸引外資,緩解關稅衝擊;但也很有可能轉化為經濟炸彈,尤其考慮到,去年4季度末(正值大選季)以來,美國經濟疲態顯現,消費者信心低迷、貨運量持續下滑、製造業投資萎縮,疊加拜登《晶片法案》政策紅利的消退,暴露出私營部門的結構性脆弱及信心不足。當前,美國對資本貨物進口依賴度居高不下,本土產業很難替代,如果全面對華、對歐加徵關稅,成本勢必轉嫁至消費者及企業,結果只會推高通脹,加速私營領域的衰退。很顯然,關稅是一個會帶來巨大反噬的經濟炸彈,特朗普手裡到底有多少牌可打?2025.3.2
(全文約1,6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rump tariffs could be bargaining chip or economic bomb
Fragile US consumer confidence, falling investment unsettles markets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是談判籌碼,但也可能是一顆經濟炸彈
美國消費者信心本就脆弱,投資下滑令市場人心惶惶
撰文/David P Goldman
載於/Asia Times
日期/2025.2.28
正文:
2 月 25 日,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表示,美國私營部門正處在衰退之中,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是讓經濟“重新私有化”,與此同時,關鍵經濟指標也閃爍著衰退預警訊號。
··· ···
(全文約1,600字)
9️⃣關稅之痛正真切地降臨到中國企業頭上
按語:本文載於《華爾街日報》,聚焦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後對中國企業的反應:有條件的中國製造商被迫加速產業鏈外移(加速了原來的“中國+1”戰略);中小企業受制於資金壓力和能力侷限,難以轉移海外,但採取降價、降低對美國的依賴等方式應對,但一些利潤微薄的企業確實面臨生存危機。國際層面,中國企業大多轉向東南亞國家,其中越南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承接了不少中國產業轉移。美國方面,企業已經在系統性嘗試降低對中國生產的依賴,同時計劃將價格向消費者轉移,同時美國政府還在同步對加拿大、墨西哥及歐洲盟友施壓,推行單邊關稅或對等關稅,這些舉措都將推高美國消費者的成本。對於向海外遷移的中國企業而言,還需考慮,美國也有可能對其他國家(如越南)加徵關稅,因此產業鏈轉移本身也是有風險的。但無論如何,美國是中國商品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場,這一輪貿易戰確實可能推動並加速中國本土產業外移(導致投資、技術和就業外移),留在本土且仍然依賴美國的中小經濟體也面臨新的挑戰。提振內需、拓展第三國市場可能是當務之急。2025.3.2
(全文約1,8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he Tariff Pain Is Getting Real for Chinese Companies
Trump administration is set to slap an additional
10% tariff on Chinese imports, sparking panic among some manufacturers
關稅之痛正真切地降臨到中國企業頭上
特朗普政府即將對中國輸美商品額外加徵10%的關稅,引發了一些中國製造商的恐慌
撰文/Clarence Leong & Hannah Miao
載於/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5.2.28
正文:
中國東南部城市廈門的律師崔舒(音)週五上午正在辦公室工作,這時,他接到了客戶們一連串的電話和簡訊,他們都在瘋狂地就特朗普總統幾小時前在社交媒體上釋出的最新提議尋求指導: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的關稅。
··· ···
(全文約1,800字)
【【【請求推薦(長期有效)】】】
招募:影片剪輯拍攝、新媒體運營
崗位:實習生 或 正式崗
領域:人文社科
要求:英文基礎好、有國際視野、有人文關懷、有創意、有網感
經驗:應屆畢業生 及 1~5年工作經驗即可
地點:北京(要求人在北京,可接受遠端辦公)
聯絡:電話15010806420 微信mylivinghistory-xu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