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牲產隊長 來源:牲產隊
全文1561字,預計閱讀需2分鐘。
各大國有銀行下調存款利率,1年期銀行存款利率跌破1%了。為什麼會跌破1%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不跌不行,銀行扛不住。因為存款是銀行的負債,存款利率越高,銀行的債務成本就越高。銀行的業務本質上就是,把民眾的存款低息借過來,再高息貸出去,賺的是息差。可現在,央行降準降息了,基準利率下調10個基點,降到3.5%了。

那有人說了,這才3.5%而已,怎麼存款利率就跌破1%了呢?這中間不還有2.5%的息差可以賺嗎?銀行有啥扛不住的?這就關係到銀行的綜合成本了。首先,銀行要養人。像工行就有41.5萬名員工,建行也有37.6萬員工,這些人得吃得喝,得交社保。2024年,工行員工總成本就有1075億,人均薪酬34.42萬元。這個成本是相當高的。
其次,銀行有壞賬,也就是不良貸款。咱們還是以工行為例,它2024年的貸款不良率約為1.34%,不良貸款總額接近3800億了。其三是,銀行還有辦公、稅務以及營銷等各類成本。對各大銀行而言,要想維持良性運轉,它的貸款利率基本上是不能低於3%的。
像此前,各地銀行把房貸利率、消費貸利率打到2.8%,都被迅速叫停了。為什麼?這就跟外賣低價內卷是一樣的。要是各大銀行都打價格戰,瘋狂降利率,最終拖垮的是整個行業,會帶來額外的金融風險。

那第二個原因呢?刺激經濟。對個人而言,存款是越多越好。但對國家經濟而言,存款太多並不是好事。它意味著,市場缺乏活力,貨幣缺乏流動性。央行把錢印出來,投入市場,不是希望這些錢都躺在銀行的賬戶上,而是流入市場,參與交易。交易越多,市場活躍度就越大,市場活躍度越高,經濟就越增長。
比如,你有5000塊錢,你買了一臺華為手機。華為賺了這5000塊錢之後呢?去支付供應商貨款,給員工發工資。供應商收到貨款,又可以投入新的生產。而員工領到工資,也可以給家裡的小孩買一個新書包。就這5000塊錢流動起來,它就能創造了1.5萬,甚至2萬元的GDP。
但這5000塊躺在銀行,就變成一筆“殭屍存款”了。它不僅不參與GDP創造,還要倒賺銀行的利息。而銀行呢?想把這筆錢貸出去,也貸不出去。為什麼?因為市場上沒有消費,沒有人花錢,那工廠就沒有訂單,工廠沒有訂單,老闆就不會去貸款,更不會擴大生產規模。
降息的本質,是放水,而放水,是為了刺激經濟。那如何才能確保,既降息刺激經濟,又讓銀行不虧本呢?這就需要降低存款利率了,把存款從銀行的賬戶上,趕出去。讓你別存錢了,趕緊把錢取走,花掉。
像隔壁的日本,就曾因內需低迷,消費不振,搞出了負利率。負利率是怎麼來的呢?不是說,你去銀行存錢,要給倒賠錢給銀行,不是這樣的。真正的負利率是,假設銀行存款利率是1%,而貨幣貶值率是1.5%。你去銀行存一年的錢,你的購買力還下降了,存款利率蓋不住貨幣貶值率。
在這個過程中,銀行與儲戶是雙輸的。因為銀行支付了利息,可儲戶卻沒有賺到錢。為什麼明明已經負利率了,為什麼這些日本人還是不願意消費呢?有兩大因素:
一是,老齡化率太高了。一個人一生的黃金期,就在於中青年時期。可到了老年階段,花錢的慾望大幅下滑,有錢也不想花了,消費需求低迷。
二是,負利率只是小虧,頂多虧個1%或者2%,但拿去消費,那就真的是花多少,就沒多少。而拿去投資,一旦虧掉,就一毛都沒了。
因此,經歷過泡沫時代的日本人,寧願負利率,也不去消費,不去投資了。那怎麼才能打破這種惡性迴圈呢?就是得讓有閒錢的人把錢拿出來消費,重新啟用市場,增加訂單,創造更多的投資機會。降準降息,都是為了讓錢流動起來。
只有錢流動起來,整個社會經濟才會充滿活力。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勤儉節約,但適度消費,更有利於經濟的增長。
加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點選「推薦❤」,讓更多的人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