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瘋了:拼命在放貸!

作者:櫻桃團隊
來源:櫻桃大房子
文章已獲授權

為了完成放貸目標,銀行最近算是豁出去了,每天都在透過不同方式提醒使用者來借錢,到處求爺爺告奶奶的,生怕你不借錢。
你好,我是招商/平安/農業銀行的小李,為您準備了30萬-100萬額度不等的貸款,有需要嗎?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接到大量的銀行放貸電話!我反正是幾乎每天都有接到。
頻率高到有人在網上發帖投訴,還以為自己遇到什麼新型詐騙了。

沒有接到電話的,別以為就此逃過一劫了,還有滿屏的簡訊轟炸。

神奇的事,大家好像收到任務一樣,各大銀行傳送的簡訊都是提前對好的,竟然一模一樣:
助力經濟恢復,我行再次將您額度提高至498000元,三年內隨借隨還……
銀行給出來的優惠活動也特別多,一個比一個卷。
據說現在還推出了很多種新玩法,比如拉新裂變的“拼團”模式,你想要更低的利率的話,就要拼更多的人才能享受到。
有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那麼多合夥拼團,紛紛跑到網路平臺一起湊團貸款。
四大商業銀行一般最低是2.8%,大型的商業銀行和地方性銀行則是2.6%;一些小銀行最低做到2.5%起。

要是你有職業光環加身,比如教師、公務員、事業單位、大廠職工等身份,你還能獲取更低的貸款利率。
以前貸款還需要借貸人提供一些流水,或者工作證明。
現在瘋狂到,只要你是一個活人,只要你的賬戶不是正在逾期(過去逾期也無所謂),都可以把錢借給你。
為了把錢借出去,銀行是真的快瘋了。

其實一直以來銀行都是有放貸任務的,也有專門的部門負責打電話,但頻率和貸款的壓力並不像今年那麼大。
今年之所以追著給普通人放貸,原因有二:
一、擴內需,提振消費,絕對是2025年國家戰略的一條主線。
特朗普上臺後,所有人都知道外貿生意沒以前好做了,銀行擔心風險並不是那麼情願給一些小工廠老闆發放貸款。
未來的發力點只能是往消費、擴大內需的方向走。
3月16號,國家專門釋出了《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的報告,這份報告我相信大家看到了。
這份報告表明了國家在外需受阻的情況下,擴內需的決心,
報告還明確提到了如何提振消費?如何增收,如何保障消費,如何穩樓市股市,如何提高大家的財產性收入等等。
尤其是提振消費,讓所有的人都參與其中。
但現在的社會面臨一個很尷尬的情況,老年人有錢,銀行放著天量的存款,但是他不消費。
年輕人消費慾望強烈,但是沒錢消費。
大家可以看看小米最新的車su7ultra引發多大的熱議就知道了,已經成為新一代年輕人心中的dream car了,哪怕價位高達五十多萬,年輕人都想擁有一臺。
既然大家不那麼熱衷生娃買房了,那鼓勵你們消費總是可以的吧。
年輕人有時間,有慾望,有精力,唯一缺的就是錢,這好說,銀行配合放貸借錢就完了。
在3月16號,國家釋出了提振內需的報告之前,金融監管總局已經先行一步了。
鼓勵銀行金融機構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個人消費貸的投放力度。
意思很明確,就是要銀行等金融機構全力配合國家要提振消費的這個大政方針。
所以最近我們才看到銀行發了瘋似的,瘋狂放貸。
尤其是汽車金融服務,延伸洗車、加油等消費服務鏈條,還有家裝、家電等消費重點領域。
涉及到上述行業的,銀行對放貸人資質基本上沒有太大要求,稽核秒透過。
第二點、中國已經進入新一輪的放水大週期。
央行多次強調,2025年將會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甚至會擇機降息降準。
一旦降準,銀行手裡就會拿著大量的資金,這些錢目的就是為了流通到市場上。
而這些錢留到市場上,目的除了提振消費之外,還有一個主線任務就是穩樓市股市,提高大家的財產性收入。
為了吸引更多人去借錢,透過錢生錢,所以這兩年來,無論是存款利率還是貸款利率不斷在下降,從五點多,到如今的兩點多。
可能很多人覺得利率降那麼多,但普通人遭遇失業裁員,依舊是不願意借錢啊,利率下降也沒用。
但事實上,降息降準大放水真正利好的是敢於借錢的人。
因為大部分的底層普通人,他們不懂經濟,抵抗通脹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錢放在銀行存著,吃一點定期利息。
但如今為了鼓勵大家去花錢,去投資,定期利率跌至1.6%,底層人再也沒有了抵抗通脹的渠道了。
相反那些敢於借錢的人,可以透過低成本借到錢,去投資一些潛力資產,把槓桿撬動起來,加速提高大家的收入。
其實每一輪大放水其實都是在洗劫這一波兒只會把錢放在銀行存款這一幫人的財富,然後透過通脹的形式把錢給到那些敢於花錢的群體上。
這麼多年來,無論古今中外,從來沒變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