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紅書曬了一張黑脖子照片,被網友診斷為“胰島素抵抗”?

近日,不少網友在小紅書上釋出自己脖頸處皮膚髮黑或出現深色顆粒的照片,求助自己是否生病。
圖源:小紅書
在評論區網友的提醒下,到醫院檢查,發現自己存在胰島素抵抗的症狀,需要進行治療。
那麼,什麼是胰島素抵抗?難道僅憑一張脖子的照片就能透過社交媒體“確診”嗎?

什麼是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抵抗指的是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在正常的人體內,胰島素是由胰腺β細胞分泌的肽類激素,它就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啟細胞膜上的葡萄糖通道這個“門鎖”,讓葡萄糖從血液中進入到細胞內。而當胰島素抵抗出現時,“門鎖”生鏽了,即使有足夠多的胰島素“鑰匙”,也難以開啟,血糖無法進入細胞,就在血液中堆積。時間久了,就有可能引發2型糖尿病。
常見的糖尿病型別
1型糖尿病:免疫系統攻擊破壞‌胰腺β細胞‌,導致胰島素分泌問題;多發於兒童、青少年。
2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多發於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齡超過45歲人群。
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間出現的血糖升高,多數在分娩後血糖恢復正常,但未來患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
其他特殊型別糖尿病:由特定病因(如基因缺陷、胰腺疾病、藥物或化學物質等)直接導致的血糖異常;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具體表現和治療方法因病因不同而異。

胰島素抵抗的主要表現
1
皮膚異常(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通常與胰島素抵抗有關,是一種以褐色、絨狀、過度角化的斑塊為特徵的皮膚病變,通常出現於頸後部、腋窩、腹股溝及肘部,但也可能覆蓋皮膚的全部表面,僅手掌和足底皮膚不易出現。皮膚病變可能呈現凹凸不平的小疙瘩狀(類似乳頭瘤的樣子),皮膚表層增厚、表皮突起增多、黑色素細胞數量也增加了。黑棘皮病最常見的相關疾病是肥胖和糖尿病,在極少數情況下是內部惡性腫瘤的徵象,需要警惕。
圖源:healthtips.ph
2
異常的飢餓感與低血糖
某些患者在用餐後不久又會感到飢餓,這是由於胰島素無法有效將血糖送入細胞,導致大腦誤判能量不足,觸發了飢餓的訊號。此外,某些患者在用餐不規律的情況下會出現低血糖,這是由於儘管血液中的血糖已經降下來了,胰島素依然還在不斷分泌,胰島素分泌的節奏出現了問題。
3
女性患者的特殊表現
女性患者可能伴隨囊卵巢綜合徵(PCOS),通常表現為月經週期不規律、閉經以及不孕,患有痤瘡、皮膚油膩,體毛增多或脫髮。多囊卵巢綜合徵是以生殖內分泌代謝紊亂為主要特徵的疾病,常伴有高雄激素血癥,但胰島素抵抗與卵巢高雄激素血癥之間存在關聯的機制還不太明確。胰島素抵抗的女性常有生殖系統異常,但胰島素抵抗的男性則沒有明顯的生殖系統不良表現。
4
代謝異常
胰島素抵抗是諸多代謝異常的共同基礎,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多囊卵巢綜合徵及認知障礙等。
由於胰島素的最主要作用是參與血糖調節,所以胰島素抵抗會影響體內葡萄糖代謝。許多患者的血糖濃度最初正常或僅輕微升高,尤其是在發生胰島素抵抗的早期,因為此時還能透過提高胰島素水平來維持血糖正常。患者起初可能只有餐後高血糖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異常,但此後大多數患者的胰腺β細胞最終無法代償胰島素抵抗,高血糖隨之發生。

哪些人群需要警惕胰島素抵抗?
除了自查發現疑似“黑脖子”“黑腋下”等情況,需要到醫院去檢查是否患有胰島素抵抗以外,下列人群尤其需要提高警惕:
1
遺傳與先天因素相關人群
有家族病史者、直系親屬患糖尿病、代謝綜合徵家族史等人需要格外注意。亞洲人(尤其南亞)基因導致內臟脂肪易堆積,胰島素敏感性更低,有一定的胰島素抵抗風險。而非洲裔、西班牙裔的肥胖相關基因變異更常見,胰島素抵抗風險則明顯升高。 
2
生活方式相關高危人群
肥胖者(尤其腹型肥胖者)、久坐不動者、精製米麵及含糖飲料攝入過多而膳食纖維攝入不足者。
3
特定生理階段或疾病人群
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妊娠女性、中老年女性、慢性代謝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壓、高尿酸等)
4
其他人群
睡眠障礙者、長期應激狀態者(如夜班工作者——研究顯示其胰島素敏感性比日班者低20-30%。慢性工作以及心理壓力會使皮質醇持續升高,促進血糖生成並抑制胰島素作用。)、藥物影響者(如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抗精神病藥物等)

胰島素抵抗的診斷方法
許多朋友根據社交媒體上的圖片,自行判斷或被網友判斷為黑棘皮病,疑似存在胰島素抵抗。這是一種自查方式,但皮膚表現需要專業的皮膚科醫生進行判斷,胰島素抵抗也不能根據單一皮膚表現確診。
在臨床篩查中,需空腹檢測的指標包括:空腹血糖、血脂和空腹胰島素;同時建議檢測血壓(無需空腹)。另外,一些專業的化驗方法可以用於診斷胰島素抵抗,比如胰島素和C肽釋放試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和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高胰島素正葡萄糖鉗夾試驗(該試驗是評價胰島素抵抗的金標準,不過需要特殊裝置和專業人員,過程中需多次抽血,一般僅用於科學研究)
圖源:攝圖網
總而言之,胰島素抵抗等內分泌以及代謝相關疾病,需要專業就醫、抽血化驗,再經過醫生的判斷來確診。

胰島素抵抗的治療方法
在以往的就診案例中,我們遇到很多女性患者因為肥胖、月經不調來看診,最後化驗檢查提示為多囊卵巢綜合徵和胰島素抵抗。醫生的第一條建議不是藥物,而是減輕體重!從這一點,我們不難看出不論是胰島素抵抗,還是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疾病,改變生活飲食方式,進行體重管理永遠是首要的“治療”方式。人們總期望於不改變原有生活方式,而口服一些“神藥”可以解決問題,但往往現代醫學會告訴人們這些“神藥”並不存在。
圖源:攝圖網
胰島素抵抗並不可怕,它是身體的一個訊號,相比其他的疑難雜症,它是可透過自身努力改善的。面對胰島素抵抗,我們需要透過調整飲食習慣(控制每日總熱量攝入,實現營養均衡)、進行適當運動(中等強度運動,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來積極減輕體重。同時,要改變作息以保證睡眠。正確面對生活與工作中的壓力,尋找合適的情緒釋放方式,減少情緒轉化為激素對軀體產生的影響。情況比較嚴重的,在醫生的指導下,也可以使用一些藥物,例如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等。
請記住:藥物只是幫手,而改變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解藥。

參考文獻
[1] Prevalence of acanthosis nigricans and its correlates in a cross-section of Nigerian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2] Screening obese students for acanthosis nigricans and other diabetes risk factors in the urban school-based health center
[3] Hud JA Jr, Cohen JB, Wagner JM, Cruz PD Jr. 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acanthosis nigricans in an adult obese population. Arch Dermatol. 1992 Jul;128(7):941-4. PMID: 1626961.
[4] Dunaif A, Xia J, Book CB, Schenker E, Tang Z. Excessive insulin receptor serine phosphorylation in cultured fibroblasts and in skeletal muscle.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insulin resistance in 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J Clin Invest. 1995 Aug;96(2):801-10. doi: 10.1172/JCI118126. PMID: 7635975; PMCID: PMC185266.
[5] Diamanti-Kandarakis E, Dunaif A. 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revisited: an update on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Endocr Rev. 2012 Dec;33(6):981-1030. doi: 10.1210/er.2011-1034. Epub 2012 Oct 12. PMID: 23065822; PMCID: PMC5393155.
[6]Semple RK, Savage DB, Cochran EK, Gorden P, O'Rahilly S. Genetic syndromes of severe insulin resistance. Endocr Rev. 2011 Aug;32(4):498-514. doi: 10.1210/er.2010-0020. Epub 2011 May 2. PMID: 21536711.
[7] Taylor SI, Grunberger G, Marcus-Samuels B, Underhill LH, Dons RF, Ryan J, Roddam RF, Rupe CE, Gorden P. Hypoglycemia associated with antibodies to the insulin receptor. N Engl J Med. 1982 Dec 2;307(23):1422-6. doi: 10.1056/NEJM198212023072303. PMID: 7133096.
作者俞萌 長寧區婦幼保健院主治醫生、婦產科博士
策劃&編輯:Tiara
鳴謝:長寧區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 王朝 為本文提供科學指導。
題圖圖源:小紅書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下小IN
每天會分享INS新資訊
長按新增訂閱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