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合作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在《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首發《地黃寶源顆粒和茯苓運化顆粒標本序貫給藥治療小鼠自發性2型糖尿病》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考察地黃寶源顆粒(DHBY,本方)和茯苓運化顆粒(FLYH,標方)序貫給藥(SEQ-1組、SEQ-2組)對2型糖尿病小鼠的藥效作用。結果表明,給藥期間,SEQ-1和SEQ-2序貫給藥具有顯著降糖作用且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改善作用,降糖療效優於單獨給藥DHBY組和FLYH組。
此外,實驗設定達格列淨(Dapa,國內獲批治療2型糖尿病及射血分數降低的心力衰竭)組,以確定地黃寶源顆粒和茯苓運化顆粒療效。結果顯示,觀察到與達格列淨同等降糖效果(非劣效),且在停藥2周後,Dapa組的空腹血糖(FBG)顯著升高,糖化血紅蛋白(HbA1c)較停藥時有升高趨勢,SEQ-2組的FBG和HbA1c均保持顯著降低水平,且SEQ-1組HbA1c還觀察到在停藥後的持續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中藥新藥如何透過序貫用藥實現“標本兼顧”的治療效果?“標本兼顧”路徑走通之後,第一款體現標本兼治中醫特色的新藥組合將給2型糖尿病患者帶來怎樣的臨床獲益?
01
觀察到與達格列淨同等降糖效果(非劣效)的序貫治療中藥
序貫治療是臨床應用廣泛的治療策略,主張不同治療階段採用不同治療策略,包括合理排序藥物的使用方案,以達到最佳療效。過往研究及臨床觀察表明,T2DM患者的序貫治療有降糖強效持久、安全性良好、依從性好等優勢。
近年來,中西醫聯合治療逐步成為臨床新選擇:單純採取西醫序貫療法仍不足以獲得理想的控糖效果。中醫序貫治療強調辨證施治,按照一定順序合理使用不同劑型或不同型別的方藥貫穿治療全過程,層層遞進,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具有“標本兼顧”的獨特優勢。
此次實驗即研究兩款中藥新藥——茯苓運化顆粒與地黃寶源顆粒序貫使用方案及療效。兩款藥方透過標本交替序貫治療,從病因、病機的不同階段進行綜合干預,是第一款體現標本兼治中醫特色的新藥組合。
實驗資料顯示,中藥序貫治療可協同增效,改善糖尿病的代謝紊亂和病理損傷,顯示出優於單藥使用的降糖效果和組織保護作用:
首先,各中藥組HbA1c下降幅度與陽性對照藥達格列淨相當,成為罕見的、在小鼠實驗觀察到與達格列淨同等降糖效果(非劣效)的中藥。HbA1c(糖化血紅蛋白)較基線的變化是當前降糖藥物臨床試驗中公認的替代終點,作為關鍵研究中的主要療效終點,評估藥物降糖效果。

(各實驗組糖化血紅蛋白資料變化)
其次,實驗資料顯示,兩個序貫給藥組在停藥後,可持續性控制血糖的現象,且為同類型研究中首次報道,提示具有潛在實現糖尿病停藥後仍能有效緩解高血糖的臨床價值:停藥兩週後,Dapa 組小鼠FBG及HbA1c出現明顯回升。SEQ-2序貫治療干預8周和停藥2周後,均顯著降低小鼠的FBG和HbA1c水平,並保持療效;而SEQ-1組序貫治療在停藥後表現出FBG持續下降趨勢,且HbA1c持續顯著降低,提示在減輕胰島素抵抗或對胰島細胞功能有修復作用,為臨床探討中藥實現糖尿病有效緩解提供了可能性。
持續獲益的資料背後,是中藥序貫治療的深層修復機制:透過標本序貫給藥,“標本兼治”能夠有效解決糖尿病從痰飲內停、阻礙血糖利用到脾虛失調中水谷精微、運化失常兩大病機,體現了中醫治標也治本的哲學思維優勢。茯苓運化顆粒以利水滲溼、健脾調津為主要功效,透過清除溼濁阻滯,提升機體運化能力,充盈營氣,增加機體對血糖的利用,從而實現降糖療效,為治標方;地黃寶源顆粒則以補脾生津為核心,脾是後天運化之本,從根本上緩解水谷精微、輸布失調的狀態,為治本方。
分析指出,達格列淨是一種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主要降糖機制為透過抑制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來增加尿糖排洩,從而降低血糖水平。這種機制並不能根本改善糖尿病的病理過程(如胰島功能減退或胰島素抵抗)。因此,在停藥後,腎臟恢復對葡萄糖重吸收功能,血糖水平迅速反彈。
02
“標本兼顧”背後:胰島細胞修復,臨床併發症相關獲益
此外,小鼠實驗中觀察到一系列的組織結構形態改善、相關組織功能改善,顯示出給藥期間及停藥後的持續獲益。
正常組小鼠胰島細胞數量豐富外觀呈飽滿球形,分佈均勻排列整齊,與腺泡細胞界限清晰。模型組小鼠胰島細胞數量減少,形態萎縮,邊緣不整,界限不清,排列混亂。給藥8周,各受試物組小鼠胰島組織形態有改善,胰島細胞數量較豐富,細胞排列較整齊,其中SEQ-2組改善更明顯。停藥2周,SEQ-2組小鼠胰島細胞萎縮程度較輕、排列更整齊,與腺泡細胞的界限更清晰。

(各實驗組胰島細胞形態學變化)
從血清胰島素相對水平來看,與模型組比較,Dapa組給藥8周和停藥2周胰島素均無顯著差異;DHBY組、FLYH組、SEQ-1組、SEQ-2組給藥8周和停藥2周胰島素均無顯著差異,但SEQ-2組胰島素水平有升高趨勢。

(各實驗組血清胰島素相對水平資料變化)
同時,中藥及序貫治療組在T2DM導致的血脂四項、肝臟組織病理、腎臟組織病理中均顯示出組織損傷及功能改善的效果,尤其是對小鼠視網膜功能的改善,提示未來在相關併發症及臨床指標上的潛在獲益。
給藥8周後,與模型組比較,SEQ-1組甘油三酯水平顯著降低(P<0.05),肝細胞空泡變性明顯改善;SEQ-2組腎損傷程度明顯減輕,肝細胞空泡變性明顯改善。

(視網膜OCT多線掃描圖:藍色區域越大、顏色越深代表視網膜厚度越薄)
OCT多線掃描圖顯示,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視網膜厚度顯著變薄。與模型組比較,序貫治療8周序貫干預8周的視網膜厚度顯著變厚:SEQ-2組給藥干預8周的視網膜厚度顯著變厚,SEQ-1組停藥2周後的視網膜厚度顯著變厚(P<0.05)。

(各實驗組視網膜細胞形態學變化)
視網膜病理組織觀察發現,視神經節細胞數量明顯增加,並有明顯的病理損傷減輕情況:DHBY組、FLYH組、SEQ-1組、SEQ-2組的視網膜層次結構逐漸恢復清晰,細胞排列更為緊密,其中神經節細胞層內的視神經節細胞數量有所增加,空泡變性程度減輕,核染色呈現出接近正常組的深染程度,明顯觀察到視網膜病理損傷減輕情況。其中SEQ-2組觀察到視網膜厚度顯著變厚。
03
臨床標本序貫使用超10年,經典名方的標準化探索
據悉,茯苓運化顆粒、地黃寶源顆粒來自中醫經典《傷寒雜病論》,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指導,糖尿病專家胡天寶臨床化裁。兩方已有10餘年的臨床標本序貫使用歷史,療效確切,表現出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顯著降低。精醫和生醫藥(廣東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有限公司推進其標準化及循證醫學研究。
王琦院士在該專案的指導會中提出,“糖尿病終身服藥背後是‘本’這個病因的長期存在,‘本’在於脾的轉輸運化失常,水谷精微失於輸布。中藥除了解決‘標’的痰飲阻礙血糖利用問題後,只有解決了‘本’的問題,才能使人的運化恢復,糖脂代謝恢復正常,糖尿病也就有了恢復的轉機。”
迴歸中藥註冊審評端,對於“人用經驗”這一中藥新藥研發特點的重視日益提升。本月,由王琦等6位院士、10位國醫大師參與起草的《“三結合”註冊審評證據體系的定位及“人用經驗”價值取向的專家共識》釋出。共識明確,在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簡稱“三結合”)的中藥註冊審評證據體系中,“人用經驗”是其中的核心環節,指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積累的,用於滿足臨床需求,具有一定規律性、有效性和可重複性的經驗總結,最終形成的有效治療方案或者治療藥物等。
共識認為,“人用經驗”是踐行中醫藥理論的結果,其資料包含了中藥新藥的處方組成、臨床定位、適用人群、劑量、療程、安全性等重要因素,與臨床試驗存在明顯的遞進關係,併為後續的臨床試驗設計提供研究基礎。“人用經驗”資料的質量決定了後續需要開展哪一期臨床試驗。
緣起於《傷寒雜病論》、化裁於數十年臨床應用的中藥新藥茯苓運化顆粒、地黃寶源顆粒,正是充分發揮人用經驗、遵循“三結合”路徑發展的典型案例。
此前,精醫和生於2019年—2022年完成了該藥在8家醫院的400例人用經驗真實世界研究,又於2023年開展了117例固定處方、固定劑量、固定使用方案的高質量真實世界人用經驗臨床研究;並於2024年7月起在全國16家GCP醫院開展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高質量IIT試驗。首款標本續貫中藥新藥有望在年內獲得更符合循證醫學的臨床資料,從而申報IND,進入關鍵臨床研究。
2025年3月7日,“茯苓運化顆粒、地黃寶源顆粒”標本序貫治療糖尿病專案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納入重點品種,進入新藥申報快車道。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