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波克拉底曰,萬病之源起於腸。可能衰老也是,當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腸道菌群的變化與宿主的衰老過程有關。
近期,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和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華大基因智惠醫學研究院學者聯合進行的研究,更是提出了“腸道菌齡”的概念,並認為腸道菌群是決定人體年齡的重要因素。
並且這一年齡不以人的生理年齡為標準,也提示腸道菌群具有調節代謝衰老的潛在價值。
這項研究對近2萬名40歲以上居民最長11年的隨訪資料進行了分析。
研究者綜合考慮了包括肥胖、胰島素敏感性、糖代謝、脂代謝、血壓、肝功能、腎功能等在內的21項代謝指標,並由此構建了代謝健康簇 (MC1)、脂代謝紊亂簇 (MC2、MC3)、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簇 (MC4)與糖代謝異常簇 (MC5)5個代謝共病簇(metabolic multimorbidity clusters )。
隨訪11年結果顯示,與代謝健康簇相比,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簇和糖代謝異常簇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分別增加了75%和117%。
另一個獨立驗證佇列中證實,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簇、糖代謝異常簇的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
研究者又對隨機納入的4491名居民的糞便宏基因組資料進行了深入分析。
結果發現,腸道菌群組成與代謝共病簇、年齡均相關。其中,擬桿菌屬在年輕人更為豐富,而普氏菌屬在老年人中更為常見。
基於55種與年齡相關的腸道微生物,研究者還開發了腸道菌齡的度量,並在包含4425個宏基因組樣本的4個外部佇列進行了驗證。
研究者發現,在60歲以上人群中,與MC1、MC2或MC3相比,與MC4或MC5相關的心血管病高風險,在腸道菌齡高的人群中更為明顯,而在腸道菌齡“年輕”的人群中則降低,且與年齡、性別和其他生活方式和飲食因素無關。
腸道菌齡“年輕”似乎抵消了代謝功能障礙導致的心血管病風險,這提示,腸道菌齡在代謝不健康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中起到調節作用。
研究者表示,希望今後繼續開展研究,瞭解腸道微生物與宿主年齡和代謝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心血管健康和死亡的模式,探究代謝衰老–微生物之間的複雜關係。
看更多精彩科普節目,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來源:Wang T, Shi Z, Ren H, et al. Divergent age-associated and metabolism-associated gut microbiome signatures modula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Nat Med. 2024, 30(6):1722-1731.
來源:中國迴圈雜誌 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