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枳為橙
來源:名著聽書(ID: dushu3690)
自省以修身,自愈以安心,自渡以破局。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週週朗讀音訊

不久前,偶然看到羅翔教授的一段演講,印象十分深刻:
“如果沒有限制的話,人一整天會只知道玩樂,玩到手機沒電,還得著急忙慌找充電寶趕緊續上。”
對此,他表示,人如果隨心所欲,還沒有一個“矩”,就容易成為內心的奴隸,也會成為慾望的奴隸。
在這樣的放縱中,表面上看你是自由,實則已經被奴役了,總有一天會拖垮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有人抱怨上天不公,總覺得憑什麼別人的日子都越過越好,自己的生活卻始終在走下坡路。
或許大多數人都忽略了:人這一生,真正的擺渡人,其實是自己。
如果你整天不讀書,不運動,不節制消費,不反省自律,沒有興趣、愛好和目標,對未來毫無期望,生活又如何能變得美好。
好的生活,前提便是自己醒悟;好的人生,終究在於自我成全。
當你感到焦慮、迷茫時,與其等待他人救助,不如開始經營自己,養成這5個好習慣。

-
讀書,是價效比最高的投資。
北野武說:
“擁有才華,是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能讓自己真正挺胸抬頭站立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東西。”
而讀書,就是提升個人才華、拓寬認知眼界、豐盈內在靈魂最好的方式。
閱讀的過程中,人的思想會得到洗禮,精神上會收穫真正的滿足,也會為自己找出新的可能。
詩人餘秀華前半生走過的路,經歷了各種磕磕絆絆,每一步都走得極為艱難。
出生時缺氧導致腦癱,留下了行動不便、口齒不清的後遺症,結婚後又遇人不淑,時常遭到丈夫的冷嘲熱諷和家暴。
最難熬的日子裡,她喜歡上了讀書,在書籍的世界裡,找到了能量的源泉,慢慢開始嘗試寫作。
後來,她鼓起勇氣結束了錯誤的婚姻,開啟了新生活,還出版了自己的詩集,改變了人生走向。
人為什麼要閱讀?
在羅翔看來,讀書可以讓人不斷超越自己的偏見,走出自己的狹隘。
的確如此。
讀書的過程,就是為自己的精神世界添磚加瓦的過程,也是重塑生活節奏的途徑。
你想不通的問題,書中總有指引答案;你渴望到達的地方,書中自有廣闊天地。
如果你不知道前方的路該往何處走,不妨試著去書裡找找方向。
與書中的人物對話,看看不同的活法;在書裡的世界裡,找找生活的出路。
1. 培養閱讀興趣:
如若是喜歡歷史,可以先選擇一些簡單的歷史讀物。
不要強迫自己去讀自己讀不懂並且不喜歡的內容,長此以往,容易讓人產生挫敗感,失去閱讀信心。
有時候讀一些所謂“無用”的書籍,正是讓眼界變得寬廣的開始。
2. 設定讀書計劃:
根據自己平時的日常生活節奏,選擇一個專門的閱讀時間,營造安靜的讀書環境,制定明確的閱讀計劃,比如多久看完一本書等。
讀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遮蔽手機資訊,減少外界干擾,也能提高自身專注力。
3. 記錄讀後心得:
讀書時可以做一些閱讀筆記,標註下重要的知識點以及自己有疑惑的部分。
閱讀完一本書後,可以結合眼前生活寫下感悟和思考,從而讓自己得到更好的成長。

-
運動,是給身心最好的富養。
羅翔曾多次在訪談中講到:
“人最大的痛苦,是無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鴻溝。”
人生中有很多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知道的很早,實現起來卻花費了數十年時間。
對於不少人而言,堅持運動,就是這樣一個“難題”。
但只要長時間堅持下去,不僅身體的活力會迴歸,內心的諸多不快也會得以疏解。
作家馮唐之前說起過自己的成長經歷:
他年少時體弱多病,隔三差五就得去醫院做治療,那時小小年紀的他深感苦惱。
他不想總是靠藥物維持身體各項機能,也不願用那副虛弱的身體走完往後的路,於是他下定決心,透過跑步改變自己。
上學時,他一路跑到學校;休息日,他閒下來也出去跑步。
自那以後,他去醫院的次數越來越少,身體也越來越好。
有一年時間裡,馮唐每天都會堅持晨跑,也正是那一年的鍛鍊,讓他收穫了健碩的體能。
後來,他就將這個習慣堅持下去,與運動相伴,重塑了美好人生。
運動和不運動的人生,註定會拉開一大截距離。
運動,啟用你的生命力,帶動你的精氣神,即便處於變老的路上,也能讓你活力滿滿。
當下,試著戒掉懶惰的習慣,伴隨著春天的到來,養成運動的習慣吧:
1. 行動力,是一切改變的前提:
凡事都需要先開始執行,才會擁有新的結果。
2. 循序漸進,找到適合自己體能的運動方式:
根據自己身體狀況設定運動計劃,切忌過度運動,若感到不適,應及時休息並尋求幫助。
堅持運動,身心自會保持最佳狀態,生活也會過得越來越精彩。

-
存錢,是中年後最大的底氣。
過年期間家庭聚會時,聽一位親戚聊起了近些年的心路歷程。
早年間,她一直覺得,生活嘛,就應該及時享樂,想買什麼就隨便買,即便再貴,也應該滿足自己當下的物質需求。
於是,她看到別人吃穿用度都極盡奢華,她也會透支自己的存款為之買單。
直到生了場大病,她花光了所有積蓄後,還需要向身邊人借錢看病,才終於意識到:
人的慾望永遠都難以完全滿足,無盡的慾望就像個無底洞,遲早會拖垮全家。
再好的物品,也會有用膩的那一天,而豐厚紮實的存款,才是關鍵時刻救命的東西。
投資家查理·芒格說得很對:
“存錢的意義,不在於你有錢時能有多風光,而在於你沒錢甚至欠錢時會減少多少難堪。”
你存的錢,就是給自己留的退路,你的存款,就是中年以後最大的底氣。
兜裡有錢,心裡才會踏實;人有後路,生活才會穩妥進行。
未來幾年,請樹立正確的金錢觀,給自己的人生撐好傘:
1. 消費有度:
花錢時懂得斷舍離,只買有價值的東西,不買對生活毫無用處的東西,把錢花在能為生活創造意義的地方。
2. 定期存款:
錢多的時候多存,錢少的時候少存,無論如何,為將來的變數做好準備。
3. 節制物慾:
永遠不要讓物質上過多的慾望,透支你的錢包,拖垮你的未來。
正如羅翔所說:“對於可控的事情,保持謹慎。
我們相信命運的神秘莫測,也要相信自己能盡好自己的本分。”

-
自省自渡自愈,是後半生最頂級的修行。
蔡瀾有句話說的很中肯:
“儘量的學習,儘量的盡力,儘量的旅遊,儘量的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一點,就是這麼簡單。”
認真觀察生活就會明白,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多時候,正是成就人生極為重要的一點。
持續學習,讓人認識到自身不足,從而不斷完善,成為更好的自己。
盡力生活,富養好自己的身心,嚴於律己,踏實做好每件事,把每一天都過得充實且不留遺憾。
樹立明確目標,培養興趣愛好,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終會遇到屬於自己的風景。
羅翔年輕時,對很多事情都抱有“無所謂”的態度,生活不順心時也總是習慣從別人身上找原因。
他上大學時睡眠不好,總覺得是室友打呼影響的,後來才知道,整個宿舍,鼾聲最大的人其實是自己。
他起初還喜歡在朋友面前顯擺自己的學識,常常在人前誇誇其談。
直到他遇到一位尋求法律援助的老人,老人一路從北京西站走來,只為尋找一家法律援助中心。
他得知後幫老人查詢了地址,誰曾想老人為了表達感激當場就向他下跪致謝。
也是這一跪,讓羅翔意識到曾經的自己多麼淺薄,對於世間種種境遇的認知還遠遠不足。
從那以後,他遠離了無用的飯局,把心思都放在學習和工作上,努力沉澱自己。
後來,羅翔因為走紅,時常被人誹謗攻擊,可他從不放在心上,不爭辯不理會,繼續專注做好自己。
在他看來,人生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
人只要保持內心的平靜,終有一天,會擁有真正的幸福。
自省以修身,自愈以安心,自渡以破局。
人生路上,遇事不順時,別忘了自己這3個問題:
1. 看誰都不順眼,是不是自己格局太小。
你的格局有多大,看到的世界就多廣闊。
2. 總是在意他人的看法,是不是自己核心較弱。
日子好壞,都是自己過,何必活在他人口舌之中。
3. 遇到難題就煩躁難耐,是不是自己心態不穩。
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向前看,總有新的晴天。

▽
有著“新聞界第一才子”稱號的金惟純說過:
“大部分人活不好,就是活顛倒了。
活得好的人,都懂得自己不斷修煉,修煉到最後,他就會像一塊磁鐵,錢和貴人都會隨之吸引而來。”
從今天起,從一件件小事中收穫更好的自己吧。
或許是朝陽下舒展的四肢和筋骨;
或許是清單裡一本又一本已讀完的書;
亦或許,是迷茫中一次次篤定而清醒的堅持。
希望此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能用心打理生活,用最好的自己,迎接後半生的風景。
點個在看,與大家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