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奴隸社會的第 3878 篇文章


題圖:來自作者
作者:曉煒,現居美國。寫作者、瑜伽/冥想堅持者、營養師和生命/健康教練。提倡健康飲食和帶著覺知活在當下(Living in the Present with Awareness)。用真實和勇氣靜觀自己的內心,用客觀的視角觀察外面的世界。本文來自:曉煒健康花園HealthyLiving
時間總是飛快地流逝。也許正是因為它的快速流逝,才突顯生命的轉瞬即逝和珍貴。過去的歲月,只要細細品,總能沉澱出一些深刻的領悟。
我從自己 30 多年的人生經歷裡,得出了以下幾點感悟。

1. 追求的是錯誤的事物

我以前一直認為,只要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幸福就在某處等著自己。人總是處在追求一個個目標中,比如出國、找一份‘更理想’的工作。當目標實現時,我會有短暫的快樂,大概持續的時間就是 1-2 分鐘, 然後很快會計劃下一個目標,就這樣一個接著一個。
我記得,高中時,我計劃著上了大學後要讀研究生;在讀研究生時,計劃著出國;出國後,計劃著換個專業;有了孩子後,計劃著如何培養他……
最後,好像幸福從來沒有真正降臨過。這麼多年過去了,我發現,透過目標的實現來獲得幸福,這個信念只是一個大幻覺。因為你想要的這種幸福感,需要依賴於一個個外在目標的實現。在這個過程中,更像是自己在被社會潮流裡預設的規範裹挾著,一步步去實現,並獲得外界的認可。它有時和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以及自我價值的建立並無太大的關聯。
最近的這些年,我不再計劃太久的事,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當下,帶著覺知過每一天。這使我更清楚自己內心的需要。我發現,我可以自己認可自己;認可的建立並不需要透過外界。只要自己在某件事上做得好,比如我寫下了一段深刻的文字、做到了真正聆聽孩子、帶著慈悲關心他人,我就認可自己。這些認可基於內心深處的良知,每個人內心都有,而非社會認可的外在成績。
在這樣一種生活狀態中,奇妙的事發生了。我能感受到內在的喜悅,有時是淡淡的,有時很強烈。這些喜悅的感受,並不是自己實現某個外在目標時出現,而是自己沉浸式地專心在當下或在當下全身心地做某件事時,從內心湧現出來的。

▲ Photo by Gláuber Sampaio on Unsplash

2. 要相信因果法則

根據自己這麼多年的經歷,我發現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種種的因,在與外界的環境、人或事的相互作用下,產生某一種果。
需要探究的是源於自己內在的因。它常常與自己潛意識裡沒有經過審視的限制性思維模式和信念有關。靜下心來探究,直到它的浮現,體會到它的侷限性。然後,回到當下,看見它,試著摒棄它、逆著它而行。這是一個艱難而需要高度覺知的過程,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你之前相信‘金錢是有限的’,你看到它是如何在過去讓你做出的一些限制性的決定或選擇。現在,你想以‘金錢是流動的’做決定,可以試著在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外界的環境、人或事,本質上,也是因。合適時,一定要及時的清理,清理掉不服務於自己內心的人事或改變環境。要不然,宇宙會安排某件事的發生,來打破錶面上虛假的‘平衡’,逼迫你面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相信和實踐因果法則,會帶來非常積極的意義。它提醒我們要關注當下自己的想法、說出的每一句話、當下自己做出的每一個行動。盡力做最好的自己,不傷害他人。自己的想法就像是一顆顆種子,灑落在自己的人生花園裡。要努力播種善意和積極的種子,並在自己的覺知的澆灌下,開啟自己命運的書寫或開啟對命運的改寫。
當面對人生大的挑戰和艱難時,憤怒和怨恨只會讓自己困在更深的泥潭裡。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探究自己的信念和認知。試著問自己,“我從中看到了什麼樣內在的自己?我能得到什麼樣的啟示?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做出什麼樣的改變?”

3. 不要等著別人來愛自己

人的另一大幻覺是,如果沒有外在的人給予自己愛,自己就無法感受到愛。曾經的自己就是這樣想的。
但事實上,你可以在當下,即刻愛自己。尊重自己,不苛責自己,鼓勵自己,理解自己,關心自己的身體。這些是愛的本質。想想這些是不是你想從伴侶或家人那裡獲得的?為什麼要很辛苦地祈求別人給與自己這些?
看看自己,那個一直在的自己。人最深處的內在本質之一就是愛。當我們遇見一個人,感受到愛,那是因為自己內在的愛被開啟並不斷湧現。對方的出現或存在只是一個催化劑。
所以,好好在自己身上花時間,無論是內在或外在的提升。並透過關愛自己,建立健康的自己與自己的關係,你會感受到內在愛的湧現。你並不需要苦苦等待他人來愛自己。

▲ Photo by Marco Bianchetti on Unsplash

4. 要真實地活著

曾經的自己內心想的,有時無法在行動中表現出來。而有時自己的行動並不代表自己真正的想法。後來,我明白,那是因為想和做之間的距離裡填滿了恐懼。恐懼有很多表現形式。不敢面對、逃避、自欺欺人、害怕改變現狀、被動地等待事情的解決,這些都是恐懼的表現形式。
真實地活著是一個人的特權。但是我們大部分人並不懂或早已丟失了這個特權。
因為各種內在或外在的原因,我們很難做到真實地活著。要真實活著,首先需要對自己有充分的瞭解,需要懂得自己的那顆心,它想要的是什麼,更需要有遵從內心的勇氣。這個探索的過程很漫長,但非常值得。
關於過往,向內看,將自己的傷痕一個個開啟,進入一個“不舒服的場域”,這需要極大的勇氣。但這是清理自己內在需要做的事。它也是療愈自己必須要經歷的一步。是這個過程讓自己能清晰地看清過去傷痕的緣由和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
真實並不是一個人的品質。真實可以透過每一天的練習,從小事上實踐開始。勇氣也會因此積攢起來。真實和勇氣是可以培養起來的。
真實是內在自由的一種體現。一個人真實呈現自己的狀態是自己的思想、語言和行為是一致的。這三者沒有衝突,沒有距離,沒有內在能量的浪費,你遵從自己的內心而活著,做真實的自己。真實地活著是一種致美的生命狀態,值得自己去追尋。

5. 人生是一段旅程,並不是要抵達某一個終點

我發現,終點也是人想象出的一個幻覺。人生沒有終點,它是一個過程。是過程讓人生變得特殊而值得回憶。
人常常會因為太過於關注某些結果的實現,進而沒有留意自己在過程中的感受。年紀較輕時,尤為如此。直到抵達某個結果時,才發現其實自己並不開心。那是因為過程中的感受早已被忽視,而自己的感受才是衡量過程是否有意義的標準。
比如,如果我一味追求自己文章的閱讀量,我可能早已無法堅持下去了。是這個過程讓我感受到書寫意義的存在,我不僅僅在記錄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悟,也讓一些人從自己的文字裡得到了某種啟發和力量。
感受並不是情緒。情緒是身體對想法的反應,而感受和自己的靈魂相關。覺察自己的感受,那是自己通往靈魂的橋樑。在那裡,蘊藏著自己真正的需要和它對生命意義的解讀。
如果自己在旅程中一直在成長,哪怕是磕磕碰碰,直到生命最後的一口氣,同時又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平靜、喜悅和自由,我覺得,這樣的人生便是值得。

▲ Photo by Eva Darron on Unsplash

6. 要相信宇宙

無論自己經歷了什麼,我始終相信宇宙是善意而智慧的。
一切的發生,宇宙都能看見。宇宙的力量超越人類,而我需要做的是臣服於這股力量。
所有經歷的艱難是為了讓自己停下來自省、離開已經不服務於自己的環境,這樣才能繼續成長。如果因為恐懼不做決定,宇宙最終會有所安排,迫使某一個外在情景的發生,藉此呈現出一個深刻的變動。那時,自己能做的是保持韌性,保持耐心,準備好開始新的一段旅程。
宇宙想借由發生的事件提醒我們:每一人都需要有意識地活著(Live with awareness);只有這樣,你才能在生活中做出及時、主動而勇敢的決定。
這是宇宙想看到的。

如今的我不再為了抵達某個目標而設定長期的計劃,但對自己熱愛的事,我一直在每一天投入時間和能量。沒有必要追趕或與他人比較。比較會偷走自己內心的喜悅。活在自己的意義裡(live with purpose),和自己的靈魂合一(align with soul)。這是每一天我對自己的要求。
在沉澱出這些人生感悟的同時,我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又進了一步。這個過程漫長而奇妙,它是‘成為自己’(becoming yourself)需要走的路。透過它,我對生命和世界的認識也在擴充套件。
– THE END –
推薦閱讀

如何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明就仁波切:看清現實,才是人生最深刻的成長

觸碰死生邊界的記憶
各位讀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歡迎點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呀。投稿或者商業合作的朋友,請郵件聯絡([email protected])。
記得點一下在看和星標哦,期待每個清晨和“不端不裝,有趣有夢”的你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