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不想讓我的狗坐我的車”上熱搜:你高高在上的樣子,真醜

作者 :林檸七

來源 :MBA智庫
ID:mbalib
近日,一個"同事不想讓我的狗坐我的車"的話題衝上熱搜。
在滿臉問號地反覆確認內容無誤後,不禁感慨,"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
題主的公司,週末組織一場看日落的小活動,員工們自願報名參加,可統一大巴前往,也可自行開車。
題主想帶狗一起前往,於是決定自己開車,並帶上幾個要好的同事一同前往。
當晚便發生了離譜事件。
公司有位女同事找上題主,開頭就直接問:能不能開車去接她?
題主原先還在不滿女同事態度,誰料這位女同事在知道題主帶自家狗一起去時,竟然直接開腔罵題主"有毛病",說題主"奇葩",理由是:她怕狗。
真是給人氣笑了!
這一事件在網上發酵後,有位網友直接讓題主回懟:
"我的狗也怕你",獲眾多網友點贊。
《海狼》中寫到:"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當作鑽石,而在別人看起來,卻只不過是鑽石的同素異形體:炭。"
生活中,總是有些人把自己太當回事。
犯點錯,覺得別人會永遠捏著你的醜態當把柄;
有點成就,便覺得別人會處處捧著你。
殊不知,在你身上發生的99%的事情,對於別人來說,毫無意義。
不把自己太當回事,也不看低別人,是為人處事的一種智慧。
01
你高高在上的樣子,真醜
知乎上曾有個熱門提問:"高高在上的人有哪些特點?"
一個網友的高贊回答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和不把別人當回事。"
心理學中有個專有名詞,叫"焦點效應"。
指的是,人很容易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度,往往會認為,自己在人群中是與眾不同的存在,而其他人會一直把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
誠然不知,這樣的認知,只會跌入"太把自己當回事"的陷阱。
一個人如果太把自己當回事,就會陷入自我的牢籠,如同盲目膨脹的氣球,飄在高空,看似風光無限,實則一戳就破;
而一個人如果不把別人當回事,好比肆意氾濫的洪水,瞧不起的小溪的細流,自顧奔湧,卻不知沖毀萬物後,只會讓自己陷入乾涸絕境。
還記得之前傳得沸沸揚揚的"大學生辱罵外賣員致其辭職"事件嗎?
"你自己沒錢,就給我好好打工好吧。"
"顧客就是上帝,老孃就是你的上帝!"
"你現在在這打工,你就是我的兒子···"
誰能想到,這些粗鄙且極具侮辱性的話語,出自一名女大學生之口。
安徽一職專女大學生點外賣留錯電話,導致無法正常配送,外賣員只好把餐帶回。
之後這名女大學生不僅強迫外賣員二次送餐,更是出言不遜,最終導致外賣員受挫辭職。
這一事件,瞬間引起眾多網友的不滿,最終女大學生為自己的愚蠢公開道歉。
生活中,總是不乏有很多自帶優越感,太把自己當回事的人。
他們往往不會把地位比較低的人放在眼裡,喜歡透過踐踏他人的自尊,來彰顯自己的高貴。
孟非說過:"所有的優越感都不是來自容貌、知識、財富、地位,它只來自於缺乏見識和悲憫。"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優越感,不過是一個人無知的證明。
你沒有你想的那麼了不起,更沒有人會把你當作生活的中心,請收起那副高高在上的模樣。
02
人生最大的愚蠢,太把自己當回事
生活中,相信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
工作彙報時,稍微有點結巴,就覺得會受到領導和同事對自己能力的質疑,一整天不斷回想懊惱;
發一條朋友圈,幾分鐘內沒有收到點贊和評論,就開始質疑自己發的內容很無趣,甚至想要刪除;
聚會唱歌時,不小心走音一次,朋友調侃後便感覺如芒在背,害怕因為唱功不佳留下笑柄;
但真相是,每個人都在認真打拼自己的生活,哪裡會一直在意你的一舉一動呢!
一個人如果太把自己當回事,結局往往是大失所望。
知乎上有一個熱議帖子:
帖主@小白講了個故事,他的朋友是如何從年薪50萬,到最後把自己作破產的?
帖主的朋友,畢業後便幸運地收到大廠offer,成為一名銷售。
他工作也十分努力,薪資更是年年高升,辭職前年薪已達到50萬。
但朋友每次和他聊天時,卻一直透露著對公司的不滿。
帖主的朋友總認為自己作為銷冠,無可取代,至少要年薪百萬。
於是他找到老闆,要求升職加薪。
幾次遭到老闆拒絕後,朋友果斷辭職,自己創立公司。
殊不知,那些大客戶在知道朋友離職後,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再合作。
原來之前願意簽單,第一是因為帖主朋友能力確實出眾外,更重要的是,大廠的平臺提供客戶的行業質量保證。
而帖主的朋友,錯把平臺當本事,太自以為是。
最後沒過幾年,便因支撐不住公司開銷而破產。
俗話說:別人捧你時,你就是一隻精美的杯子,一旦別人鬆開了手,你就只能成為玻璃渣子。
人生最愚蠢的事情,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
因一時的成績便自以為是,把別人的恭維、平臺的助力都當作自己的實力。
這樣的人,往往生活現實會教你,什麼叫爬的越高,摔得越慘。
詩人魯藜有一句名言:“還是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一個人只有不把自己太當回事,才能正確認清自己,才能不被外界評價左右,發現生活別樣的風景。
03
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懂得謙虛低調
很認同一句話:"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
後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
生活中越優秀的人,越懂得低調,越有實力的人,越不把自己當回事。
因為他們知道,做人低調謙卑,才能成大事。
就如成熟的麥穗,是因其飽滿而彎下腰;
就似浩瀚的大海,是因其將自己處於低勢匯聚而成。
一個真正有內涵的人,懂得放低自己,俯身做事。
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人,訊息傳來,舉國沸騰。
獲獎後,莫言因此聲名鵲起,處處受人吹捧,但他從未陷入自我膨脹的狂歡。
莫言將誘惑拒於門外,回到高密陪伴家人的同時,繼續深耕作品。
與文學界同行和讀者交流時,他是一位虔誠的求學者,默默汲取智慧的養分;
與年輕作家相處時,他又是一個真誠的分享者,毫無保留地將創作心得娓娓道來;
也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個頭銜,對別人來說是改變命運的轉折,但對莫言來說,這從不是炫耀的炫耀資本。
他依舊是那個,不被盛名衝昏頭腦,不被鮮花和掌聲迷失方向,繼續堅定前行創作之路的莫言,用謙虛和低調書寫自己不變的文學初心。
八年後,莫言帶著新作品《晚熟的人》與讀者見面,在面對採訪時他說:
"獲諾獎後,我沒有偷懶。"
人活著,要學會謙遜為人、低調處事,不高估自己,也不低看任何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如此下去,路才會越走越寬。
就如莫言所說:"一個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臉面一樣,這是最為清醒的自覺。"
看透自己,正視自己的不足,是聰慧;
看透自己,不高估自己的能力,是明智;
看透自己,不把自己太當回事,是涵養。
04
寫在最後
董卿說:
"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從不高估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分量,能傷害你的從來不是別人的無情,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
生活中的很多時候,我們會不小心陷入一種錯覺:
以為自己是某個群體中的主角,是大家心目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對自己的重要性深信不疑。
然而,當現實的幕布拉開,卻是殘酷的真相。
太高看自己,如同雲端的樓閣,虛幻而脆弱,結果只是徒留難堪與落寞。
保持謙卑,不把自己太當回事,並不是無能,而是一種做人的智慧。
在人生的修行路上,與其太把自己當回事,不如不爭不搶,默默修煉自身。
有朝一日,當你積蓄足夠的力量後,你終將綻放光芒,成為無可取代的人。
餘生寶貴,願你能夠看透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從容自洽地過好此生。
— E N D —

素材來源於網路/影片截圖。來源:本文來源MBA智庫(ID:mbalib)。MBA智庫——管理者專業學習成長平臺,兼具熱點與乾貨,頂尖管理知識、進階職場指南。APP、頭條號、微博@MBA智庫。

你也“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