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和腦中風

像往常一樣,今天telemedicine第一個病人是69歲的白人婦女,她看上去像40多歲,笑靨如花。
寒暄過後,我與她簡單聊了一下,發現她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也沒有什麼慢性病。
憑著這些年積累的經驗,我判斷她的年輕應該是吃激素了,激素併發症馬上就浮現在我腦海,莫非她中風了?
果不其然,醫院病歷顯示她確實在吃雌激素,在兩個月前她不幸中風了。
當時的症狀是右側的麻木,核磁共振顯示是新的左側丘腦中風,除了這個新中風,我還看到了一個陳舊的中風,離丘腦不遠,已經液化了,所以應該是很長時間了,所幸這個中風沒有導致臨床症狀。另外還有很多腦白質的病變,也就是微小血管硬化導致的缺血改變。

預防再次中風是今天會診的主要目的。這個病人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也沒有抽菸喝酒,69歲就應該中風了嗎?
不可否認年齡確實是一個危險因素,吃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再次中風的危險性差不多25%。除此之外,我認為這個病人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應該是雌激素的使用。
雌激素替代療法是一個非常爭議的話題,資料顯示替代療法增加中風的相對危險性差不多33.3%。 儘管它的好處也是非常明顯的,比方說顏值。 但對於中風的病人我是不提倡繼續服用的。我的觀察是,即使這些病人停止了替代療法,它的副作用長期來說還是不樂觀,也就是說,再次中風不會因為停藥後就不再發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療在開始的時候能避免就應該避免。
中國人的老話是忠言逆耳,這年頭很多忠言卻不能隨便說了,抽菸應該戒菸吧,酗酒也應該戒酒吧,一些美國病人可不願意聽這些。所以如果醫生說了這些病人不願意聽的話,這個醫生的評分就不好看了。現在醫院也搞形式主義,評分制度會導致醫生信譽受損,收入下降,甚至丟掉工作。我的病人問我為什麼她在醫院時醫院的醫生沒有人告訴我關於雌激素替代治療的副作用?
還加了一句,你知道我是律師啊。
我說原因很簡單,我是老闆,而他們都有老闆。
她哈哈大笑。
作者簡介
倪清  神經科醫生,Newnan Neurology,亞特蘭大Piedmont醫生集團。美國華人神經科醫生協會(CANA) 會員。美國華人醫師聯盟(ANACP)會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