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教授:不穿秋褲,會不會凍出風溼病、關節炎?

關節痛應該咋辦?各種關節炎到底怎麼回事兒?和免疫系統是什麼關係?得了關節炎還能運動嗎?風溼關節病會不會遺傳?除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還會告訴你:AI看病一定要小心它超強的瞎編能力!
今天,我邀請到了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的吳迪教授,他不僅是個醫學大咖,還是個愛讀論文、也愛讀歷史的有趣靈魂。這期節目,我們來聊聊“關節”和“風溼”,你會發現,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說法,都和事實相去甚遠!
-點選收聽-
本期BGM:門樓(吳教授永久的手機鈴聲~
 吳迪
 北京協和醫院
 風溼免疫科
 副主任醫師
風溼病,還有“天氣預報”功能?
風溼性疾病的發病,與風、與溼、與寒冷,都沒有明確的相關性。
但是如果已經患病了,天氣、溼度、溫度、氣壓和關節症狀的加重有一定關係,甚至有些病人可以比較明確地去預報近期天氣,比如關節不舒服了,可能近期就要變天,要下雨了。有的時候真的是相當靈的預報。
也就是說,類風溼性關節炎本質上還是以炎症細胞和炎症因子參與的自身免疫的疾病,只是症狀加重跟天氣有關係。
風溼病,居然是“免疫力過剩”?
其實用強弱來形容風溼病人的免疫系統都是不準確的。但是在門診經常有病人問我們:“是不是我的免疫力太低了,才得了這個病,我該怎麼提高免疫力?”所以有的時候會為了讓病人聽得更明白,我會跟病人說你的免疫力是“過強”了。
自身免疫疾病本質上是免疫紊亂,不能分辨自己的身體和外界的有害物質,把自己的身體誤當成有害物質進行攻擊。
從我們的治療來說,選用的藥物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降低免疫力的藥物。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說,某種程度上可以解釋為“免疫力過剩”,病人也能聽懂。我們叫風溼免疫科,又可以叫“降低免疫科”。
風溼病怎麼治?必須用激素藥嗎?
目前,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裡面,激素只作為短期的橋接藥物,也就是在其它藥物還沒有起效的這段時間,先用激素來控制病人的急性症狀、控制炎症,一般3到6個月之內就停用了。我們之所以有這個底氣,是因為其他的藥物療效非常好。
不要小瞧激素藥,它是得過諾貝爾獎的,就是因為在類風溼病人裡起到了戲劇性的效果——坐著輪椅的病人用完激素,兩三天就可以正常行走了!但是現在我們漸漸發現,單用激素治療的副作用太大,長期來看對病人傷害遠大於獲益。所以又產生了很多新的藥物,特別是甲氨蝶呤,現在還有一些生物製劑、靶向藥等,療效非常好,副作用又遠遠小於激素。所以激素現在已經就淪落到了一個“過客”的地位。
目前的治療主要用什麼藥物?副作用大嗎?
現在類風溼關節炎治療的基石是以甲氨蝶呤為代表的傳統抗風溼藥,也叫慢作用抗風溼藥。目前在國際上,初治的病人都是首選甲氨蝶呤的單藥治療,除非病人有禁忌或者不耐受。
甲氨蝶呤被用於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到現在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經過長久的驗證,依然作為治療基石,可見它的療效和安全性是不可撼動的。
大家可能聽過甲氨蝶呤是一種化療藥,在最開始用於治療兒童白血病。其實甲氨蝶呤的作用機制就是抗增殖。而在類風溼關節炎、包括銀屑病關節炎中,滑膜是明顯增生的。所以多年前有一些膽大的大夫,嘗試用甲氨蝶呤去治療這種增殖滑膜的疾病。治療之後效果確實很理想。但是我們的藥物的劑量,是我們抗腫瘤的劑量的幾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一週才用一次藥,一次只用10~15毫克,劑量非常小,但是依然有非常好的療效。
我的病人經常被我要求不看說明書,因為他們常常拿著藥物說明書問我怎麼那麼多副作用,我說你把這張單子扔掉,我們使用的劑量跟寫的劑量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臨床不良反應根本就不是那一大堆。
年輕人也會得關節炎?和長期久坐有關係嗎?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箇中老年的疾病,而脊柱關節炎是年輕人的疾病。多數脊柱關節炎患者發病的年齡都在45歲以下,只有大概10%的病人是在45歲以上首發。兩種關節炎都是跟基因高度相關的疾病,發病原因裡基因大概佔了50%左右的成分。
脊柱關節炎是一個疾病大類,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以及炎症腸病相關關節炎。最常見的還是強直性脊柱炎,90%的病人都是HLA-B27基因陽性的,所以基因的易感更為明確。它的發病跟久坐沒有關係,反而可能跟胃腸道的黏膜屏障受損以後,腸道菌群激起了炎症反應有關係。還有就是一些機械應力的刺激,比如肌腱部位,遇到一些機械應力的刺激,導致區域性炎症且持續化、全身化。還有一些感染的因素,比較複雜,也基本上都是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類風溼還是強直性脊柱炎,發病都跟吸菸有明確的關係,因此強烈建議大家戒菸。
“強直”是什麼意思?能逆轉嗎?
“強直”主要是指脊柱的形態。正常人脊柱的椎間盤周圍都是軟的,但是這些病人會有炎症,導致新骨的形成,椎間盤的外周就會骨化、形成骨橋。骨橋形成以後,就把椎間盤兩端的錐體連線在一起了,脊柱就不能很好地活動了。
一開始可能是區域性的少量骨橋,最後整個脊柱、各個椎間盤都變成了骨橋。這種情況有一個稱呼,叫做脊柱的竹節樣變——整個脊椎融合,就像一根竹子一樣。這些病人的脊柱就完全喪失了彎曲的能力,所以就叫強直。
我們現在認為一旦形成這種骨橋,就沒有太好的辦法把它解除。因為骨橋的成分,跟普通的骨頭沒有大的差異,雖然應力的結構要差一些,更容易骨折,但是成分沒有差異。如果有某種能夠溶解骨橋的藥物,那應該也會把正常的骨溶解掉,所以目前還不可行。
腰痛,是不是都該去看風溼免疫科?
大多數健康人都有過腰痛的症狀,但是千萬不要腰痛三天就來風溼免疫科看病。特別是有的病人花了好幾個星期才掛到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的號,來的時候已經基本緩解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脊柱關節炎的腰痛是慢性腰背痛,所謂的慢性一般是指三個月以上。對於三個月以內的腰背痛,強直性脊柱炎只佔不到1%。所以三個月以後你再來看病也來得及。
值得注意的是,當出現炎症性下腰痛時,就需要及時就醫。炎症性下腰痛一般發病年齡比較年輕,至少是40~45歲以前,它起病比較隱匿,很難說清楚從哪年哪月哪天發病的,而且是白天清醒活動的時候不怎麼疼,反而越休息越疼,有些病人是晚上後半夜被疼醒,而且早晨起來腰特別僵硬,要活動一會兒才能活動開,也是特異性比較強的一個臨床表現。還有一些病人會有大腿根疼、屁股疼的症狀。如果有類似這些特點的腰痛,特別是時間再長一點的話,那就要到風溼免疫科就診了。
我經常跟病人說,你給自己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也許能換你一輩子沒有這個病,否則你急急忙忙就醫,也許就給你扣了一個脊柱關節炎的帽子,一旦扣上就很難摘掉了。
豬蹄、骨頭湯,真的能補關節嗎?
任何的食療、保健品都不是藥物,效果都要打個問號,甚至更多的情況是沒有效果。因為一旦這個食物或者保健品真的有效,早就有藥廠去提純加工做成藥來賣了。所以不要把任何一種食物或者保健品當成藥物去使用。
骨頭湯對關節炎、脊柱炎都沒有什麼作用,而且骨頭湯裡頭絕大多數是水,除了水就是油、嘌呤、鈉,這些都對健康是不利的。
對於膠原蛋白,其實一般都是大分子的蛋白,吃進肚子裡之後,透過消化系統就分解成氨基酸了,沒有什麼作用。有一些研究說膠原肽吃了之後或許可以不被分解而直接吸收,但對於關節炎,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證實有用。
膠原蛋白主要是存在於我們的骨骼裡,就好像一個房子,骨骼好比是牆,得了關節炎就類似門窗和隔斷出了問題,你再使勁地砌牆,對門窗的問題有什麼幫助呢?膠原蛋白可能對骨的健康有一定幫助,但現在也沒有十分明確的證據。
更多內容,
歡迎繼續收聽這一期完整播客
🔬 風溼病到底怎麼回事?
04:51 風溼病,還有“天氣預報”功能?
06:13 類風溼會遺傳嗎?
08:57 年輕人也會得類風溼?
10:54 類風溼能治好嗎?停藥後會不會“捲土重來”?
12:50 風溼病,其實是免疫力“過剩”?
💊 風溼病怎麼治?
15:17 激素治療,曾經的神藥、如今的過客。
16:47 甲氨蝶呤、生物製劑、靶向藥,誰最有效?
22:38 “強直”到底是什麼?別怪久坐,問題可能在腸道!
24:43 類風溼關節炎女性多,脊柱關節炎男性多?
🦴吃什麼、動不動?
27:58 腰痛三天就是風溼病?先別急著掛號!
30:41 得了關節炎還能運動嗎?有人居然越動越好?
32:43 關節炎會影響壽命嗎?
34:14 豬蹄、骨頭湯,真的能補關節嗎?
🚀 醫學前沿 & AI
44:26 自免疾病也能用CAR-T治療?
47:08 風溼科和血液科是“兄弟單位”!
54:26 科學的本質是“不斷糾錯”!
01:01:43 醫生親測AI看病:一本正經地瞎編!
01:04:58 不是非得“你死我活”,可以和疾病和平共處
本期製作志願者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問
也可以說說你感興趣的健康話題
菠蘿將邀請專業醫生做客節目
往期回顧(按釋出時間排序,點選藍字檢視)
北京協和醫院風溼免疫科 趙久良教授丨紅斑狼瘡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力
上海新華醫院骨科 何繼業教授科學跑步 氨糖 滑雪風險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外科 黃祖根教授丨創傷修復 醫美避雷 整形手術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 郭豔汝教授丨安寧療護 死亡質量善終困境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 邢加迪教授丨胃癌 幽門螺桿菌 飲食習慣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 丁欣教授丨重症醫學科 ECMO 死亡教育
瀋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內鏡診療中心 尚書教授丨無痛胃腸鏡 膠囊胃鏡 直播手術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 李巍教授丨特應性皮炎 皮膚過敏 化妝品風險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許桐楷副主任醫師 | 牙齒美白 口腔健康 洗牙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風溼免疫科 朱小霞教授 | 高尿酸血癥 痛風 嘌呤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 梁洋教授 | 貧血 獻血 血液腫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