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開發實錄:風險、回報與中國力量的崛起

在腫瘤治療領域,抗體偶聯藥物(ADC)被寄予厚望。這類已經成功商業化的藥物以靶向性抗體為載體,向腫瘤細胞精確遞送毒素,實現了“定點爆破”的理想模式。然而,在技術不斷革新的今天,將一款在臨床前階段表現優異的ADC真正推向市場,依然是一場漫長、昂貴且充滿挑戰的旅程。
1
高風險之路:ADC開發成功率全景解析
Beacon ADC資料庫提供的資料顯示,ADC的開發從一開始就充滿了高度不確定性。不同於傳統小分子藥物或單純的抗體療法,ADC由於結合了複雜的生物大分子結構和高毒性小分子載荷,因此ADC開發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潛藏著失敗的風險。要領略“山頂千門次第開”的境界,需要制定正確的開發策略,規避風險,最大化利益。
Beacon ADC資料顯示,ADC在臨床開發早期的轉化率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從I期到II期,成功率僅為46%,而腫瘤藥物整體為58%,全體藥物為66%;從II期到III期,ADC成功率進一步下降至24%,顯著低於腫瘤藥物(33%)和全體藥物(49%)(圖1
圖1. ADC與腫瘤藥物和全體藥物各階段轉化率對比圖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於ADC開發中獨有的複雜性。脫靶毒性、血液動力學特性、載荷釋放穩定性、生物標誌物異質性等,每一項都是導致專案早期終止的重要因素。此外,由於不同腫瘤型別對ADC機制的響應存在差異,適應症選擇的科學性也直接影響早期開發的成敗。
然而,ADC也展現了強大的後期逆轉能力。資料顯示,一旦進入III期,ADC的上市批准率高達82%,不僅遠高於腫瘤藥物平均水平(36%),也顯著超過整體藥物(59%)(圖1。這種“前高風險、後高回報”的典型路徑,使得ADC成為高風險投資者和創新藥企重點關注的賽道之一。
2
設計細節決定成敗:載荷、連線子與偶聯方式的微妙平衡
進一步細分資料可以發現,ADC的成功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設計元素的選擇與組合。
在連線子方面,採用Valine-Citrulline(圖2)的ADC專案,從I期到II期的轉化成功率達到了62%,明顯高於使用其他連線子的產品。這種二肽連線子能夠在特定酶環境下被精準切割,有助於實現毒素在腫瘤微環境中的特異性釋放,減少系統性毒性。
圖2. Valine-Citrulline連線子化學結構
載荷機制的不同,也對成功率產生了顯著影響。以微管抑制劑為載荷的ADC,儘管早期存在一定脫靶風險,但在毒性管理經驗豐富的團隊手中,依然實現了較高的後期成功率。而DNA損傷型載荷雖然理論上殺傷力更強,但臨床開發中的耐受性管理難度更大,一度導致多項專案終止。
靶點的選擇同樣至關重要。針對HER2、TROP-2等驗證靶點開發的ADC產品,在各階段均展現出優異的成功率。這不僅得益於靶點生物學特性本身,還因為針對這些靶點,已有豐富的生物標誌物篩選與患者分層經驗,極大地降低了臨床試驗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偶聯方式上,儘管近年來定點偶聯(Site-specific conjugation)技術受到推崇,被認為可以提高產品一致性和降低免疫原性,但當前資料顯示,傳統的隨機偶聯(Stochastic conjugation)仍能在整體上保持良好的開發成功率。
3
臨床開發週期的縮短
除了成功率,開發時間的變化也反映出ADC領域的成熟與進步。
早期批准上市的ADC,如Adcetris(Brentuximab vedotin,批准於2011年)和Kadcyla(ado-trastuzumab emtansine,批准於2013年),從首次進入臨床到最終上市,平均耗時超過9年。這一漫長週期,既反映了早期臨床開發中對ADC療效和安全性認識的不足,也與當時監管標準尚未完全適應這一新型療法有關。
而近年來獲批的新一代ADC產品,如Padcev、Enhertu、Trodelvy等,開發週期已經縮短至7年左右。背後推手不僅是監管通道(如FDA突破性療法認定)的加速,更重要的是,開發者在生物標誌物驅動的患者篩選、臨床終點設定以及毒性管理方面形成了更加系統、成熟的方法論。
舉例來說,Enhertu針對HER2低表達乳腺癌患者亞群的精準定位,不僅拓寬了適應症範圍,也顯著提高了臨床試驗的成功機率和效率。可以預見,隨著臨床試驗設計進一步智慧化,以及CMC平臺能力持續提升,未來ADC的整體開發週期有望繼續縮短,帶來更快的上市節奏和更高的商業回報。
4
戰略啟示:從技術評估到平臺價值挖掘
對於開發者、投資者及合作伙伴而言,Beacon資料顯示的趨勢提供了清晰的戰略啟示。
首先,ADC開發的成功高度依賴於系統性設計,而非孤立的單點技術突破。專案評估時,不能僅關注單一指標,如載荷創新性或靶點新穎性,而必須考察載荷、連線子、偶聯策略、靶點選擇、生物標誌物開發、CMC工藝和臨床策略的整體協同。
其次,平臺化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在ADC領域,企業是否具備大規模一致性生產、毒性控制、患者篩選、臨床試驗最佳化等全鏈條能力,往往決定了專案能否順利推進至後期,甚至最終商業化。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將ADC平臺的綜合成熟度,作為評估企業價值的關鍵指標。
最後,從產品組合角度看,平衡風險成為必然選擇。即便在ADC內部,也需要合理佈局傳統成熟模式(如單載荷ADC)與創新型產品(如雙載荷ADC、免疫刺激型ADC等),以實現風險對沖和長期增長潛力的結合。
5
中國:崛起中的ADC創新力量
在全球ADC創新版圖上,中國的崛起速度令人矚目。根據Beacon ADC資料庫(截至2025年4月資料),中國目前在全球ADC開發中排名第二,佔據了全球ADC管線的約30%。尤其在近年的新興企業中,中國公司已經佔據了全球前十ADC開發商的一半席位,成為全球創新格局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放眼全球,ADC公司數量方面,中國已經擁有130家公司擁有ADC管線資產,開發商數量僅次於美國(285家),顯著領先於第三名的韓國(45家)(圖2
圖2. 全球領先國家ADC開發商數量分佈圖
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2025年會上,來自中國的公司展示近100個ADC專案(包括雙特異性雙載荷ADC, 雙特異性多肽-藥物偶聯物等),涵蓋了從新型連線子平臺、創新靶點ADC、雙載荷(dual-payload)ADC、雙特異性(bispecific)ADC,到世界首個T細胞接合器(TCE)ADC等一系列前沿創新表1
例如蘇州MediLink Therapeutics(宜聯生物)推出的YL242,採用非內吞ADC技術(non-internalising ADC),拓寬了ADC應用的新邊界;南京Leads Biolabs(維立志博生物)開發的LBL-058,結合了DLL3/CD3雙特異性抗體和TOP1抑制劑,開創性地將ADC和T細胞毒性機制結合;蘇州Alphamab Oncology(康寧傑瑞生物製藥)的JSKN021,則採用了EGFR/HER3雙靶點的Topoisomerase I抑制劑雙藥物負載ADC,已在多種CDX模型中展現出優異的抗腫瘤活性。
表1.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2025年會部分中國ADC資產表
值得關注的是,長三角地區正在迅速成為ADC創新的地理重心。蘇州、上海、杭州等地,不僅集聚了ProLynBio、MediLink、Leads等一批創新企業,也孕育出多個世界領先的ADC平臺技術。這些自主創新的平臺,有望從源頭上重塑未來ADC的設計理念,尤其在針對實體瘤治療方面展現出強勁潛力。
在全球化佈局方面,中國公司也開始在國際合作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海南先聲再明(Simcere Zaiming)已於今年初與艾伯維達成了價值11億美元的期權授權合作,進一步驗證了中國ADC平臺的國際競爭力。
未來,隨著更多自主智慧財產權平臺的成熟,以及與國際藥企合作的加深,中國有望在全球ADC領域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AACR 2025年會或許只是一個開始,中國ADC的真正爆發,可能就在未來的五到十年。
6
ADC開發,風險與回報有跡可循
近年來,中國ADC賽道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在全球範圍內註冊在案的ADC專案中,來自中國的專案數量持續攀升,多個本土平臺型公司逐步具備從分子設計、工藝開發到臨床推進的全鏈條能力。尤其在連線子創新、拓展新靶點組合、雙過載荷設計等方面,中國企業已展現出一定的差異化優勢。從Beacon ADC資料庫的分佈情況來看,中國主導或參與的ADC專案正逐步從臨床前向臨床中晚期過渡。多家中國企業也陸續推進自主ADC專案進入臨床或完成對外授權,顯示出中國平臺的持續外溢能力和日益增強的國際吸引力。
本文基於Beacon ADC資料庫的系統資料分析,梳理了ADC開發在各個臨床階段的轉化特點、影響成功率的關鍵設計因素、開發週期的演變趨勢,以及戰略決策的重要考量。
從資料中可以清晰看到,ADC專案在早期階段面臨更高的失敗風險,主要來源於藥物複雜性、脫靶毒性和生物標誌物異質性。而一旦進入後期,得益於精準設計、患者篩選和臨床策略的最佳化,成功率顯著提升,體現出高風險與高回報並存的典型特徵。
進一步分析不同設計元素(如連線子、載荷、靶點選擇)對轉化率的影響,可以發現,ADC的開發成敗,並不依賴單一技術,而是由多個環節協同作用決定。CMC和臨床開發經驗,亦成為最終能否成功推進的核心壁壘。
同時,從臨床開發時間的壓縮趨勢來看,隨著平臺經驗積累和監管路徑最佳化,ADC整體開發週期正逐步縮短,但仍然要求開發者在技術創新與執行效率之間實現更好的平衡。
ADC開發是一條充滿變數和挑戰的道路。理解這些變數背後的規律,精準把握每一個關鍵環節,既是現實的要求,也是持續最佳化和突破的方向。
參考文獻:
Plieth, J. AACR 2025 preview – a surge in dual-payload conjugates. Oncology Pipeline. 28. 03. 2025.
2024 ADC Landscape Review. Beacon  ADC. Retrieved on 28. 04. 2025.
ADC Success Rates, Timelines & Strategic Implications. Woodward Lavinia LinkedIn.
CHINA: DRIVING ADC INNOVATION. Woodward Lavinia LinkedI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