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持續整合,或將成立新的智慧底盤公司|36氪獨家

上汽整合,指向零部件。

樊舒琪
編輯李勤 楊軒
封面來源企業
36氪汽車獨家獲悉,上汽集團或將成立一個新的智慧底盤架構公司,新公司由上汽集團旗下華域汽車的幾家零部件子公司整合而來。整合工作自今年3月開始,預計會在今年6月完成。經集團初步考量,前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院長蘆勇將擔任新公司的負責人。針對以上資訊,36氪汽車已向上汽集團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暫無回應。
華域汽車是上汽集團旗下的汽車零部件公司,其業務覆蓋汽車儀表板、門板、汽車底盤結構件、傳動軸、制動等多項產品。上汽集團擁有對這家企業的絕對控股權,截至2024年三季度,上汽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的華域汽車股份,加起來接近60%。
上汽集團也是華域汽車的主要客戶。根據華域汽車2024年上半年財報,2024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為華域汽車貢獻了38%的主營業務收入。在上汽集團之外,特斯拉、賽力斯、比亞迪、吉利等整車企業亦是華域汽車的重要客戶。
與此同時,華域汽車旗下又有一干由它全資控股或參股的零部件子公司。這些零部件子公司的產品,涉及轉向、制動、懸架、傳動等品類,這為上汽整合新的底盤架構公司提供了堅實的業務基礎。
而即將領導這家底盤架構公司的人,是在上汽之夜,以集團底盤專家身份亮相的蘆勇。他於1996年加入上汽集團後,先後擔任過上汽大眾底盤部總監、上汽集團技術中心底盤部總監、聯創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等職務。
不久前,蘆勇卸任了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院長這一職位,被調往上海匯眾,這是由華域汽車全資控股的一家底盤生產企業。在一定意義上,這樣的人事調整,或許正是為了響應上汽集團在零部件領域的整合節奏。
36氪汽車瞭解到,自賈建旭擔任上汽集團總裁以來,換血+整合就是上汽集團執行的主旋律。
整個集團的整合以“大乘用車戰略”為開頭,將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創新開發研究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5家企業整合,目的是實現資源的聚焦,和效率的提升。
在“大乘用車戰略”之後是上汽集團的“大底盤戰略”,整合上汽集團在底盤及相關領域的研發和生產能力,以期形成合力後取得底盤技術方面的突破。
而之所以將零部件業務整合的重心優先放在底盤板塊,其背後的考量,或許是為了與智駕的研發相協同。
“智駕平權”是近些年汽車行業的熱議話題,而底盤恰是自動駕駛執行層的關鍵部件。尤其是上汽打算在今年落地的L3級量產智駕系統,對底盤的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上汽儘快推出更智慧的底盤,去充當更先進的智駕系統“執行人”。
與華為的合作,或許也是促使上汽做出“大底盤戰略”決策的一重因素。
於華為而言,此前鴻蒙智行推出的產品,皆定位25萬元及以上市場;而依託上汽產業鏈的降本支援,鴻蒙智行有望填補它在20萬元乃至20萬元以下細分市場的空白。於上汽而言,學習華為的IPD與IPMS流程、引入華為智慧化技術,有望彌補上汽在產品定義和智慧化方面的短板。
因而雙方都對“尚界”這一合作專案寄予厚望,不僅為之成立了5000人的團隊,首期投入了60億元,還打造了專屬“尚界”的超級工廠。如今上汽又計劃組建新的底盤架構公司,或將在包括底盤等硬體層面,為“尚界”專案提供更多助力。
長期以來,上汽集團整車業務的光環,掩蓋了它在供應鏈上的優勢和佈局,這輪零部件層面的整合完成後,上汽集團的革新或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