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後開盤上揚的紅色K線刺激著每一位股民的神經,沐浴在資本紅利當中的汽車股,也終於有了新故事。
9月的最後一週,多維利好讓汽車股市全線飄紅。27.31%,這是今年以來汽車行業在資本市場勾畫出的最高月漲幅。
看著一根根線條不斷上攀,聽到的都是金錢湧進錢包的聲音:比亞迪在節前收盤之際股價衝破300元;藉助資本和市場的雙重利好,蔚來港股9月漲幅達67.71%;節後開盤第一天,26只汽車股中共有24只股票保持增長。
“用比亞迪賺了一輛騰勢。”在3月以200元抄底的陳羽,看著手中股票的價格已經穩定在320元左右,頗為得意地告訴未來汽車Daily,他計劃這隻股票漲到350元左右出手。
此外,也有人藉助大盤的強勢增長,迅速完成了從回血到盈利的兩級跳。金錢落袋的聲音振聾發聵,國慶假期的話題發酵也讓炒股成為坊間茶餘飯後的談資。沸騰的股市讓越來越多的人變得不安分起來。
“不要做看客、過客,要當股東。”眼看資本市場講出的造富神話越來越多,兩年不碰汽車股票的李凡再次躁動起來,他用國慶假期7天的時間惡補汽車全產業鏈相關新聞,從中篩選出心目中的優質股,藉此實現上車的機會。
也有網友留言道,“廣大投資者表示,建議取消國慶假期,繼續交易,衝擊6000點。”坊間傳聞,甚至有大師、外賣騎手連夜開戶,用有限的資金撬動無限的資本。
無論何時,二級市場從來不缺新鮮故事。但這一次汽車股民們所呈現出的眾生相,比往年相比都更為鮮活。畢竟在鮮紅的K線上揚之前,整個汽車行業已經被價格戰壓得喘不上來氣許久。
節後開盤,A股大盤起伏不定,汽車概念股一路走高。有的散戶懷揣重金入場,不過仍有理智者抑制內心慾望,果斷離場,他們似乎察覺到資本市場的泡沫已經擠幹。買與賣中,大家都在與自己的慾望博弈。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汽車概念股依然對應著更高的預期。這也是李凡果斷重倉入局的主要原因之一。
“汽車概念股比科技類概念股更穩定,但比其餘概念股預期更高。”李凡認為。
2022年—2024年,蔚小理們先後從ICU轉了一圈,經過不斷試錯、調整,造車新勢力的抗風險的骨骼日漸強壯,基本盤也趨於穩定。比如先後經歷問界狙擊以及MEGA翻車的理想汽車,依然沒被拖入滑鐵盧。
市場基本盤方面,參考各家車企10月1釋出的9月交付資料顯示:理想9月交付53,709輛,同比增長48.9%;鴻蒙智行9月交付39,931輛;蔚來9月交付21,181輛;小鵬汽車9月交付21,352輛。
傳統車企方面,比亞迪9月銷量突破40萬,奇瑞和吉利9月銷量也都突破了20萬。造車屬於規模化遊戲,更高的銷量似乎對應著該汽車股更高的資本預期以及抗風險性。
“市場預期比較充分,外界因素對股價的左右程度降低,所以車企股價的增長更多需要自身業績來支撐。”在接受未來汽車Daily採訪時,李凡希望10月1日的勢頭能夠延續到假期結束後,最終反映到股價上。
截至10月8日收盤,汽車整車股上漲4.5%,李凡認為是銷量使然,但有人認為,“這是整體大盤帶動了汽車的增長。”
10月7日,國際投行高盛釋出報告,強調了看好中國股市的十大理由。該報告標題直言:“此時不衝,更待何時?”
高盛認為,歷次中國政策大轉彎帶來的重新定價,股市漲幅很少止步於30%。中國股市對財政寬鬆的反應比貨幣政策更積極,如今貨幣政策已經基本落地,未來如果有進一步的財政刺激措施出臺,市場可能會有更加積極的反應。
思睿集團合夥人、首席經濟學家洪灝日前也發表觀點,表示A股這波大漲與4、5月份的反彈完全不同,行情有望走得更高、更遠。
浸潤在資本紅利下的散戶,往往都會以樂觀的心態看待二級市場,買漲不買跌。李凡如此,林然亦是如此。
林然手中曾一度手握寧德時代、比亞迪、長安、賽力斯、中通客車、北汽藍谷等多隻股票。趁著大盤上漲的勢頭,林然拋售掉中通客車、北汽藍谷等股票,將主要資本集中在寧德時代、比亞迪和賽力斯三隻股票身上。
保留預期更高的股票,李然將此番操作稱為“押注下一支茅臺股”。與業內預料一致,李然認為2025年將迎來智慧電動車決戰之年。“現在局勢相對明朗,押注最有潛力的股票,然後‘與時間做朋友’”。林然說。
寧德時代仍是目前市佔率最高的動力電池製造商,比亞迪銷量一騎絕塵,賽力斯背靠華為拔高預期,林然的選擇簡單直白。
“現在兩極分化已經開始了,一些真正能做出業績、具有龍頭地位的優質股票可能會迎來比較好的表現機會,一些炒概念的股票則可能難逃下跌。”林然說。
錢金是一名擁有10年以上炒股經驗的散戶,更願意將自己稱作是“炒泡沫的人”。
“泡沫在哪,熱錢就流向哪。”這是錢金的炒股信條。隨著大盤帶動汽車概念股的上漲,錢金拋售了手中的股票,將錢轉投進人工智慧概念股裡。
錢金認為,人工智慧概念股給資本市場講述的故事,遠比新能源汽車更精彩。“而新能源汽車的泡沫期是2020年,如今泡沫已被擠幹。”
新能源汽車經歷過最好的時期,從2020年年中開始股價集體起飛,最誇張的股票半年漲幅超過10倍。特斯拉、蔚來、理想和小鵬等明星新勢力,瘋狂收攏資本市場的熱錢,以此為持股員工、散戶們創造一個個造富神話。
經歷過瘋狂的資本市場用兩年的時間趨於冷靜,理智下來的投資者們更願意用公司的穩定性為標尺,去衡量其資本價值,而不是誇張程度與跳票次數成正比的新技術。
令錢金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11月1日,蔚來汽車10月交付量首次突破萬輛。這對於蔚來而言是一次不小的突破,資本市場勢必會有強烈的反應。但結局出乎錢金預料,截至11月1日收盤,蔚來股價僅上漲3.63%,資本市場表現平淡。
目前的汽車行業,一邊努力在學習科技公司的研發速度,另一邊,資本市場衡量他們的指標也趨於傳統化。“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成熟,盈利開始變得傳統化,曾經火熱的預期漸漸退卻,造車新勢力的股價不會再一飛沖天。”錢金說。
一個頗為有趣的原理是,泡沫往往在尚未成熟的市場產生。《巴倫週刊》中文版曾分析稱,隨著新能源汽車和電池銷量的增加,短期內新能源汽車的估值仍有上漲空間,但閉眼買入的時代已經過去,這個行業將經歷一場殘酷的競爭。
早在2020年時期,深圳大型私募上善若水董事長侯安揚便表示,“憑直覺,它們(新能源汽車)有可能進入到後期炒作階段了,只是誰知道天空的盡頭在哪裡?”
擠幹泡沫之後,失去指向的散戶們也都在重新尋找積極預期。有些散戶將特斯拉10月10日召開的特斯拉大會視作放手一搏。據悉,特斯拉大會將推出三款全新車型,包括備受期待的無人計程車Robotaxi、創新貨運解決方案Robovan,以及定價僅為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5萬元)的全新電動汽車。
不止一位特斯拉散戶對未來汽車Daily說,放在以前,Robotaxi將會給予特斯拉最積極的預期。但現在,只有這輛2.5萬美元的全新電動車才能讓資本市場為之振奮。
畢竟,“能挽救特斯拉銷量的並不是無法快速實現的高精尖技術,而是能讓其快速走量的產品。”一名特斯拉散戶說。
而在中國資本市場,散戶們似乎更願意跟隨華為的風向行動。畢竟華為已經用行動證明,他確實能夠幫助車企“造好車”。
不止一位投資人在與未來汽車Daily交流中丟擲相同的觀點:汽車股在2020年期間的表現,已經透支了未來的預期。
彼時,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們,他們借用產能的擴張,子品牌的分裂以及更高精尖的技術向外界表明,汽車資本市場依然是長坡厚雪。
但從2020年至今,汽車行業在狂奔中進行著淘汰賽,掉隊的公司越來越多,曾經整體規劃的產能,也在不斷縮水。
留在牌桌上的車企們,日子也不見得好過。行業競爭更加白熱化,“價格戰”愈演愈烈,企業盈利能力承壓,部分車企“增收不增利”。
曾經的擴張,如今也變成了聚焦。理想汽車由於MEGA的失利,大範圍裁員以求更充沛的現金流;合資車企不斷關停工廠,斷臂求生;傳統自主車企們也都在調整各子品牌的策略,以求戰略聚焦。
“在前幾年新能源產業快速爆發期,多家公司大量投入擴產,但行業競爭格局的惡化,以及當下的去產能過程,讓投資者們不再對汽車產業抱有更強的信心。”有投資人士分析道。
這為投資埋下隱患。浦銀國際在研報中表示,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資風險包括國內外新能源汽車需求增速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上游原料價格波動,影響車企毛利率下滑;自動駕駛研發不及預期,超高壓快充普及速度不及預期等。
但在當下經濟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依舊是少數維持高增速的大賽道。
安信證券在研報中稱,預計2024年我國乘用車總銷量有望達到2700萬輛、新能源滲透率有望達到44%。電動化方面,混動技術迭代實現效能大幅提升,PHEV依然有較大增長空間;800V高壓快充普及緩解補能焦慮,EV滲透率有望持續攀升;2024年,行業結構會進一步高階化,安信證券預測20萬-30萬元、30萬-40萬元、40萬元以上價格帶新能源車銷量將分別增長58%、47%、111%;新能源越野車預計會實現0到1的突破,預測2024年新能源越野車銷量有望達到46.9萬輛。
2024年,汽車產業鏈的上下游的參與者們,依然有謀求上市的打算。
極氪早些時間已經在美股上市。近日有訊息稱奇瑞集團近期正在考慮分拆汽車業務在香港上市,估值約500億元。早在2022年,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便表示,希望奇瑞汽車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計劃。
10月8日,港交所網站掛出地平線PHIP版招股書,地平線正式透過港交所聆訊,擬發行不超過115354.68萬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並在港上市。
不過與前幾年車企扎堆上市,試圖用資本熱錢為自己續命的情況不同。公司們似乎更偏向於用上市的策略進行更長遠的產業佈局。
尹同躍透露,奇瑞未來將實現分拆上市,並在新能源、人工智慧、移動出行服務、核心零部件等多個領域進行佈局。透過分拆上市,奇瑞可以打造多板塊上市公司叢集,實現業務的多元化和協同發展,從而提升公司的整體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應受訪者要求,文內所有受訪者均為化名。)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