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黃小貴
估值5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00億元)的快時尚獨角獸Shein正在經歷一次巨大變革:重構其全球產業版圖。
據新華網報道,為了應對美國加徵關稅引發的供應鏈陣痛,自2023年起,Shein持續在東南亞多地佈局:在越南隆安省建了700畝智慧倉儲中心,在馬來西亞、泰國建立區域分撥中心。
尤其是越南,由於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三分之一,加上享受普惠制關稅待遇,其在“希鏈”中的地位愈發凸顯:隆安省的智慧倉儲中心具有“雙引擎”之一的地位,與廣州數字化工廠聯動;同時,Shein提供建廠補貼、技術培訓等支援,企業帶動國內供應商在越南設立生產線,將30%產能轉移過去。
蓋廠房、建倉儲與物流中心容易,Shein依託廣州無數小廠形成的“小單快返”柔性供應鏈及背後的設計-採購-生產協同關係,能輕易搬到東南亞嗎?
–01 –

越南的兩大短板
很多人提到越南,首先想到其人力等成本較低,同時又在大力打造區域採購中心,發展跨境物流業。的確,這些年越南經濟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但實際上越南蓬勃發展這十餘年,基礎設施仍不完善,併成為拖累越南國家競爭力和外資企業發展的最大因素。這種基礎設施不完善帶來的效率損失,很可能抵消人力成本帶來的那部分優勢。
最明顯的,越南缺電。
從2023年開始,每年夏天,越南總有“電荒”。電力供應不足,已經嚴重影響了外資在越南投資的製造工廠的正常開工。2023年的電荒,河內一片漆黑,就連三星、富士康等國際大廠也被迫停電停產。2024年的電荒,越南當局“鼓勵”富士康“自願”將位於越南北部裝配廠的用電量減少30%。
缺電原因很簡單,低端製造業企業越來越多,電力供應不足——火電裝機速度趕不上用的,水電裝機停滯。根據越南工貿部的資料,胡志明市的製造業中心預計從2022 年就開始出現區域性電力短缺,到2030年將短缺10000 兆瓦以上,佔總發電產能的7.5%。
電荒下,大如三星、富士康都得接受現實限電減產,服裝企業就不用說了。
另外,越南交通也得打個大問號。
雖說越南投入運營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經超過2000公里(資料截至2024年5月資料),但是越南全國港口、公路、內河港口之間的交通連線依然是大問題:要麼是高速公路缺失或不達標,要麼是部分港口公路負載有限、貨車都得在規定時間通行,要麼是一些碼頭的公路連線不完善。
而對於企業來說,這種產業帶與樞紐之間的連線,甚至比全國幹線公路更重要。當年有句名言來形容廣深高速對於製造業出貨的重要性:廣深高速一堵車,世界電腦就缺貨。
Shein跟珠三角的IT配件一樣,對短途路上交通同樣有比較高的要求。服裝從廣州工廠出貨之後,Shein在各地倉庫打包成小包裹,用貨機直接運往末端市場,一天就要運出去至少5000噸。而越南的公路水平,能否滿足這樣的速度要求?
有人說,這種公路里程都很短,修起來應該很快。這太高估越南效率了。比如2017年啟動的海防-太平沿海公路專案,不到30公里,計劃2021年初通車,但2022年3月才完成35%的工程量。這背後是公路建設資金的巨大缺口。
越南儘管已經努力改善能源和交通短板,但仍然需要很長時間。
–02 –

Shein的成功制約了它搬遷
Shein想要將供應鏈轉移到越南,最大的制約是它自己。換句話說,Shein在廣州越成功,越難搬走。
Shein之所以崛起,併成為獨角獸,其核心能力便是對供應鏈管理的顛覆性創新。而這個創新的土壤,離不開廣州的服裝產業生態。
簡單說,Shein從設計、原料採購就開始介入,把分散在廣州各地的無數布料廠、輔料廠、服裝廠透過數字化整合起來,為“小單快返”的柔性供應鏈服務。每個環節的參與方,Shein都要求極致的交付速度。比如有的布料廠從接到印花布料訂單,到原材料交付到服裝工廠,從下單到最終交付時間不超過24小時。
這套體系涉及數字化流程、先進的裝置、有經驗的企業管理者、熟練的工人。
要完成苛刻的交付,Shein不是像富士康一樣,建造了巨大的廠區,僱傭數十萬工人。而是透過合作關係,調動企業為自己服務。據《中國經營報》報道,Shein在番禺就扶持起300多家核心供應商和1000多家普通供應商,供應商之間又分成不同層次向下管理形成高度協同。
背後更深層的土壤,是廣州及周邊自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全球最密集的紡織服裝產業叢集。這裡,生產(花都區)-設計(白雲區)-貿易(海珠區)早已環環相扣,一呼百應。依託中大布匹市場,3小時內可配齊所有輔料,東莞打版車間支援24小時快速修改,且配套機械維修、原材料供給網路完善。
換個例子可能更好理解。世界盃冠軍阿根廷,並不單是靠場上11人贏得比賽,而是從全國不計其數踢球的年輕人當中,挑出最好一批的組成國家隊。如果沒有海量足球人口,就只能像中國男足一樣少中選粗,屢屢飲恨。
Shein最開始創辦於南京,2015年左右將供應鏈團隊逐漸向廣州轉移。因為無論是工廠還是面料,幾乎都“仰仗於廣州的十三行或者中大”。到廣州後,Shein的供應鏈管理水平也確實發生了質變。
越南是否有如此厚實的產業土壤來支撐Shein所需要的交付條件?
服裝產業向成本窪地外遷已經是定局,這無需爭論,但Shein作為一家號稱科技快時尚的企業,它賴以生存的是一整套多年打磨的體系,而不是幾家工廠,在海外重建體系的難度不小。
首先,從宏觀上看,越南基礎設施、產業歷史積澱難以比肩珠三角。其次,從微觀上看,Shein上游管理數字化的能力能否同步遷移、中游的供應商協同能力能否同步遷移。到海外之後,生產週期、反應速度、供應商磨合能否跟得上。如果磨合不好,會導致成本上升,其質量、價效比優勢可能受到影響。
–03 –

自我博弈:更低價還是更好?
企業永恆的戰略主題之一:以最有限的精力,去創造、加深公司最不可替代的價值。
現在,Shein就面臨這樣的自我博弈:到底要價格更低,還是要更快?
Shein的稀缺價值有兩個:
第一個是“快”。它能緊跟全球時尚潮流,及時推出與熱門時尚趨勢相符的新品,消費者始終能接觸到較新鮮、較潮流的服裝,滿足其對時尚和個性化的穿搭需求。
第二個是“價效比”。Shein的主力產品價格區間是(人民幣)10-100元,超過50%產品為基礎款,如T恤、短褲、打底衫等;剩餘還有30%的產品,價格區間在100-300元。
將一部分產能搬到越南,Shein實際上做了一道單選題:保價效比。
越南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工人工資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此外,其關稅成本可能降低,比如越南服裝出口美國,則能享受低關稅甚至零關稅待遇。
但另一方面,搬遷越南,可能讓Shein“快時尚”的腳步變慢。
過往17年,Shein為什麼能快?前文已經提到,因為國內產業土壤足夠肥沃,形成了豐富的“毛細血管網路”。在番禺,Shein扶持起300多家核心供應商和1000多家普通供應商,供應商之間高度協同,分成不同層次向下管理。
而越南這個市場,為什麼可能讓Shein更慢。因為它的供應鏈基礎薄弱,以面料為例,越南的紡織業雖然有一定基礎,但高端面料仍需從中國進口。此外,物流效率低或導致交付週期拉長,電力不穩定可能導致生產進度延誤。
搬遷越南,雖然可能降低Shein的單件成本,但整體上可能拖慢Shein快時尚屬性,進而影響其價效比。成本只是影響產品價格的一方面,“快時尚”背後的品牌價值,屬於更高維度,同樣間接影響企業的收益。
任何產業的競爭,初期都會先從價格開始,產業成熟後,逐漸轉向產品質量、品牌的競爭。
而Shein所在的快時尚電商賽道,新興期是2012年左右,已經發展13年,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換句話說,拼價格的階段過去,已經轉向質量+品牌的競爭。
從其戰略來看,也側面印證了這一點。Shein正著力從“低價時尚”轉向“品牌時尚”,在產品研發、品牌推廣、品質提升上投入更多資源,而非繼續卷價格、捲成本。
其次,從其業務基本面看,Shein更需要加大對“供應鏈的把控力”。
2024年,Shein全年銷售額增19%至380億美元,但淨利潤下滑近40%(低於預期)——背後的核心原因之一是“供應鏈把控力下降”。
為了控制成本,Shein對供應商實行愈發嚴格的考核制度,導致後者利潤被壓縮,進而選擇離開。這導致Shein商品質量受到影響,退貨率升高,進而拉高了倉儲成本等。
而搬遷越南,可能使Shein的戰略裂縫進一步擴大。
總而言之,Shein的供應鏈遷徙困局,折射出全球化2.0時代的“成本與品質”悖論。越南的低成本與關稅紅利背後,是電力短缺、物流遲滯、產業配套割裂的生態斷點,這與Shein賴以生存的“小單快返”基因形成根本衝突。
這場遷徙終可能證明:快時尚的真正護城河,不在於工廠的物理位移,而在於產業叢集的有機生態轉化,進而賦能企業的不可替代價值。
參考資料:
中國經營報《揭秘SHEIN柔性產業鏈 “小單快返”加速迭代》
明亮公司《SHEIN要做高階品牌,小單快返模式或面臨新變化》
新華網《電商巨頭希音加速全球化程序,雙重考驗下謀求破局》
預見能源《深度|“缺電”的越南,綠色能源的投資熱土?》
本文僅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鉛筆道立場,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歡|迎|聯|系
想獲得調研,請聯絡:pencil-news
想商務合作,請聯絡:renguozhou2019
想加入創業社群,請聯絡:Pencil-news
想進行市場合作,請聯絡:Pencil-news
文章轉載,請聯絡:Pencil-news

推|薦|閱|讀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