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觀察者網 阮佳琪
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建造船隻收費的“毒計”,特朗普政府動手了。據美媒彭博社、英國路透社等報道,當地時間週四,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釋出聯邦公報,宣稱所有由中國建造並歸中方所有的船舶,只要停靠美國港口,都將依照其所載貨物的數量被徵收費用。相關收費措施將在180天后正式實施,分為兩階段執行。
根據公報公佈的收費細則,在第一階段,從今年10月14日開始,美方將根據船舶每淨噸位50美元的標準,向任何由中國經營者經營或由中國實體擁有的船舶收取所謂“海運服務費用”。這一數額將在三年內,以每年30美元遞增,至2028年的每淨噸位140美元。
對使用中國建造船舶的海運服務商,則根據船舶淨噸位或集裝箱數量收取費用,選兩者中價高者。這一數額同樣將逐年遞增,費用從每淨噸18美元開始,到2028年增至33美元。另一種收費標準為每集裝箱120美元,到2028年增至250美元。
對運載汽車的非美國建造船舶,另有單獨收費標準。起始收費為每個汽車當量單位(CEU)150美元。
三年後,即從2028年開始的第二階段,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將限制外國建造船舶開展液化天然氣運輸業務,在此後的22年裡,逐級要求增加懸掛美國國旗和由美國運營的船隻佔比,直到2047年該佔比達到15%。

資料顯示,2025年全球船廠年總產量中,中國份額超50%。 彭博社製圖
另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報道,公報聲稱為避免對小型港口造成影響,這些費用將按照航次收取,在船舶進入的第一個美國港口或地點繳納費用,且單艘船隻每年繳納的次數不超過六次。
美媒注意到,對中國建造船舶的收費,不包括北美五大湖、加勒比海地區以及往返於美國各海外領地的航運業務。空載抵達美國港口,準備裝載煤炭、穀物等散裝出口貨物的船舶也可獲得豁免。
此外,如果船東能夠提供美國建造船舶的訂單證據,則有資格獲得3年費用或限制措施的豁免。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還將矛頭對準了船岸起重機、集裝箱運輸底盤以及底盤零部件,擬對中國的這類港口貨物裝卸裝置加徵最高100%關稅,並計劃於5月19日舉行關稅措施聽證會。
美媒稱,與特朗普政府最初炒作的收費方案相比,這一新方案的態度“有所軟化”。2月下旬最初推出的方案,原計劃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隻徵收最高150萬美元的所謂“附加服務費”。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在公報中承認,之所以做出這一改變,是因為原方案在整個航運業乃至更廣泛的供應鏈參與者中都掀起軒然大波。
在3月24日和26日舉行的兩場公開聽證會上,有超過300個貿易團體和其他相關方提供了證詞並發表了公眾意見,美國行業代表還與議員們爆發了激烈衝突。許多人在信件和證詞中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稱,“美國沒有能力贏得這場戰爭”。
美方故作妥協姿態的新方案,並沒有打消業內擔憂。彭博社指出,尤其在特朗普已經掀起一場全球關稅大戰的情況下,許多人警告稱,這項收費計劃在破壞國際航運的同時,無異於一種“變相關稅”,不僅會讓特朗普那些名目繁多、令人咋舌的關稅負擔雪上加霜,還會進一步激化中美這兩大世界經濟體之間本已緊張的貿易衝突。
英國廣播公司(BBC)援引專家說法稱,在美方新公告發布之際,特朗普的貿易關稅政策已經對全球貿易造成了干擾。
英國皇家特許出口與國際貿易協會的總幹事馬爾科·福吉奧內(Marco Forgione)說,“我們看到,許多原本要從中國駛向美國的船隻改變了航線,轉而駛向英國以及歐盟地區。”
“這正是特朗普一系列舉措所帶來的直接影響。” 他補充說,不確定性的增加以及貿易干擾的加劇,都將導致美國消費者面臨更高的物價。
英國《勞埃德船舶日報》(Lloyd's List)也擔憂稱,如果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美方這項措施可能會引發中國採取對等港口收費的反制措施,甚至是規模更大、影響更甚的報復舉措,使全球貿易面臨更加支離破碎的風險。

美國航運公司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船舶。NBC製圖
文章也提到,更令人發愁的是,鑑於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的政策隨心所欲、反覆無常,“對許多人而言,相較於收費標準,更關鍵的問題在於這項政策會持續多久。”
“它會像特朗普時期的眾多關稅政策一樣迅速被豁免或下調?還是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長期施行?亦或是成為美國重振造船業長期戰略的一部分?”,沒人知道。
對於美國將對停靠美港口的中國船隻額外收費,4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表示,我們此前已就有關問題多次闡明瞭立場,我願再次重申,徵收港口費、對貨物的裝卸裝置加徵關稅等措施損人害己,既推高了全球的海運成本,擾亂了全球產供鏈的穩定,也會增加美國國內的通脹壓力,損害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最終也無法振興美國的造船業。
他表示,我們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和多邊規則,立即停止錯誤做法,中方將採取必要的措施捍衛自身的合法權益。
來源|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