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中世紀,在非洲地圖上,大象就代表未知的土地。人們相信,這裡有極度的危險,也有巨大的財富。
這一知識點出自光啟書局出版的《動物與人》系列叢書中的《大象的蹤跡》,這是一部世界史書籍,集中展現了人與象互動的歷史。自古以來,大象的危險和珍貴,就為它招來了無數災禍,象與人的互動史,也是一部原始生態環境的創傷史。


為滿足人類需求而捕象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野象種群產生嚴重威脅,又是什麼時候意識到我們在對大象做什麼的?可能難以追溯,但《大象的蹤跡》列出了一些例子。1845到1850年間,坦南特(James Emerson Tennent)在錫蘭(斯里蘭卡)的前殖民地工作,記錄了當地獵捕亞洲象馴化供勞役使用的現狀。
來自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殖民者,指揮當地人大規模地捕捉大象,作為清理森林和修建道路的勞動力。人們把大象趕進圍欄,在它的腳上拴上繩套。坦南特把大象受縛的情景描寫得讓人動容:它們先是怒吼,然後尖叫,最後發出悽慘的低聲嗚咽,甚至潸然淚下——達爾文已經注意到,大象大聲吼叫會流淚,這是壓迫淚腺的副作用,但它確實讓大象成為人類之外唯二會在情緒激動時流淚的動物類群。

被拴住的野象,出自《錫蘭自然史的描述》(Sketch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eylon) 圖片來源:wikimedia
而大象身上的另一件東西——象牙,更讓它面臨殺身之禍。1850到1913年間,德國漢堡進口的象牙從61.65噸上漲到206.2噸,總數竟然相當於39萬頭大象。當時象牙並沒有珍貴到成為一種文玩珠寶,更多用來製作鋼琴鍵、檯球之類小東西,人們是如此滿不在乎地處置象牙,也間接說明了殺戮的數量之巨。施魏因富特(Georg Schweinfurth)在1874年出版的書中不無先見地指出,如果人們繼續為了製作區區的檯球屠殺大象,很快大象就將滅絕。

2019年中國和新加坡海關聯手破獲的野生動物製品走私案,繳獲了8.8噸象牙
象牙貿易的矛盾在今天仍在延續。象牙產地的經濟狀況往往不佳,野生動物保護的條件也很欠缺,當地人獵殺大象,換取微薄的報酬,貿易商層層加價,在世界另一端成為豪富虛榮心的表證。象牙貿易鏈是一條跨越地球的罪惡鎖鏈,一端是貧困和血腥,一端是金錢和浮華。

人們對獵象觀念的改變
而獵殺大象這件事本身,對於早期深入叢林的白人獵人而言,就是最刺激的遊戲和最偉大的成就。
戈登-卡明(Roualeyn Gordon-Cumming)在1850年出版的書裡,不遺餘力地讚美獵象:大象稀有、強大、聰明、珍貴,是“森林之王”,能獵捕大象的獵人機智勇敢、意志堅強,是“森林的主人”。

獵人得意地和獵殺的大象身上取下的象牙合照,來自《美國博物館週刊》(The American Museum journal) 圖片來源:wikimedia
但是“主人”對“王”絲毫沒有恭敬態度。戈登-卡明曾槍擊一頭大象,使之殘疾無法逃跑。之後他想試試子彈能不能打穿大象的頭骨,對著象頭連開了好幾槍,發現只是徒增大象的痛苦後,他朝心臟開了九槍,才讓森林之王從疼痛和應激中解脫出來。

戈登-卡明的書Five years' hunting adventures in South Africa中的獵象圖畫 圖片來源:wikimedia
而在人們意識到野生動物正面臨嚴重威脅時,最初的反應也是頗為荒唐。冒險家希林斯(Carl Georg Schillings)在二十世紀初出版的書裡,譴責殖民者大量獵殺野生動物,還配了大量他自己拍攝的,活生生的野生動物照片。似乎他意識到了,動物活著比死了更好,應該追求更加“溫柔”的戰利品。
但是,希林斯依然認為,為了科學研究的目的,獵殺大象做成標本,是可以被原諒的。希林斯曾經花了好幾天,給兩頭大象拍照,但照片拍完,他馬上又拿起槍追了上去,幸而這兩頭大象逃掉了。

希林斯的書中被他打死的大象照片 圖片來源:picryl
1910年,紐約動物園(後來改名為布朗克斯動物園Bronx Zoo)的園長霍納迪(William Temple Hornaday)也提出了類似希林斯的觀點:他注意到大型野生動物正在急劇減少,認為關心未來的人應該趕緊行動起來——不是為了保護,而是為了把最後的野生動物做成標本,再現這個消逝的野生動物世界。

霍納迪的書The American natural history : a foundation of useful knowledge of the higher animals of North America中的動物園大象照片 圖片來源:internetarchivebookimages / flickr
今天很多人可能會譴責霍納迪的愚蠢和殘忍,但他可能也提不出更好的建議。保護要如何進行?保護有何意義?在那個時代還是未知數。他就像一個無能的編劇,不知如何創造戲劇衝突,只能讓人物統統死光光。
大象在地圖上,代表未知——它代表了未經狩獵和開發干擾的原始生態環境。然而這樣的淨土已經難以尋覓。
在柬埔寨西南部的Cardamom雨林景觀(Cardamom Rainforest Landscape)紅外相機拍到超過一半的幼象腿根上有重傷,還有成年大象鼻子上出現傷口和裂口,這些傷口應該大部分都是被鐵絲陷阱勒出來的。這些陷阱應該不是針對幼象而設,因為幼象無法為盜獵分子提供有經濟價值的象牙,但是大規模的傷害還是這樣發生了。
中國的大象數量和分佈範圍都已經很小,但它們距離獵套、獵夾這些致命陷阱也並不遙遠。這類無差別傷害野生動物的捕獵工具早已被《野生動物保護法》列為非法,但在靠近山區的五金店和集市上,處處都可見獵夾獵套,短影片和電商平臺上,隨手一搜也比比皆是。

在東南亞被陷阱殺死的動物,左上開始順時針:柬埔寨的亞洲象,寮國的亞洲黑熊,寮國的短尾猴,柬埔寨的豬獾。圖片來源:Thomas NE Gray et al. /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18)
時至如今,我們已經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有了更多的經驗去處理盜獵的現象和根源,但濫捕野生動物仍然猖獗。但願未來我們不會像霍納迪一樣,由於無能為力,寫下一個悲劇的結局。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大象,你還可以讀………
更多: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